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應該首推東漢光武帝劉秀。今天,我來簡單說說這個事情。
盛極必衰是歷史發展的鐵律。縱觀歷史,許多強盛的王朝在發展到頂峰後,便開始逐漸走向衰落。有的,從此一蹶不振,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有的,則迎來一位力挽狂瀾的君主,從而實現“中興”。
那麼,古代歷史上多次出現了“中興”時代,按照這些時代的影響力,該怎麼排名呢?
“中興”有由低谷中崛起、由困境中解脫、由衰弱中強盛的意思。《詩經•大雅•烝民序》中說道: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這裡的“周室中興”指的便是周朝時著名的“宣王中興”。周宣王任用召穆公、周定公等一大批賢臣,將國家從周厲王時代的混亂局面中拯救出來。
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稱讚周宣王:在那個時代,周宣王任用了召虎、申伯、方叔、仲山甫、尹吉甫等大批賢能之士,倡導周文王、周武王、周康王時期的仁政德治,扭轉了周厲王時候世風日下、民不聊生的尷尬局面。但是,“宣王中興”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沒多久,周王朝還是沒有能力自己解救自己,走向衰敗。
除了“宣王中興”,歷史上被成為“中興”的歷史階段還有不少。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清朝,甚至近代,都曾出現過“中興”時代。
我們來看看從夏朝的“少康中興”到清朝的“同光中興”等。
少康是夏朝第六代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興時代”的締造者。大名鼎鼎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之後,一改過去的王位禪讓制,而是將夏王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家天下”由此開啟。啟死後,其子太康繼位,但太康“盤於遊田,不恤民事。”話句話說,他熱衷於雲遊和出巡,對百姓的疾苦漠不關心,人民怨聲載道,天下出現了不穩定因素。結果,后羿趁機發動政變,放逐了太康,自己執掌朝政。
後來,后羿扶持太康的弟弟仲康為新任君王。仲康死後,后羿又立其子相為王,但後來后羿索性放逐了相,自己稱王。在經歷了“太康失國”之後,后羿當上王之後,並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只顧著沉浸在淫樂之中。結果,王位被他手下的重臣寒浞奪取。寒浞將之前被流放的夏王相殺死。僥倖的是,相的妻子逃脫,不久還生下了兒子少康。
少康在寡母的帶領下長得很有出息,他很有仁心,待人誠實,身邊雲集了不少夏朝遺民。看到大家身處水火之中,少康團結各大部族,推翻了貪詐無德的寒浞,讓夏朝恢復了從前的生機,後人吧這一個階段稱為“少康中興”。
在商代,也曾經出現了幾個堪稱“中興”時代的歷史階段。為了避免天災和內亂的“盤庚遷殷”階段;平定東南夷族,將商朝統治範圍擴大至巔峰的“武丁中興”時代;賢相巫賢輔佐商王祖乙,恢復了社會經濟和國計民生的“祖乙中興”時代。
西漢和東漢先後出現了兩個被人們稱為“中興”的歷史階段。在西漢武帝時期,老百姓的負擔不斷加重,加上劉徹的連年征戰,民怨不斷出現。漢昭帝劉弗陵和漢宣帝劉詢整治官場不良風氣,採用讓利於民的政策,任用賢能之人治理天下,西漢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歷史把這個時期稱為“昭宣中興”。史學家劉向在評價“昭宣中興”時說,“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
到了東漢,劉秀從篡逆的王莽手中,光復了大漢江山,著力於修復西漢末年的各種困局,釋放社會生產力,改革官場上的陳年積弊,緩和和化解了尖銳的社會矛盾,社會出現了一道曙光,這個階段被稱為“光武中興”。我們常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為劉秀為新政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漢朝得以延續了近兩百年,而“光武中興”的創造者劉秀也因勤政、愛民、英明、神武而被歷史口口相傳。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廣漢制、漢學,注意借鑑漢文化的優秀成果,出現了“孝文中興”。
唐代在經歷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安史之亂動搖了社會基礎,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泥潭。唐憲宗李純改革積弊,消除藩鎮,提升朝廷威望,出現了“元和中興”。到了唐武宗李炎時代,他打擊藩鎮,致力於滅佛,開闢財稅來源,一度出現了“會昌中興”的局面。但是,整個社會積習難改,唐代的頹勢終於沒能逆轉。
南宋時,在宋孝宗手裡開創了“乾淳之治”。明朝到了明孝宗手裡,一時間內外無憂,出現了“弘治中興”。明世宗時代也出現了“嘉靖中興”。在萬曆年間,張居正、李成梁、戚繼光等一大批有識之士為朝廷盡心盡力,出現了“萬曆中興”。後來還出現過“崇禎中興”“同光中興”的短暫時光。
梳理歷史發展的脈絡,我們發現所謂的“中興時代”或長或短,但它們猶如耀眼的浪花,驚豔了時光。而要說比較有影響力的“中興”時代,“光武中興”應當是首屈一指。
我個人覺得應該首推東漢光武帝劉秀。今天,我來簡單說說這個事情。
盛極必衰是歷史發展的鐵律。縱觀歷史,許多強盛的王朝在發展到頂峰後,便開始逐漸走向衰落。有的,從此一蹶不振,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有的,則迎來一位力挽狂瀾的君主,從而實現“中興”。
那麼,古代歷史上多次出現了“中興”時代,按照這些時代的影響力,該怎麼排名呢?
