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法迴避的歷史

    人類社會幾千年,農耕文化也就是幾千年,然而化肥的使用卻是近代才有的,中中國人種地大面積使用化肥也還不足半個世紀,那過去的莊稼地就沒法侍弄了嗎?

    顯然不是的,人類社會的進步雖然是一點一點向前走的,但有些時候很可能就是跳躍式發展的。就農耕文化來說,甚至幾千年都停留在一個水平,比如說彎溝犁,很可能和中華文明一個年歲,可就是到了網路資訊時代,你偶爾還可以在偏遠農村看得見在使用。而屬於田間管理的施肥操作,絕對不會晚於農具的使用。

    化肥在農村的大面積普及應該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事吧,至少我記得東北一些地區是這樣的。最早出現的是氨水,用很大的橡膠罐子裝的,如同大號的暖水袋。用馬車拉到田裡,社員們用小桶接住,然後小心地澆灌在玉米高粱地上,後來有了碳酸氫銨,有了尿素。十一二歲的時候,每當學校放暑假,我都會去生產隊給莊稼上化肥,最不喜歡碳酸氫銨了,它有一種很濃重的味道,刺鼻子,尤其是當時的玉米已經長的快趕上我們小孩個子高了,玉米葉把胳膊拉出了好多細細的口子,如果粘上化肥,非常的難受,但是想到每天有十分的工分,還是堅持做下去。

    有了化肥不代表不整農家肥了,事實上,那個年代農家肥還是很重要的,豬馬牛羊的排洩物絕對是很珍貴的,我有二個冬天就隨同鄰居小張叔叔拉著爬犁去野外撿拾牛馬糞,然後賣給生產隊,牛糞一分一斤,馬糞糞一分五!

    古代沒有化肥,種地顯然就是依靠農家肥,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當然產量不可能同現在相比,但它卻是農耕文化的必然選擇!

  • 2 # 慶雙

    筆者雖然沒有生活在解放前,但是對農民(也包括大地主)在沒有化肥的情況下用什麼作肥料種土地比較瞭解。因為化肥發明出來才幾十年,化肥的應用與傳統土雜肥的應用換代相連,只要年齡大的人都知道在化肥發明前用什麼肥料種土地。筆者在包產到戶之前參加過大集體的勞動,也參加過積造土雜肥,還詢問過父輩們在過去沒有化肥的時候,用什麼肥料種土地以及怎麼種土地。下面我把沒有化肥的時代用什麼肥料和怎麼製作肥料與施用方法作以介紹。

    糞水是利用豬在圈上屙下的屎和尿,也包括人的屎和尿,加衝入的生活廢水。這種積造稀肥的方法主要是在南方採用,其方法是,在廁所內地上挖一條長方形的坑,長、寬、深不限。坑的四壁用“三合土”(1份土、1份石灰、一份碎石頭)築牢,再用石灰漿抹縫不漏水,即成俗稱的“茅坑”。在茅坑內灌少半茅坑水,茅坑上用木料或石塊建豬圈,豬屙下的屎和尿儲在茅坑中,要用糞時將糞水舀出。

    糞水的用途十分廣泛,既可作農作物栽培時灌穴(窩)的底肥,也可以用水稀釋後作追肥;還可以用於農作物的育苗潑澆床土、栽秧時把糞水潑灑到水田中等等。

    ●廄肥的積造與用途

    ○廄肥的積造:

    廄肥的種類繁多,在家畜豬、牛、羊、馬、兔以及家禽雞、鴨、鵝的圈欄中地面上墊上土和垃圾以及碎雜草、樹葉等墊料,家畜的糞尿和家禽的糞便排在上面,隨時新增墊料,即成廄肥。

    ○廄肥的用途:

    廄肥主要用作底肥(基肥),廣泛用於水果、蔬菜、糧食等農作物,肥效較長。

    ●油餅和用途

    油餅是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榨油後的殘渣,營養豐富且含量很高,主要用作底肥(基肥);也可以用人、畜的尿液,經浸泡發酵後兌水稀釋作追肥。

    過去主要燒柴禾,一切可燃燒的有機物燃燒後的灰就是草木灰,草木灰主要含鉀,呈鹼性。

    ○草木灰的用途:

    草木灰可以用作底肥,也可以撒在農作物上防霜凍,還可以用作葉面噴霧。

    在用草木灰作底肥時,為了提高草木灰的肥效,常常用人或家畜的尿液潑灑在草木灰上,經過發酵後用作底肥。

    也可以將草木灰在水中浸泡24小時,過濾後取其上清液,再兌水稀釋後葉面噴霧作追肥。

    ●火灰的積造和用途

    ○火灰的積造:

