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烏龜比兔子好
-
2 # 留研
一、《大憲章》是英國於1215年訂立的憲法,用於限制英國國王的絕對權"力。大憲章要求國王尊重法律,放棄部份權力,逐步過渡成為世界上首位君主立憲制國家和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最主要的"日不落帝國"與世界工業革命的搖籃。
二、地處北美的美國原為英國的殖民地。1776年7月4日英國13個殖民地代表表決透過《美國獨立宣言》,次年美國13個州代表表決通過了《聯邦條例》,在獲得獨立戰爭乛勝利之後,1787年美國製憲大會制訂《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是在英國大憲法基礎上進一一步建設成會"三權分立、人民主權,聯邦與州分權"現代社會制度的首個憲制國家和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三、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世紀的旁波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3年內土崩瓦解。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和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步被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張所代替。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結束。法國大革命運動徹底推翻了法國的封建專制…
-
3 # 七追風
如果要把這三件大事放在一起說的話,那應該就是資產階級的崛起吧。
(《自由大憲章》的簽署)
《自由大憲章》屬於憲法性的檔案,出現在1215年的英國。是當時的英國貴族、教會和市民聯合起來,逼迫國王簽署的——這是一種明顯的奪權行為,充分展示了中世紀歐洲政局的混亂狀況。
當時英王約翰在和法國的戰爭中頻頻失利,而為了戰爭從大貴族手中籌措了大量資金,這讓貴族很不滿意;同時,英王約翰還和教皇產生了矛盾,引起教會的不滿。中世紀歐洲各國的實際統治權從沒有被國王牢牢掌握,英王約翰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惹怒了強大的教皇英諾森三世,被“奪權”也是正常的。
不過,在《大憲章》中,我們要注意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體:城市市民。(歐洲城市的發展非常迅速)
11世紀開始大發展的城市,在傳統的歐洲政治體系中狠狠的“插了一刀”。以往,教會、君主,以及貴族總能達成權力平衡狀態——但市民階層(以新興資產階級為主力)依靠貿易發展獲得了財富,並且逐漸得到了很多自治權(比如為數眾多的自由城)。《大憲章》雖然主要是貴族及教會主導,限制國王的權力,但同時也能看到市民階層也取得了“勝利”,比如其中有規定:全體自由民享有自由權、倫敦及其他各城市享有自治權……
所以,13世紀的《大憲章》,奠定了城市資產階級的崛起,為1688年的“光榮革命”鋪好了寬廣的道路。
和英國相比,傳統的歐洲強國法國,資產階級的步伐顯然慢了一些。
在傳統天主教會的控制下,法國教會和貴族實力很強。雖然資產階級已經崛起,但是在法國依然沒有什麼政治地位——這一點和英國確實區別很大。
所以法國大革命是有著歷史必然性的,資產階級對政治權力極度渴望,英國的光榮革命沒有流血衝突,當然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的話,資產階級也毫不畏懼動用武力。
所以,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主導的,武力奪權的代表性事件。這意味著資產階級已經成長起來,有足夠的實力進行“權力洗牌”。至於說美國的獨立戰爭,算是資產階級最激進的奪權事件吧。法國大革命還僅僅是市民階層武裝暴動,進行一種社會變革。但是美國的獨立戰爭,則證明資產階級已經完全成熟,不僅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還可以系統性的構建一種有利於自己的政治模式,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
所以,單單就這三個事件來看,確實展示了資產階級一步步的成長曆程。
回覆列表
13世紀時,大憲章規定了英國王約翰必須遵守法律,放任部分民主,促進英華人自由民主健康的發展。這樣加快了英國自由,民主,經濟快速的發展,使英國逐漸強大起來。
1776年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意義重大。美國這天宣佈獨立,擺脫了大英帝國的統治。宣言還 痛訴了英國的殘暴統治,美華人民的要求自由,民主,繁榮必須得到尊重。從此美國經過2百多年的建設,成為了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1789年,7月14日法國暴發了起義,也就是法國的大革命。後來起義取得了成功,並宣佈了《人權宣言》,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從此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後來也成為了世界上幾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之一。
綜上所述,每個國家都要推翻封建社會或帝國主義的壓迫,才能自由,民主,自在地,充分發揮每人的優勢,才能建設好自己的國家,人民才能獲得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