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結腸癌是腸道里面的惡性腫瘤,長在升結腸部位的!~是結腸癌的一種型別!~ (一)早期症狀 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症狀,而後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二)中毒症狀 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三)腸梗阻表現 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症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區域性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 (四)腹部包塊 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 (五)晚期表現 有黃疸、腹水、浮腫等肝轉移徵象,以及惡病質,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 左半與右半結腸癌腫,由於二者在生理、解剖及病理方面的差異,其臨床特點也表現不同。 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腸腔較寬大,糞便在此較稀,結腸血運及淋巴豐富,吸收能力強,癌腫多為軟癌,易潰爛、壞死致出血感染,故臨床表現以中毒症狀為主。但在病情加重時也可出現腸梗阻表現。 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相對狹小,糞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該部多為侵潤型癌,腸腔常為環狀狹窄,故臨床上較早出現腸梗阻症狀,有的甚至可出現急性梗阻。中毒症狀表現輕,出現晚。 三、診斷 結腸癌的早期症狀多不為病人注意,就醫時也常以“痢疾”、“腸炎”等病處理,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或梗阻症狀以及觸及腹塊時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現貧血、消瘦、大便潛血陽性以及前述早期症狀時,需作進一步檢查。 (一)X線檢查 包括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及鋇灌腸檢查。對結腸腫瘤病人以後者為宜。其病變徵象最初可出現腸壁僵硬、粘膜破壞,隨之可見恆定的充盈缺損、腸管腔狹窄等。對較小病灶的發現還可腸腔注氣作鋇氣雙重對比造影檢查效果更佳。 對有結腸梗阻症狀的病人,不宜做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因鋇劑在結腸內乾結後排出困難,可加重梗阻。 (二)結腸鏡檢查 乙狀結腸鏡 直筒式,最長30公分,檢查方便,可直視下活檢,適合乙狀結腸以下的病變。 纖維結腸鏡 長120~180公分,可以彎曲,可以觀察全結腸,能作電切,電凝及活檢,可發現早期病變。當前述檢查難以確診時可作此項檢查。 (三)B型超聲掃描、CT掃描檢查 均不能直接診斷結腸癌,但對癌腫的部位,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淋巴及肝轉移的判定有一定價值。 (四)血清癌胚抗原(CEA) 對結腸癌無特異性,其陽性率不肯定。值高時常與腫瘤增大有關,結腸腫瘤徹底切除後月餘可恢復到正常值,復發前數週可以升高故對判定預後意義較大。 四、鑑別診斷 (一)結腸良性腫物 病程較長,症狀較輕,X線表現為區域性充盈缺損,形態規則,表面光滑,邊緣銳利,腸腔不狹窄,未受累的結腸袋完整。 (二)結腸炎性疾患(包括結核、血吸蟲病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 腸道炎症性病變病史方面各有其特點,大便鏡檢都可能有其特殊發現,如蟲卵、吞噬細胞等,痢疾可培養出致病菌。X線檢查病變受累腸管較長,而癌腫一般很少超過10公分。腸鏡檢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也不同,可進一步確診。 (三)其它 結腸痙攣:X線檢查為小段腸腔狹窄,為可復性。闌尾膿腫;有腹部包塊,但X線檢查包塊位盲腸外,病人有闌尾炎病史。 五、治療 手術切除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並可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它支援治療。 (一)手術治療 1.術前準備 除常規的術前準備外,結腸手術必須要做好腸道準備包括①清潔腸道:手術前二天進少渣或無渣飲食;術前1~2天服緩瀉劑,若有便秘或不全腸梗阻者酌情提前幾天用藥;清潔灌腸,根據有無排便困難可於術前一日或數日進行。②腸道消毒:殺滅腸道內致病菌,尤其是常見的厭氧菌如脆弱擬桿菌等,以及革蘭氏陰性需氧桿菌。其藥物前者主要是應用甲硝唑(滅滴靈),後者可用磺胺類藥物,新黴素、紅黴素、卡那黴素等。腸道準備充分,可減少術中汙染,減少感染有利癒合。 目前國內外一些醫院有采取全腸道灌洗方法作腸道準備,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製的灌洗液(含一定濃度的電解質及腸道消毒劑,保持一定的滲壓),用量4~8升,蹲坐於排便裝置上。可同時達腸道清潔和消毒的目的。 2.手術方法 (1)右半結腸切除術(圖2-88) 適用於盲腸、升結腸及結腸肝曲部的癌腫。切除範圍:迴腸末端15~20公分、盲腸、升結腸及橫結腸的右半,連同所屬系膜及淋巴結。肝曲的癌腫尚需切除橫結腸大部及胃網膜右動脈組的淋巴結。切除後作回、結腸端端吻合或端側吻合(縫閉結腸斷端)。
