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史林

    在西亞,北非東歐等這一地區,土耳其人無疑是當時武力值得最高峰代表,由他們一手創立的奧斯曼帝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元寶先來談一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如何成功的。

    首先我們知道,奧斯曼土耳其人是很擅長打仗的,由於其戰鬥力十分的強悍,一度被別的西方君主稱為蠻族。並且還有十分開明的兩代君主,那就是奧斯曼一世和奧爾汗兩代君主。

    從1922年一直到1359年,這段期間土耳其人一直在擴張,在14世紀中葉就已經征服了安納托利亞大部分地區,並且土耳其人的彎刀甚至已經指向了巴爾幹半島。

    先輩們開闢的疆土,自然要有後輩來守護。奧斯曼土耳其的後代君主也不負眾望,穆拉德一世和巴耶濟德一世兩代君主,透過自己的努力,勵精圖治率領騎兵攻佔了亞德里堡,並且在科索沃平原打敗了塞爾維亞軍隊,摧毀了當時不可一世的塞爾維亞的王國。隨後揮鞭攻佔了馬其頓,保加利亞等大部分地區。而有徵服者之稱的穆罕默德二世,僅僅在位30餘年就戰績輝煌。首先他攻佔了君士坦丁堡,把這個延續千年的城堡從歷史中抹掉。又征服了波斯尼亞王國,將當時波斯人僅存的一點希望也打破了。同時又奪取了熱納亞人在黑海的殖民地,控制了黑海地區,擴大自己的經濟來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盤,他又征服了克里米亞兼併了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大部分地區。

    通過幾代君主的不懈努力,一直將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延伸到紅海和北非地區。後來的蘇丹繼續擴張,甚至將波斯灣南岸地區也納入到奧斯曼土耳其的版圖。

    在整個崛起過程中,各代君主除了依靠閃亮的彎刀和彪悍的騎兵,還依靠伊斯蘭教對其精神控制。透過宣傳伊斯蘭教,讓很多民眾自願接受奧斯曼人的領導,並參與對外戰爭。

    這就使得土耳其的軍隊有了精神保障同時對一些已經征服的利息,也進行了精神控制。

    甚至有史經學家判斷,在很長時間內,單從軍事方面來說,基本上在同一地區很難有超過他的對手出現,絕對的武力優勢也保證了土耳其帝國在該地區的崛起。

    由於尚武之風盛行,對於穆罕默德二世和蘇萊曼大帝,土耳其人都給予了崇高的讚揚和無限的崇拜。而對於穆罕默德三世這樣,推行守土安民政策的君主來說,人們則認為他是一個“只會待在家裡”的蘇丹。

    總結:騎兵,彎刀,教義這三個就是奧斯曼帝國崛起和成功的原因。

    接下來我再說一說他衰敗的原因。

    首先從蘇萊曼一世的晚年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內政懈怠,統治集團內部的虛弱也逐漸顯露出來。腐敗,軍紀散漫等等一系列問題開始出現。這都不是最致命的,致命的是蘇丹實行分封制把土地分給封建領主和騎兵。雖然這個制度曾在短時期內穩定了軍心,但是很快就出現了腐敗,民族矛盾激化等一系列問題。

    同時奧斯曼人也不會進行真正的經濟管理,不懂得廣開財源。一直以來就是掠奪,然後消費。並不會精打細算,所以龐大的帝國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國庫空虛局面。

  • 2 # 忽局老同志

    有些歷史學者認為,奧斯曼帝國其實是一個文化整合體,簡單來說,它是一個整合了巴爾幹、安納托利亞及阿拉伯地區各種制度,並實現有效統治的中央集權國家,也是一個藉著對外征戰,透過轉移矛盾和掠奪財富,從而維持帝國內安定與繁榮的國家。這樣的定義可以視為奧斯曼帝國的總結。

    我們必須承認,奧斯曼帝國的“結構”是成功的。從十四世紀開始,在拜占庭帝國的眼皮底下,奧斯曼由一個小公國崛起為涵蓋巴爾幹的地區勢力,並建立起一套高效的集權統治制度,帝國以此為基礎,逐漸擴大,大到有了圍攻君士坦丁堡的實力,並在征服拜占庭之後,又開啟了一系列向外征服的行動,最終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經歷了十四、十五世紀的征服,十六世紀後半葉,奧斯曼帝國開始以官僚制度為統治核心,有效地維持帝國的執行,並打造了出了一個相容幷蓄各種宗教的共同體。殷實的社會,出現了以消費為核心的經濟形態,咖啡館、圖書館等場所相繼出現,文化活動也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然而,正如所有帝國一樣,奧斯曼帝國的繁華之下隱藏著大量不安因素,長年征戰損耗了過多國力;上層奢華的消費排場,激化了帝國內部不同層級之間的矛盾。由於官僚制度常年累積的問題,導致帝國得以立國的管理制度快速崩潰,治理水平一落千丈;再加上對於文化發展的放任和肆意態度,帶來精神上的墮落和空虛。最重要的一點,與羅馬和天主教背景的大陸帝國一樣,奧斯曼帝國在內部採取君主制,在境外和殖民地以專制形式進行掠奪,造成國內和殖民地關係的撕裂。最終,奧斯曼帝國在統治的所有層面都遇到了挑戰,走到了國祚的盡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參行業未來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