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波宛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前後三日,香港銅鑼灣大坑區客家人都人氣鼎沸,舞動火龍,自1879年至今風雨不改。220尺長的火龍,單是龍頭已重達70多斤,撇除舉著蓮花燈、雲燈的人手不計,要應付一連三日,每日2小時的巡遊便得花上200多人接力,其中35人舉龍頭、35人舉龍尾,另有30人組成音樂組。

    至於每個龍姿都有其名目,例如“喜結龍團”、“左右翻騰”、“火龍過橋”等。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

    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隻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的習俗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分,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下面還設有幻燈組、龍珠組、龍頭組、龍尾組,以及音樂組、安全組等等。

    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次。

    每逢中秋迎月、賞月及追月三夜,港島銅鑼灣大坑的大街小巷,都會有一條獨特的火龍在區內飛舞,向市民送上祝福。已一百二十多年曆史的大坑舞火龍,可謂是香港最有特色的中秋節傳統習俗。

      入夜後,火龍先在村口起舞,區內村民敲鑼打鼓,舞動插滿香枝的巨型龍珠,引領著一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大坑穿街走巷,火光閃動。

      舞龍的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不怕煙燻,忍住煙火的灼熱,熱血沸騰地輪流舞動火龍,穿梭於?紗街、新村街、書館街、京街、最後回到?紗街表演。

    此外,許多爸爸媽媽也帶同小朋友前來,感受熱鬧氣氛。

      火龍長六十七米,龍頭是由粗藤條屈曲為骨架,以鋸齒的鐵片為龍牙,眼睛裝上手電筒發光。用珍珠草紮成三十一節的龍身,每節都插滿了點燃的長壽香。龍身每節用一條竹杆豎起給健兒舞動。

      據瞭解,舞龍期間,單是舞龍便需要二百名“壯漢”好手,再加上隨行打鑼鼓及提雲燈的工作人員,整個活動共有三百人參與,才能舞動得起來。

      黑夜裡,火龍飛舞翻騰,煙香繚繞,氣勢不俗。

      舞火龍源自一八八○年的一場瘟疫,當時大坑客家村民為求消災解困,依照神明指引,以珍珠草織成長龍,在龍身插滿香,連續三晚燒鞭炮、舞火龍,後來消災解難。祈福習俗便保留至今。

      今晚入夜後,火龍不僅將衝出大坑,舞動到灣仔修頓球場,參與“和諧圓融中秋夜”慶迴歸十週年活動,表演“火龍過橋”等各種陣式,還將舞進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裡,締造“全世界最長的草扎火龍”紀錄。

    等到明晚的追月夜,再又繼續“出動”,舞出滿城的吉祥。

      今晚張燈結綵的維多利亞公園,也是另一個人聲鼎沸的樂園。十米高的巨型彩燈“豐年之詠”是全場的焦點。形象刻畫出神話傳說以及少數民族對祖先和神靈的敬畏。少數民族藝術家和表演團將在此獻藝,表演傳統蒙古舞蹈及民歌,還有西藏拉孜縣的歌舞、苗族與北韓族群舞、土家族山歌對唱、陝西敲擊樂,以及廣東小調等。

      當是時,在文化中心露天廣場上,有歷來最長的八十米金龍等候恭候多時——“十子游龍賀中秋”。舞龍者不是大坑的年輕人,而是民間傳說中的“十兄弟”,以志“十”年紀念之盛。十人同舞一龍,代表港人同心同德,發揮“龍的精神”,為香港創造更好的明天。

      而在西九龍海濱長廊上,正展出“百獸樂聚˙閃耀香江”,百隻動物彩燈正於維港旁閃耀光芒。在維妙維肖的百盞華燈中,市民可以找到開心嬉戲的港人新寵熊貓國寶樂樂及盈盈,還可以一睹北京奧運吉祥物“福娃歡歡”策騎駿馬的英姿。

      中秋夜的地鐵除了迪士尼線和機場快線外,其他路線將通宵行駛,保證賞燈守月的暢通無阻。

    在這火樹銀花不夜天,也許明月將撥開雲層探頭人間,那將是“明月逐人來”。

    許多民間節俗的高潮都在尾段,打醮有祭大幽的儀式,而舞火龍則有「龍歸滄海」,那是把火龍運往海邊,沉下海底,寓意將龍請走。看完了這些壓軸活動後,才真正感到有關節俗已告一段落。

    大坑看舞火龍活動結尾,村民將火龍放入海中才離開。雖然今日香港已變得都市化,但這項「龍歸滄海」的習俗沒有改變。大坑居民在舞火龍之前,會先到區內的蓮花宮拜祭觀音大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英語專業的人來說,有什麼好的電子辭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