升結腸癌是腸道里面的惡性腫瘤,長在升結腸部位的!~是結腸癌的一種型別!~ (一)早期症狀 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症狀,而後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二)中毒症狀 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三)腸梗阻表現 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症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區域性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 (四)腹部包塊 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 (五)晚期表現 有黃疸、腹水、浮腫等肝轉移徵象,以及惡病質,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 左半與右半結腸癌腫,由於二者在生理、解剖及病理方面的差異,其臨床特點也表現不同。 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腸腔較寬大,糞便在此較稀,結腸血運及淋巴豐富,吸收能力強,癌腫多為軟癌,易潰爛、壞死致出血感染,故臨床表現以中毒症狀為主。但在病情加重時也可出現腸梗阻表現。 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相對狹小,糞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該部多為侵潤型癌,腸腔常為環狀狹窄,故臨床上較早出現腸梗阻症狀,有的甚至可出現急性梗阻。中毒症狀表現輕,出現晚。 三、診斷 結腸癌的早期症狀多不為病人注意,就醫時也常以“痢疾”、“腸炎”等病處理,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或梗阻症狀以及觸及腹塊時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現貧血、消瘦、大便潛血陽性以及前述早期症狀時,需作進一步檢查。 (一)X線檢查 包括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及鋇灌腸檢查。對結腸腫瘤病人以後者為宜。其病變徵象最初可出現腸壁僵硬、粘膜破壞,隨之可見恆定的充盈缺損、腸管腔狹窄等。對較小病灶的發現還可腸腔注氣作鋇氣雙重對比造影檢查效果更佳。 對有結腸梗阻症狀的病人,不宜做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因鋇劑在結腸內乾結後排出困難,可加重梗阻。 (二)結腸鏡檢查 乙狀結腸鏡 直筒式,最長30公分,檢查方便,可直視下活檢,適合乙狀結腸以下的病變。 纖維結腸鏡 長120~180公分,可以彎曲,可以觀察全結腸,能作電切,電凝及活檢,可發現早期病變。當前述檢查難以確診時可作此項檢查。 (三)B型超聲掃描、CT掃描檢查 均不能直接診斷結腸癌,但對癌腫的部位,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淋巴及肝轉移的判定有一定價值。 (四)血清癌胚抗原(CEA) 對結腸癌無特異性,其陽性率不肯定。值高時常與腫瘤增大有關,結腸腫瘤徹底切除後月餘可恢復到正常值,復發前數週可以升高故對判定預後意義較大。 四、鑑別診斷 (一)結腸良性腫物 病程較長,症狀較輕,X線表現為區域性充盈缺損,形態規則,表面光滑,邊緣銳利,腸腔不狹窄,未受累的結腸袋完整。 (二)結腸炎性疾患(包括結核、血吸蟲病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 腸道炎症性病變病史方面各有其特點,大便鏡檢都可能有其特殊發現,如蟲卵、吞噬細胞等,痢疾可培養出致病菌。X線檢查病變受累腸管較長,而癌腫一般很少超過10公分。腸鏡檢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也不同,可進一步確診。 (三)其它 結腸痙攣:X線檢查為小段腸腔狹窄,為可復性。闌尾膿腫;有腹部包塊,但X線檢查包塊位盲腸外,病人有闌尾炎病史。 五、治療 手術切除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並可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它支援治療。 (一)手術治療 1.術前準備 除常規的術前準備外,結腸手術必須要做好腸道準備包括①清潔腸道:手術前二天進少渣或無渣飲食;術前1~2天服緩瀉劑,若有便秘或不全腸梗阻者酌情提前幾天用藥;清潔灌腸,根據有無排便困難可於術前一日或數日進行。②腸道消毒:殺滅腸道內致病菌,尤其是常見的厭氧菌如脆弱擬桿菌等,以及革蘭氏陰性需氧桿菌。其藥物前者主要是應用甲硝唑(滅滴靈),後者可用磺胺類藥物,新黴素、紅黴素、卡那黴素等。腸道準備充分,可減少術中汙染,減少感染有利癒合。 目前國內外一些醫院有采取全腸道灌洗方法作腸道準備,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製的灌洗液(含一定濃度的電解質及腸道消毒劑,保持一定的滲壓),用量4~8升,蹲坐於排便裝置上。可同時達腸道清潔和消毒的目的。 2.手術方法 (1)右半結腸切除術(圖2-88) 適用於盲腸、升結腸及結腸肝曲部的癌腫。切除範圍:迴腸末端15~20公分、盲腸、升結腸及橫結腸的右半,連同所屬系膜及淋巴結。肝曲的癌腫尚需切除橫結腸大部及胃網膜右動脈組的淋巴結。切除後作回、結腸端端吻合或端側吻合(縫閉結腸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