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想是天下大同,仁義禮,也就是所有人都是好人。自然人格就是天然的人格,自然人格理想是道家的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也就是逍遙。就自然人格而言,儒家講剋制慾望,道家講求自然逍遙。實際上,道家雖然如此說,但在社會生活中,他們一樣沒有脫離儒家的仁義禮,他們一樣在剋制自己的慾望。也就是,雖未言之,行為驗之。而儒家,剋制慾望的目的是為君子。君子,在社會生活裡可以如魚得水,在哪裡都會獲得尊重,除非是君子人格被人誤解。就社會理想而言,儒家講大同社會,仁義禮行天下,道家則主張清淨無為,迴歸本初自然。迴歸自然,人的本性好逸惡勞,趨利避害。如果人人如此,則社會陷入混亂。又人必須依賴群體生活,故而求生的本能,促使群體中的個體主動剋制自己的慾望,也更喜歡能剋制自己本性的人。這便是仁義禮的起源。也就是儒家的思想來源於法自然所形成的社會真相,道家的法自然,最後也會得出儒家思想的結論。西漢初年,治國之道是道家的清靜無為,到武帝時期,王族有亂倫醜聞,社會秩序陷入混亂。這促使武帝聽從董仲舒等的建議,獨尊儒術。也就是從自然狀態,進化到仁義禮當道。這不是政治勢力的獨斷的結果,是順應整個社會的需要。道家的清靜無為,後果便是儒家的社會構想的誕生或者重現。也就是道儒的追求,無論是社會理想還是自然人格理想,都是殊途同歸。在下之見,根源於《荀子》,希望有所幫助。
社會理想是天下大同,仁義禮,也就是所有人都是好人。自然人格就是天然的人格,自然人格理想是道家的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也就是逍遙。就自然人格而言,儒家講剋制慾望,道家講求自然逍遙。實際上,道家雖然如此說,但在社會生活中,他們一樣沒有脫離儒家的仁義禮,他們一樣在剋制自己的慾望。也就是,雖未言之,行為驗之。而儒家,剋制慾望的目的是為君子。君子,在社會生活裡可以如魚得水,在哪裡都會獲得尊重,除非是君子人格被人誤解。就社會理想而言,儒家講大同社會,仁義禮行天下,道家則主張清淨無為,迴歸本初自然。迴歸自然,人的本性好逸惡勞,趨利避害。如果人人如此,則社會陷入混亂。又人必須依賴群體生活,故而求生的本能,促使群體中的個體主動剋制自己的慾望,也更喜歡能剋制自己本性的人。這便是仁義禮的起源。也就是儒家的思想來源於法自然所形成的社會真相,道家的法自然,最後也會得出儒家思想的結論。西漢初年,治國之道是道家的清靜無為,到武帝時期,王族有亂倫醜聞,社會秩序陷入混亂。這促使武帝聽從董仲舒等的建議,獨尊儒術。也就是從自然狀態,進化到仁義禮當道。這不是政治勢力的獨斷的結果,是順應整個社會的需要。道家的清靜無為,後果便是儒家的社會構想的誕生或者重現。也就是道儒的追求,無論是社會理想還是自然人格理想,都是殊途同歸。在下之見,根源於《荀子》,希望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