    在冬季地上野草乾枯後,用鋤頭鏟去一薄層表土連同野草,經過翻晒乾後,用耙子將長的野草耙出放在一邊,然後在地面攤上一層晒乾的泥土,厚度約20釐米,在泥土上擺放一層野草,再在野草上面攤一層泥土,以此類推,可連續堆4─6層,最上一層用泥土蓋嚴,整個堆呈塔形。最後在堆內每層野草的幾個不同方向點火,讓火堆慢慢燃燒,即成“火灰”。

    待火灰製成後,有時直接使用,但大多數時候要再用“糞水”潑灑在火灰中,堆成火灰堆進行發酵,待發酵結束後使用,肥效更高。

    ○火灰的用途:

    火灰主要用作旱地作物的底肥,也可用於栽秧時的“球肥”(底肥)。方法是,將糞水潑在火灰中,把每一窩移栽的秧苗根部捏一團火灰糞,約拳頭大小,再栽入水田中。

    ●土皮子的積造與用途

    ○土皮子的積造:

    在盛夏時節,地上野草茂盛之時,用鋤頭連同青草和一層表土剷除,經太陽晒乾後,堆積成小堆慢慢漚制,即成“土皮子”。

    ○土皮子的用途:

    土皮子也主要是用作底肥,一般也需要像“火灰“那樣潑上糞水堆積發酵,才有較高肥效。

    ●青肥、綠肥的積造與用途

    ○青肥、綠肥的積造:

    在夏天,將野草、樹葉和沒有收成的農作物禾苗浸泡在專門的“茅坑”中,待發酵結束後即可使用。

    ○青肥、綠肥的用途:

    青肥、綠肥是水溶性肥料,主要用作農作物的追肥。

    ●漚肥的積造與用途

    ○漚肥的積造:

    將農作物秸稈、野草、樹葉等有機物堆集在一起,潑上糞水,上面蓋上土,讓其發酵腐爛,即成“漚肥”。

    ○漚肥的用途:

    漚肥主要用作底肥。

    在冬季,特別是在過大年前大掃除的時候,將屋簷溝內的汙泥和溝渠的汙泥鏟除堆集在一起,有時候也會潑些糞水,在過年後用作旱地作物的底肥。

    ♦在沒有化肥的時代,農民(也包括地主)種莊稼,在上述土雜肥供應不上的情況下,將土質差的土地用牛耕起來閒置在那裡,讓風霜雨雪的侵蝕,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停止一季或一年不種農作物,稱為“歇地”,讓土地休養生息。通過“歇地”,土質差的土地也能生產農作物,只是少種了一季或一年。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沒有肥料。此方法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還在採用,主要是化肥供應不上。

  • 3 # 家鄉美143663827

    我們在農業學大寨時期,積蜰就是全體社員的頭等大事。那時候基本上家家有豬,一豬一畝田。還有羊,都要墊圈。雞糞兔糞很少很珍貴,一般自己院裡的西葫蘆,南瓜追肥才用。大隊的牛馬驢騾肥是大樁肥源。另外就是學生有揀羊糞,拾豬狗糞,然後交回學校,最後交給生產隊肥田。還有就是讓年輕人冬季去城裡掏公共廁所,有得人甚至去省城掏糞,掏出來的糞倒在那裡凍成一坨坨,拉回大隊來用。以上都是精肥。另外就是秋假開學了就是割草積綠肥時候,大人小孩一背大背揹回青草來,過磅計分,堆到漚肥坑裡,壓土潲水漚制。到了秋了罷,全大隊的人開始在深翻土地前,收拾拉運地裡的各種桔杆,用粉碎機粉碎後與牛馬糞拌和潑水後,堆在大坑裡漚肥,叫桔杆還田(與現在的桔桿直接還田還一樣)。到了春天還翻一次,以防發熱過頭失去肥效。還有一種肥就是春天大隊動員家家戶戶打炕,將炕洞土灰弄到街上,潑水打碎以備耕地時用。還有就是結拿農田基本建設,修整田梗時,剷草皮,和多年陳土皴肥田。當然挖淤泥也是一種積肥辦法,但在北方可能少點畢竟水溏少啊!

