-
1 # 大悔憶智冰
-
2 # 曉行凌波
唐代詩人被稱為“詩什麼”的稱號,有的人未必符合,慢慢也就沒人叫了,而有的非常形象貼切,千百年來約定俗成,變成了詩人除名字外最重要的標識,甚至比字、官稱還廣為人知,比如你說“子美”、“杜工部”,可能讓人一頭霧水,但你一提“詩聖”,立刻會有人肅然起敬。
李白,之所以人稱“詩仙”,很重要的一點是跟他的性格習慣、言行舉止有關,他深受老、莊思想影響,豪放、飄逸、超凡脫俗,瀟灑放浪,飄飄欲仙,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在長安時,他遇見了高幹賀知章,老賀頭被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震撼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於是,老賀頭為他“金龜換酒”,給李白起個綽號叫“謫仙人”,此話正撓到癢處,李白大為受用,於是得意洋洋地四處宣傳、廣而告之:“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李白,像在雲中漫步的神仙,“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他嗜酒如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舉杯邀明月,對酒成三人”,皇帝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他吃喝講究排場,“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他不願委屈自已,“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他豪放不羈、自命不凡,高呼著“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愛背把破寶劍,做著行俠仗義的武俠夢,牛皮吹的烏泱烏泱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他是雲中仙鶴,“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他處江湖之遠仍不忘瞄一眼莊嚴的廟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李白,人稱“謫仙人”,身上自帶仙氣霞光,他的靈魂是漂泊的、不安的,好動不好靜,神遊八荒,瀟灑之極,總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需仰視的距離感。“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他的詩作汪洋恣肆、吞吐日月,同時又瑰麗險絕、雄闊高遠、睥睨天下,“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等胸襟氣魄、視野格局大概只有神仙才有,詩仙稱號名至實歸,絕非浪得虛名。
真是不怕神仙愛打架,就怕神仙有文化!李白不當“詩仙”,誰敢?
回覆列表
“詩仙”、“詩聖”、“詩史”、“詩魔”、“詩鬼”、“詩佛”是對詩人個性、人格、生平及其作品獨特風格、突出成就的概括。在詩酒浪漫,求仙訪道、想象力天馬行空方面,李白達到極致,賀知章一見李白,驚為仙人,以“謫仙人”稱之;在責任擔當、憂國憂民、深刻現實、針砭時弊、思想先鋒方面杜甫達到極致,其人生實踐儒家仁義道德,其詩博大精深,元稹認為杜甫的詩“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專也”,可是到了明朝中期,晚於李白得到“詩仙”尊稱八百多年,杜甫才正式得到“詩聖”的尊稱。
這說明了什麼?其一,有的詩人,同時代人就能認識他的偉大;有的詩人太深刻太超前,以致需要千百年的解讀,才能充分認識。二是李杜二人的為人、天賦、詩風、成就互相不可替代,他人更難超越。
千百年來,誰有李白“仙”,誰有杜甫“聖”?
李白不僅一生仙風道骨,斗酒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傳說最後還撈月致死。
杜甫是拎著口袋和窮人一道去官倉擠陳米,杜甫是開荒種地,杜甫是到山裡挖中藥撿猴糧給家人充飢,杜甫家人沒吃過飽飯幼子被餓死。在被洪水圍困,一家人幾天幾夜粒米未進的最後的日子裡,杜甫帶病伏枕寫下最後一首重要的詩。杜甫死後無錢安葬,直到他孫子,他才入土為安。可是杜甫曾經專門寫詩,勸入住他舊居的親戚不要妨礙一個老婦人到堂前打棗,因為那老婦“無食無兒一婦人”;在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杜甫寧願獨自凍死只要別人有房子住。
在飢寒交迫家破人亡的時候,很多人就仇恨社會仇恨人類了,杜甫卻是更加關懷社會更加關懷他人!
杜甫是忠於愛情的人,在短暫的為官期間不但不去花街柳巷還對嫖妓的同僚提出批評因此在單位人緣不好。
杜甫是忠於友誼的人,對犯了“附逆”大罪差點被殺後來流放的李白牽腸掛肚卻被白痴市儈的當代小人誣衊為巴結李白。巴結?杜甫說過,“詩是吾家事”,好像與李白都沒什麼相干!
杜甫反戰,人文主義;杜甫主張人與大自然契合,綠色思想。
先鋒、先進到今天!
除了李白,誰還敢說他是詩仙?
說自己是詩仙的,捉月亮去!
除了杜甫。誰還敢說他是詩聖?
說自己是詩聖的,憂國憂民去!
那些惡搞杜甫的,喪盡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