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慈音1
-
2 # 春雨201749550
原句出自巜老子.道德經》:“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大概意思是:國家的政治寬容不嚴苛,人民就淳樸忠誠;國家的政治嚴苛黑暗,人民就會狡黠抱怨。災禍啊,幸福正依傍在它的旁邊;幸福啊,災禍正隱藏在它的深處。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還是幸福呢?它們並沒有固定的標準。正的隨時都可能轉變為邪的,善的隨時都可能變為惡的!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這些話語就是老子的辯證法思想!他認為:災難和幸福是相依相隨的,誰也無法脫離誰而單獨存在,並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們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老子的這一思想觀念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幸福的背後總是潛伏著災禍!但是災禍並不是永久的,它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轉化為幸福的,所以我們要以一顆平靜的心態來面對災難和幸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更加灑脫!
-
3 # 何處是家鄉
這是很明確的辯證思想,清晰直白的表述出一對相互矛盾的概念,彼此可以互相轉換的簡單邏輯關係。我相信老子說出這種語言的底層邏輯思路就是陰陽論,而後代更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更為直觀的太極圖,不過估計要到漢代了。大家一看這張圖,立刻就明白了,福與禍這對矛盾體,彼此相依,彼此轉換,彼此互為開始與結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是與馬氏理論的螺旋上升理論極為近似。
-
4 # 使用者曉峰
禍福從哪來是這題的所以思辨。不用文字,這兩箇東西怎麼回事?別走!講明白了!原動力在哪?沒有福沒有禍很方便生活,學習,工作。所謂的道與大道不是真理,真理怎麼可能不普遍呢?怎麼可能大道也停不了戰爭。真理呢真主,難道阿凡提吃牛肉拉麵順便吹了牛?所以清醒一下我們再上路,古人把手給我。
-
5 # 張翼遠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內涵,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後面稱“唯物辯證法”)通常講的就是“矛盾”(“對立統一”),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講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講的對立統一矛盾。“禍”使人悲傷,“福”使人快樂,因此“禍”“福”之間是一個對立矛盾。然而“禍”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訓而產生“福”,“福”有可能使人樂極生悲而產生“禍”,因此“禍”與“福”之間又是一個統一的矛盾。生活在生活中,人們應該將“禍”“福”對立統一起來,有了“禍”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福”,有了“福”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禍”,並且要從“禍”中看到“福”的希望,從“福”中看到“禍”的存在,這樣才能較好地處理“禍”“福”矛盾。反之,如果人們不能把“禍”“福”對立統一起來, 認為“禍”就是“禍”、“福”就是“福”,而看不到“禍”還能帶來“福”、“福”又能帶來“禍”,從而在處理“禍”“福”矛盾時就很可能沒有良好的心態和處事方法。
因此說,禍與福是辯證的關係。都是在不斷積累之下形成的兩個不同觀點。彼此之間根據條件又相互轉化。
回覆列表
這句話是道家東嶽大帝的一篇著名文章裡的名言警句。是道家與佛家的處世哲學。禍與福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蘊含著深刻的哲學觀點。禍裡邊包含著福,禍能夠避免了就會得到福報。這就是壞事變成了好事。福裡邊也包含著福,福到了極限就向相反方面開始轉化變成了禍,這就是好事變成了壞事。禍與福的轉化,中間包含著重要的發展過程。內因是條件,外因是根據。內因與外因相結合而產生變化。都有一個臨界點。都有質的飛躍。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就是告誡人們做好事。不要做壞事。《易經》有兩句名言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禍與福,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東嶽大帝還說。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所損,日有所虧。因此說,禍與福是辯證的關係。都是在不斷積累之下形成的兩個不同觀點。彼此之間根據條件又相互轉化。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禍與福,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涵之一。人們要想獲得福報。就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行為準則。使自己的福報無限的延伸。否則,大禍就要臨頭了!實際上。禍與福之間,就是隔著一層窗戶紙。就是一步之遙。退一步什麼事情都沒有。多上一步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因此說。人生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兒,紮紮實實地走正路。不然的話,世上沒有後悔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