    總之那時候村村比產量,人人比貢獻,群策群力,大打人海戰術,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真得是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但是畢竟財力有限買不起化肥,光用土肥肥力不足,加上種子原因,產量離現在差遠了。但是地裡地頭溝渠都沒有野草,肯定不是打藥的功勞,那就是人民群眾的力量!

    地主種田也估計是這些辦法吧?

  • 4 # 一個山尖的舞者

    主要是草木灰倒進糞坑和各種植物及人糞尿充分慪治幾個月就成上好的肥料。

    這種方法已流傳幾千年,很實用的方法,肯定流傳甚廣,改變並不大。

    1.家家都有糞坑。各種枯枝爛葉,家禽吃剩下的爛菜葉(不錯,爛菜葉不會直接扔了,先給雞吃),院子裡的雞糞等等都會打掃到糞坑裡。

    那時候也沒啥塑料袋,基本上都能漚糞。

    3.糞堆。這個一般在院子外面或者地頭,哈,畢竟味道不友好。糞堆的主要來源是人糞,那時人口眾多,糞便自然不少。另外還有,因為潮溼不能用來做柴火的秸稈。秸稈基本都會拉回來燒地鍋用,甚至拔的草也會帶回來。太潮溼的秸稈無法使用,才會用來堆肥。

    4.草木灰。各種秸稈,樹枝,雜草,樹葉人畜不能吃的,都可以做燒地鍋的材料。而且草木灰是個好東西,一般不捨的直接做肥料,先給屋子,豬圈,雞圈等防潮使用,用過後,在打掃到糞坑裡,一點不浪費。

    5.河底池塘的淤泥,這個也有人用,所以村裡的池塘以前特別深……

    6..撿牛糞。農閒的時候很多老人,大都是以前的長工。拿把鐵鍬,揹著筐挎著籃,在路邊撿牛糞。為什麼說撿牛糞?路邊只能撿到牛糞羊糞,羊糞太小,牛糞最招人喜歡,一拉就是一大坨……

    7.為人民服務的公共廁所。農村以前有很多“免費公廁”,這可比城市“普及”早多了。都是私人投資,免費使用。知道人都有三急,所以很細心的百十米就有一家,一個村子幾十個免費公測。但還是有人,忍著憋著,回到自己家在解決。這應該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由來!

    8.芝麻油渣。只有芝麻油是優質農家肥,菜籽油渣和棉籽油渣可以做飼料,寫到這裡,忍不住說一句:棉籽油超級難吃。

    花生油渣是可以吃的。不知道大家吃過沒,特別硬,堪比磚頭!

    還有土豪地主直接把大豆炒熟用播種機,我們這邊叫漏,和種子一起播撒到田地裡。

    上面方法應該古已有之的傳統,都是“經典傳世”的方法。土地是農民的根,糧食是農民的本。農雜肥不夠,農民為了能多收糧食,“腦洞大開”有許多“奇思妙想”。

    這一切只是為了多收幾斤糧食,少挨點餓而已

  • 5 # 衛農老頭

    看到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網友都進行了回答,本來不想再回答了,但是由於這個問題引起了衛農對已故大伯的回憶,大伯生前曾經多次給我們小輩,講起過他給地主家拉長工的事。因此衛農就想結合大伯給地主拉長工的經歷,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地主家大業大,財大氣粗,家裡不但要僱長工,而且在農忙時還要僱短工。我大伯就是常年在地主家幹活的,我們這裡叫拉長工。在舊社會許多窮苦的人,就是靠給地主家拉長工,或者打短工,掙點糧食養家餬口的。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在沒有化肥的舊社會,要想多打糧食就要多攢糞肥。因此那時候地主家都會養著不少的騾馬和牛等大牲畜,用來積攢糞肥和耕種農作物,而且高頭大馬還是地主的代步工具。同時也會飼養不少的豬、羊、雞鴨等,來積攢糞肥,包括人糞尿等,這些就是當時地主家種莊稼時所需糞肥的主要來源。

    當然由於地主家土地面積大,靠積攢牲畜糞便,以及人糞尿收集起來的農家肥,還是滿足不了農田裡的需要。因此他們每年秋後到冬天農閒的時間,還會採取蒐集土肥的方法,補充糞肥不足的問題。