“中興”有由低谷中崛起、由困境中解脫、由衰弱中強盛的意思。《詩經•大雅•烝民序》中說道: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這裡的“周室中興”指的便是周朝時著名的“宣王中興”。周宣王任用召穆公、周定公等一大批賢臣,將國家從周厲王時代的混亂局面中拯救出來。
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稱讚周宣王:在那個時代,周宣王任用了召虎、申伯、方叔、仲山甫、尹吉甫等大批賢能之士,倡導周文王、周武王、周康王時期的仁政德治,扭轉了周厲王時候世風日下、民不聊生的尷尬局面。但是,“宣王中興”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沒多久,周王朝還是沒有能力自己解救自己,走向衰敗。
除了“宣王中興”,歷史上被成為“中興”的歷史階段還有不少。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清朝,甚至近代,都曾出現過“中興”時代。
我們來看看從夏朝的“少康中興”到清朝的“同光中興”等。
少康是夏朝第六代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興時代”的締造者。大名鼎鼎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之後,一改過去的王位禪讓制,而是將夏王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家天下”由此開啟。啟死後,其子太康繼位,但太康“盤於遊田,不恤民事。”話句話說,他熱衷於雲遊和出巡,對百姓的疾苦漠不關心,人民怨聲載道,天下出現了不穩定因素。結果,后羿趁機發動政變,放逐了太康,自己執掌朝政。
後來,后羿扶持太康的弟弟仲康為新任君王。仲康死後,后羿又立其子相為王,但後來后羿索性放逐了相,自己稱王。在經歷了“太康失國”之後,后羿當上王之後,並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只顧著沉浸在淫樂之中。結果,王位被他手下的重臣寒浞奪取。寒浞將之前被流放的夏王相殺死。僥倖的是,相的妻子逃脫,不久還生下了兒子少康。
少康在寡母的帶領下長得很有出息,他很有仁心,待人誠實,身邊雲集了不少夏朝遺民。看到大家身處水火之中,少康團結各大部族,推翻了貪詐無德的寒浞,讓夏朝恢復了從前的生機,後人吧這一個階段稱為“少康中興”。
在商代,也曾經出現了幾個堪稱“中興”時代的歷史階段。為了避免天災和內亂的“盤庚遷殷”階段;平定東南夷族,將商朝統治範圍擴大至巔峰的“武丁中興”時代;賢相巫賢輔佐商王祖乙,恢復了社會經濟和國計民生的“祖乙中興”時代。
西漢和東漢先後出現了兩個被人們稱為“中興”的歷史階段。在西漢武帝時期,老百姓的負擔不斷加重,加上劉徹的連年征戰,民怨不斷出現。漢昭帝劉弗陵和漢宣帝劉詢整治官場不良風氣,採用讓利於民的政策,任用賢能之人治理天下,西漢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歷史把這個時期稱為“昭宣中興”。史學家劉向在評價“昭宣中興”時說,“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
到了東漢,劉秀從篡逆的王莽手中,光復了大漢江山,著力於修復西漢末年的各種困局,釋放社會生產力,改革官場上的陳年積弊,緩和和化解了尖銳的社會矛盾,社會出現了一道曙光,這個階段被稱為“光武中興”。我們常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為劉秀為新政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漢朝得以延續了近兩百年,而“光武中興”的創造者劉秀也因勤政、愛民、英明、神武而被歷史口口相傳。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廣漢制、漢學,注意借鑑漢文化的優秀成果,出現了“孝文中興”。
唐代在經歷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安史之亂動搖了社會基礎,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泥潭。唐憲宗李純改革積弊,消除藩鎮,提升朝廷威望,出現了“元和中興”。到了唐武宗李炎時代,他打擊藩鎮,致力於滅佛,開闢財稅來源,一度出現了“會昌中興”的局面。但是,整個社會積習難改,唐代的頹勢終於沒能逆轉。
南宋時,在宋孝宗手裡開創了“乾淳之治”。明朝到了明孝宗手裡,一時間內外無憂,出現了“弘治中興”。明世宗時代也出現了“嘉靖中興”。在萬曆年間,張居正、李成梁、戚繼光等一大批有識之士為朝廷盡心盡力,出現了“萬曆中興”。後來還出現過“崇禎中興”“同光中興”的短暫時光。
梳理歷史發展的脈絡,我們發現所謂的“中興時代”或長或短,但它們猶如耀眼的浪花,驚豔了時光。而要說比較有影響力的“中興”時代,“光武中興”應當是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