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酷貓說時尚

    明永樂帝朱棣是一位尚武的皇帝,不僅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得了皇位,在位期間,還多次御駕親征,史稱“ 五徵漠北,三犁虜庭”。

    永樂帝朱棣(1360—1424)

    在“靖難”之役中,每每與朝廷大軍相持不下之時,便有大風相助,而得以取勝。永樂帝以為這必定是北方主神玄武大帝的支援,因此永樂中有武當山的浩大工程,而武當山金頂中的玄武大帝,又酷似永樂帝本人。所以他似乎更崇道教。

    不過,儒、釋、道三家在永樂時代都曾經有過輝煌,永樂帝尊崇佛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永樂時期《三世佛六菩薩》寶相,澳門中濠典藏春拍拍品

    《三世佛六菩薩》署有“大明永樂年施”

    首先,“靖難” 第一功臣姚廣孝即是一位高僧,法號道衍。

    道衍,本姓姚,祖籍北宋汴梁,宋高宗南渡,閤家隨之遷居於平江(蘇州)長洲。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年)道衍出生時,其家已南居三代。

    至正十二年(1352),道衍剃度出家。雖然在元末亂世之中出家學佛,但他卻並未拘泥於一家之學。曾拜道士席應真為師,請教陰陽術數之學,並且研習了兵法,是個“通才”。他與徐賁、高啟、宋克等所謂“北郭十友”相交甚密,並與楊基、王賓等人結為詩文好友。

    道衍博學而不迂闊,出家而不厭世,“有當世才,雖自匿,欲有所用之”。一次,他出游來到嵩山寺,遇見一位名叫袁珙的相士,袁珙看到他說道:“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劉秉忠是當年輔佐元世祖忽必烈得天下的開國功臣,道衍正欲走元初怪僧劉秉忠的道路,去輔佐明君,成就帝王之業。他因此大喜,與相士袁珙結交。

    洪武三年(1370),朱棣受封為燕王,封藩北平,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兩年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去世,燕王朱棣赴京師奔喪。奔喪結束後,朱棣和幾個就藩在外的親王,為表孝敬之心,要求父親選派高僧,各隨歸藩國,為已故的母后誦經薦福。這很合朱元璋的心意,其中道衍被安排給了燕王朱棣。

    道衍與燕王朱棣初次相見就一見如故,道衍來到北平後,便到燕王府不遠的大慶壽寺做了住持,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朱棣從此也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道衍作為一代高僧,在燕王朱棣身邊更重要的作用是一位謀臣,始終幫助策劃奪嫡的計劃。道衍幫助燕王朱棣起兵奪皇位時,兩人已經相交二十餘年,且不說朱棣難免受到道衍佛家之說的影響,就算是對於這位功臣的回報,他也應該對佛家另眼相看。

    朱棣奪得天下,首功的道衍卻不肯受官,仍然要做和尚,雖然在永樂朝為官,起初任官只是僧錄司左善世。僧錄司左、右善世雖然是佛教界的最高職位,但是隻有六品,這與道衍的功績實在不能相符。後來朱棣想了一個辦法,賜復姚姓,賜名廣孝,並且給他授官太子少師,這是一個既有榮譽地位,又無官場的瑣碎事務,只以輔導太子為務,終明之世僅此一人而已。於是,姚廣孝上朝時著官袍,下朝後回去仍是一襲袈裟,過著僧人的生活。直到永樂十六年(1418),姚廣孝在北京大慶壽寺病逝,享年八十四歲。

    姚廣孝晚年,朱棣多次前往看望,賜予金唾壺。臨終前問所欲言。姚廣孝說:“僧溥洽系久,願赦之。”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有人說他知道建文帝下落,朱棣於是將其囚禁,至此已十年,以姚廣孝所請,將溥洽釋放。我們由此可知這君臣的關係非同尋常,在朱棣身邊有一位如此重要的人物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朱棣受到他的影響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永樂帝奪位後亦有如其於南京大報恩寺之修建,北京覺生寺大鐘之鑄造。永樂十八年所鑄覺生寺大鐘上鐫十六種佛經一百多種咒語,計二十三萬餘字。永樂帝的這些行為全然是其尊崇佛教的表現了。

    永樂帝尊崇佛教突出表現在對於烏斯藏僧的盛典。

    永樂元年(1403)二月,永樂帝派遣司禮監少監侯顯和僧人智光前往烏斯藏徵請哈立麻入朝。永樂四年(140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烏斯藏尚師哈立麻在使臣少監侯顯和駙馬都尉沐昕陪同下來到了京師南京。

    第二天,永樂帝在宮中宴請哈立麻一行。隨後,永樂帝多次厚賜哈立麻,封哈立麻為“大寶法王”,領天下釋教,隨行人員也多有敕封賞賜,今天在西藏布達拉宮還可以看到永樂帝頒賜的金冊。至永樂六年(1408)哈立麻一行返烏斯藏,則命中官護行。

    永樂帝崇佛的原因,一則出於對“靖難”後殺戮的懺悔,另一個原因則是出於對西南地區統治的考量,以絕邊患。

    備註:本文編選自商傳先生的《永樂帝與佛教》,原文刊載於中濠典藏2017年春拍圖錄,原文是談永樂御製《三世佛六菩薩寶相》誕生的歷史背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東西南北風風清氣正,下聯如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