    一是打鍋臺換土炕。就是把舊的土鍋灶臺和陳土炕打掉換成新的,把換下來的鍋臺和土炕的土坯作為土雜肥,也運送到農田裡去給農作物作為肥料施用的。

    二是拆老房掀舊牆。就是把一些陳年的老房子,或者時間比較長的老牆,掀倒或者拆除了,用這些陳年舊土坯來彌補糞肥的不足,給農作物補充養分的。

    三是挖塘泥。就是在冬天池塘裡沒有水的時候,把沉澱在池塘裡的淤泥挖出來,晾晒乾了以後,也可以給農田施用的。

    四是輪作倒茬、休耕和種綠肥。雖然想方設法蒐集土肥,但是還滿足不了農田的需要,因此就會採取輪作倒茬,或者休耕的方法,再就是種植豆類作物作為綠肥,彌補糞肥的不足的。

    五是出租土地收租子。他們也會為了省事,把一些照顧不上,或者比較偏遠、貧瘠的土地,出租給窮苦人家去耕種,自己每年既可以收取一定數量的租子,又不用操心施肥的問題。

    總之,大伯說在地主家幹活,一年四季都有幹不完的活,起早貪黑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多少糧食。地主家也儘管想法設法的給地裡上糞,但是由於沒有化肥,糧食產量也是不太高的。

  • 6 # 壞男人說小龍蝦

    據我去世的爺爺講,在以前還沒有普及化肥的時候,種地主要用以下肥:

    一、座溝肥,以前每戶人家門口都有一個裝垃圾的大溝(我們這叫座溝),什麼菜葉、灰塵、樹葉等等一切垃圾都往裡面放(那個時候沒有塑料垃圾的),待要種田時,座溝裡的垃圾也自然發酵好了,然後就會將座溝裡的垃圾清理乾淨,挑岀去肥田。

    二、綠肥,之所以叫綠肥指的就是綠色植物,比如帶葉子的柴草都統一叫綠肥。那個時候,農民冬天會種草籽、油菜系等,為的就是來年好肥田。據我爺爺講,以前根本就沒有荒地,草皮全被鋤光挑進農田踩入泥中當綠肥,小山坡上也是沒有柴草的,全挑進農田當肥料了,一畝最少要放二千斤以上綠肥。

    四、淤肥,以前池塘、河溝裡經常會有淤泥堆積,而每年將黑塘泥、黑河泥挑去肥田,司空見慣,那個時候這些東西只要誰家說不要了,大家都搶著來挑,所以那個時候的魚塘水都比較深,因為一年比一年挖的深一層。

    總之,以前由於受自然條件及科技不發達的限制,那個時候不管是地主還是普通農民,都會利用自己的一切資源來獲取肥料,希望肥料下去後,能有個好收成。

  • 7 # 黃浩榮279

    舊社會沒化肥,地主家有餘糧,地主家不愁肥!愁的佃戶,貧農!

    舊社會種地,確實不是件容事,一粒米九斤四兩力的傳說常在我腦中翻滾,也是各家教育子女愛惜糧食的口頭禪。至於地主田多沒有化肥,用什麼肥種地,就算農雜肥也沒那麼多,用什麼?那你就可能不知,真正的地主自己種的地並不多,就是種也就是離他家的近田丶好田丶肥田,自己種得不會太多,其餘的田一般都會租出去,租給那些佃農丶貧農。再加地主一般都是門路比較廣,他們的辦法肯定比佃戶丶貧農戶多得多。舊社會象地主家會養豬丶牛丶羊,因為他們的資本比一般人家多,他們可以買點菜餅丶豆餅丶皮膠之類的作肥料。再豬、牛丶羊、雞丶鴨他們會比人家養得多。家中人來往也多,因此他們的人畜糞肯定比一般人家多。他們的農家肥就多了,因此他們種少量的田比別人家有辦法。至於佃農、貧農,種地主家的田,他們會採取拾狗糞丶雞糞,野外的人糞,割青草,用來肥田。再來講,舊社會的農作物長得一般都不會太好,再加原來的品種也差,每年的收成是很差的,舊社會收到三百斤麥子一畝,水稻四百斤一畝就是好年成了,就算豐收了。我曾聽父親講過,水稻收六籮就高興得不得了啊,六籮過去的秈稻,一籮在60一65斤。因此收到四百斤稻己是豐收年了。地主資夲大,可以請人積肥,如冬天請人把河泥挑上來也可以作肥料,養的豬可以用挖墒泥晒乾,挑回去墊熱圈,這樣豬也易長,豬尿糞和泥土拌和一點不浪費,過去叫豬窩灰。過去是泥路,經常跑人經常下雨,把它表層剷起來,過去也是肥料,叫千腳泥,還有農村全部燒草做飯,草木灰也是肥料,等等肥料地主家更會算,一點不會放過和浪費的。因此樓主認為沒有化肥地主家的田肯定種得不行,但地主家由於地多收入多他們的辦法比一般人家好多了,他們種的地比人家肥,產量比一般人家高啊!

