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罷問君三語
-
2 # 一貳一橙
明清時期,王爺府是有太監的。明朝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就是在朱棣的燕王府中做事。
而清朝前期,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是沒有太監的職位的,直到順治入主中原後,也就繼承了明宮裡的太監。
清朝王府太監編制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不都是閹人,太監這一說法要到隋唐之後才成為定製。到了明朝時期,內廷有十二監,則全部由閹人負責了。
順治入紫禁城後,將已有的數萬太監人數減編至一千多人,依舊把內宮之事交於他們負責,但卻極力限制他們的權力,規定“宦官不可論政”等嚴格要求。
清末大太監安德海,權傾一時,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可山東巡撫丁寶楨依舊敢斬安德海於市,就是依靠著這些“祖制”。
清前期,雖然太監的總人數被限制在了一千左右,但各王府中也是有太監服侍的。清初肅親王豪格,傳言他是被睿親王多爾袞部下的鑲白旗將領亂刀砍死的,而當時豪格府裡的太監王忠,死命護主,兩人的血肉都混在了一起,以致於下葬時都分不開兩人,只能一起合葬。
聽說後來的肅親王府中有一條硬性規定:凡府中太監犯罪,只能問罪,不可打罵侮辱。據說就是因為王忠的忠心,讓後世的各位肅親王都十分尊重府裡的太監。而康熙年間,太監人數有所增加,並規定親王府中可使用太監24名,郡王可用20名,貝勒、貝子可用8名,入八分公可用6名,公主可用10名,郡主可用5名,其他公侯大臣可用2—3名太監。
《甄嬛傳》中的大太監安培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在雍王府做近侍的。到了雍正繼位後,也把蘇培盛等一批得力太監帶入了宮裡。
乾隆年間,規定各王府必須定期向皇宮進貢年輕力壯、機智聰敏的太監,而把一些年老體衰或者犯事的太監送給王府。清末大太監李蓮英,最初就是在鄭親王端華的府裡做事,後在咸豐八年被送入宮,至此發跡。
到了嘉慶年間,太監製度已經趨於穩定,在確保沒有明朝太監為禍的情況後,開始規定王府太監的品級。親王府可有七品太監1名,作為王府總管,下屬太監40名;郡王可有八品太監1名,下屬太監30名;貝勒以下太監人數遞減,且皆無品級;二品以下官員不準用太監,違旨從重處罰。
-
3 # 溫酒談歷史
並且,每個王府的太監都有規定,郡王一般都是最多40個太監,貝勒大約最多30個,依次按照等級排列。
每個太監都是有等級的,比如總管太監、副統管太監、首領太監等等,在清朝滅亡後,不管什麼等級的太監,境遇都很慘,很多都是靠乞討生存。
感謝閱讀,希望小夥伴們能夠關注哦,每日更新歷史故事。
-
4 # 放開那個阿姨
兩個問題相參考就可以回答第一個了,有太監!不然第二個問題就廢了,這種題在考試中很少見,簡直是送分題!第二個嘛不太懂,第一個都是蒙對的
-
5 # 胡曉白
古代王爺府裡還真有太監,比如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幾個,唐朝的的高力士,明朝的鄭和,清朝的李蓮英。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少年入宮,由高延福收養為義子,本來侍奉武則天,後因犯了罪過,被趕出大明宮。後來得到李隆基的賞識,便在李隆基王府侍奉。後來幫助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剷除韋氏一黨。
高力士也稱得上文武雙全,而且重情重義,從曾先後被授為銀青光祿大夫,右監門衛將軍。
李隆基就曾說過:力士當上,我寢則穩。
對待自己的養父,好生孝順供養,找到生母送至長安養老。
安史之亂後,李隆基退位太上皇,高力士被流放到朗州,大赦召回途中,聽到李隆基的死訊,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
鄭和本名馬三寶,被藍玉統領的明軍俘虜閹割,後調入燕王朱棣府邸中服役。朱棣看起聰慧,很是重用他。
在靖難之役中,立下過功勞,並被朱棣賜姓為 鄭。
後來鄭和七下西洋,更是被載入史冊。
李蓮英本名李進喜,剛開始並不是慈禧身邊的太監,而是鄭親王端華府服役的,後來由慈禧起名連英。當上敬事房大總管,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
-
6 # 香菸544939
王府可能有宦官,但不可能有太監。就算皇宮有宦官千人,太監也不會超過十幾個。什麼叫太監?是宦官裡的最高階的職稱。不是說進了皇宮,閹割後成了皇家的奴僕,就是太監。皇家奴僕,必須閹割幾千人,只不過是小廝而已,混的好的,可以是宦官,級別再高,是少監,最高級別才是太監。太監一般是皇帝,皇后,皇太后身邊的。連貴妃,太子,皇子身邊的宦官都不是太監,何況王府?
回覆列表
有太監啊 就好像嘉靖朝的黃錦 就是嘉靖從湖北鍾祥帶過來的太監 還有馮保 也是朱載垕當裕王時候的太監 一般藩王府裡的太監 除了侍奉藩王 還肩負著明面間諜的工作 定期把藩王動態回報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