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LY楚韻

    攀登者最為國慶檔最為期待的三部電影之一,由李仁港導演,但是李仁港導演最為受人詬病的就是劇中的飛碟帽,算得上是他的一個特色,在攀登者中同樣出現,整體上到算不上有多大的影響和糟點。只是作為導演,李仁港在攀登者的製作的剪輯上顯得不是那麼的成功。

    01飛碟帽的出現

    飛碟帽的出現,在整個《攀登者》中倒不是那麼的突兀,還是能夠融合進整個影片中的,相比較於之前李仁港導演的那些電影,飛碟帽的突兀以及糟點,攀登者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整體上和登山隊的工作服融為一體,協調性也比較好,算不上有影響、也不會覺得突兀。

    02整體劇情上融合還不錯

    《攀登者》整體上劇情把控還是不錯的,作為一部紀錄片形式的作品,我個人倒是覺得已經不錯了,無論是第一次半失敗性的登頂還是後來的75年再次徵集隊員、登頂失敗、在失敗、在失敗到最後成功,整體上劇情把控上做得確實可以。略微顯得失敗的地方就是感情路線上,整體的融合上過分強調,使劇情上有點拖沓,或者說加入進去的感情戲顯得格格不入。

    03小片段上的失敗

    李仁港導演在導《攀登者》的時候,或許路線上有了一定的失敗,無論是章子怡還是李國樑(井柏然)等,在感情上的戲份讓整個劇本發生一定的改變,即使看完整個電影,即使整個電影燃點很多,但是都被這樣的感情戲給弱化了。

    這一點上,相信很多人在看完之後都會有這樣的感悟。小片段嵌入有點凌亂,刷的一下一個片段,鏡頭又切換一個場景,唰的一下又切換回來,讓整個劇情上路線正確,過程凌亂,就想剛被激起一股子激情,唰一下給你一盆冷水一般。

    04小細節上做得不錯,但是整個登山過程弱化嚴重

    這一點上或許會成為整個《攀登者》票房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看過電影的人,看完後整體上無悲無喜,既不能燃起激情卻也不會覺得枯燥。整體的把控上,略顯平庸。

    小細節上做得確實不錯,無論是張譯的光腳登頂還是吳京冒死扣繩子,又或是胡歌的隔斷暖袋給趙醫生(細節:胡歌先進帳篷打翻水壺,導致趙醫生被燙傷,加上高海拔冷卻急速,才會有後續的割暖袋給趙醫生)等方面確實做得不錯。但是整個登山過程除了第一次(1960年)方五洲他們登山過程比較完整之外,其餘幾次登山略顯的粗糙。

    這一點上不是拍攝的原因,就是因為過分加入情感戲,導致整個影片時長導致最後剪輯上使得登山過程過分弱化,加上剪輯凌亂(雖然主線沒有改變,但是小片段上各種不舒服),使得整個影片燃點沒有,或者說,即使有也就寥寥幾分鐘而已。

    05教育意義明顯,但算不上成功的作品

    就我個人而言,我倒是覺得整體上《攀登者》的教育意義還是很不錯的,無論是登山精神還是登山背景又或是登山的困難和危險上,都算得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興趣的家長們確實可以帶領自己的孩子去看看,至少可以讓他們記住登山隊曾經的復出,教育引導孩子要具有登山精神。

    從電影全劇來看,算不上是成功電影,即使整體上演員演技、環境、特效上算得上不錯,但是無奈剪輯與小場景、感情戲算得上是一個敗筆。如果將情感戲剔除一部分或者減少一定比例的情感戲,細化一下登山過程,那麼可以作為一部登峰紀錄片使用。

    總結

    看完《攀登者》電影,其實我個人還是有點無悲無喜,甚至說有點失望,也印證了之前很多網友所擔心的,李仁港導演到底能不能撐起來,現在我個人覺得,李仁港作為整個《攀登者》的導演,算得上是失敗的。在商業片與記錄性片子之間,同滕華濤一樣,既想將情感戲融進去,又想在爆點上做文章,結果就是情感戲不是情感戲、登山戲又顯得支離破碎。

    以上就是我個人看完影片後自己的感悟,這已經不是飛碟帽不飛碟帽的問題了,控制了飛碟帽之後,卻在小片段上徹底失敗。就想一株大樹,主幹生機勃勃,樹枝樹葉已經寥寥無幾,沒有了一絲的生機。

    最後,就是票房預測(雖然之間幾次預測都算得上失敗了,但是這次再來挑戰一下,攀登者個人預估票房20億左右,至於機長、祖國因為沒看,所以很難預測,但就現在票房增長來看,攀登者很難登頂),當然《攀登者》我個人倒是覺得即使下線之後,作為紀錄性質來說,依然還是可以回看,從教育意義上來說,十分值得帶領小孩認真一看。

    我是楚韻,給你不一樣,讓你開心每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紙託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