  • 8 # 一路長淡

    說舊社會種田,地主那麼多田沒化肥是怎麼種出來的。

    聽我祖母講過,我祖母19O3年生,八幾年去逝。過去自己種田也好,還是跟地主種田,都要靠自己會種田有關,靠體力,勤快,技術。有技術不勤勞也不行,勤快沒技術也不行。就評栽秧有的人一輩子都栽不好,又慢又栽成狗腳跡又不整齊。過去種種相當累,農閒時耍到處撿糞,割草燒火糞,把家裡糞挑到田裡,還耍到其它地方找糞挑。完全是體力活,種下去了田間管理是全家都要下田幹活。水田從開春就下田耕田,都是赤腳下田,幹什麼活都是穿草鞋,水田都耍下水糞,也就是大糞,家蓄糞。耍扯幾次秧草,(也叫泥秧草)過去說的旱田服鐵板,水田服腳板,水田是把泥踩活,秧苗才長得好。旱田是耍薅草,也就是鋤草鬆土,追肥,一般追肥就是糞水。就所以那是做什麼都離不開挑,全靠人工勞力。但也有田種不好的,麥子長的連兔子都躲不著,棉花長的葉子一片黃。像這樣有收成嗎,第一不會管理,第二不愛勞動。當然囉,還耍靠天收靠天吃飯,同樣有乾旱,水澇,聽老人講在三幾年連續下了七天七夜雨沒停過,那可以災年那。

  • 9 # 秦淮東魯

    這個問題,只知道我們當地種田用的什麼肥料。問題中已經提到的農雜肥,其品種和採集方式繁多,一本書可能都寫不完。這裡告訴大家過去種田的肥料主要是種和打、撈。

    無論是過去還現在,種田都是要合理安排茬口。過去種田,在秋種時一般是將農田的一半安排種肥料,另一半種小麥或油菜,隔年輪植。

    先介紹一種綠肥叫苕子:苕子肥田其實我也見的不多,主要是由於耕苕子田太困難,肥效怎麼樣不知道,只知道另一種綠肥品種戰勝它,很早就被淘汰了。

    比較受歡迎的綠肥品種叫紫雲英,又稱草子、紅花草。草子不僅可以做肥料,還是很好的飼料,也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菜。集體農業的時候,偷生產隊草子的事可能人人都幹過,也是人人皆知互不指責罷了。草子是水稻成熟前直接撒播於稻田中,水稻收割時已齊苗。開花前一段時間採收人畜兩用,盛花期翻耕肥田。草子莖葉易爛肥田效果好,化肥的出現才慢慢遭淘汰。不過現在不管是城市還農村的餐桌上還是能見到。

  • 10 # 聯想540

    解放以前,由於生產資料,生產力還是原始的的牲畜及人類糞便,和人力畜力,加之傳統的糧食種子,產量低的可憐!具老一代人講,一畝小麥,好的一百來斤,差的二三十斤。地主雖說土地多,產量也一樣,他們也沒有那麼多牲畜。只是土地多,收入較多,不捱餓。解放後稱之為貧下中農的農民,一年之內在極度節儉的情況下,還有兩三個月斷炊!靠做點小生意維持生計。

    解放初的五十年代的後期,這種情況沒有大的改觀。加之全國性的三年自然災害,本人親歷了國家的三年困難時期。那種難以忍受的飢餓感,至今刻骨銘心,終生難忘!年邁體弱的老人確有被餓死的。

    雖然經歷了三年的艱難困苦,經歷了三年的忍飢挨餓,我們也不能忘記感恩共產黨,感恩毛主席!因為,僅有的一點可食之物人人平等,沒有獨享,沒有餓死的餓死,撐死的撐死!沒有撐死的也就少了許多餓死的。

    今天的社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如今的高樓大廈,智慧手機,家庭小轎是那時代的人不敢奢望的!那時的奢望僅僅是吃飽,穿暖!

    社會有弊端,制度有漏洞,貧富有差別都是事實,有待國家和政府改進,個人也有提出建議和意見的權力。但是,不要忘了,今天已經是天堂般的生活!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你有什麼理由不愛自己的國家,離開祖國的庇護,你什麼都不是!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的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花500塊錢買一件衣服,還是買五件100塊錢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