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作品的特色就是曲折離奇的巧合情節,大膽直白的色情描寫。《珍珠衫》全名《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是明代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中的第一篇,以其離奇的故事情節廣為流傳。被改編為電影和評劇,郭德綱單口相聲也說過這個故事。下面先來說說這個離奇的故事:
蔣興哥,名蔣德,小字興哥,湖北襄陽人,商人。九歲時母親去世,十七歲父親去世。在蔣興哥七八歲的時候就與王家訂了親,父親去世一年後,也就是十八歲時娶了王三巧。話說這蔣興哥長的是眉清目秀,齒白唇紅,並且行走端莊,言詞敏捷。他所娶的王三巧也是個美人。王三巧有兩個姐姐,也都很美,當時坊間有口號“天下婦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她,勝似做駙馬。”王三巧比兩個姐姐還漂亮,可以說是貌比西施。
蔣興哥娶了王三巧後,二人男歡女愛,如膠似漆,一刻也捨不得分開。就這樣你儂我儂了四年,蔣興哥想到父親去世前留在廣東的生意還沒打理完,不得已撇下嬌妻要去廣東。二人分別時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蔣興哥臨行前把祖傳的珍珠衫給妻子保管,說一年便回。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可能是因為在家時掏空了身子,腎虧,又是夏天,急著趕路,蔣興哥就得了一場瘧疾,到了秋天又轉成痢疾,耽誤了行程。一年趕回來是不可能了。
話說蔣興哥走後,王三巧起初是足不出戶的,可是轉眼到了春節,三巧在丫鬟的慫恿下到前樓看春節的熱鬧景象。恰巧被徽州新安來的客商陳大郎看見。陳大郎看到王三巧一下子就軟了,想自己的媳婦雖然漂亮也不敵三巧十分之一,要是能睡上一晚,就是死也值了。
於是,陳大郎找到牙婆薛婆,給了薛婆一百兩白銀,兩錠金子,讓薛婆幫他做成此事。
薛婆設計,先在街上與陳大郎爭吵引起三巧的注意,三巧看到是個賣首飾的婆子,便叫到家裡仔細端詳,有意買下這些首飾。由於蔣興哥多日不歸,王三巧手中的銀子不多,不夠買首飾用的,便欠了薛婆一半。一來二去二人熟識起來,也是王三巧獨處寂寞,後來薛婆便晚上留宿王三巧家。這婆子為了勾起王三巧的春心,便和她聊些淫穢之事,說自己十三歲時便破了身,年輕時如何風流,這一輩子也沒白活。王三巧是聽得面紅耳赤,羞羞答答。薛婆見時機成熟,便在七月七日,王三巧生日這天勸醉三巧及丫鬟,把陳大郎引來,好事做成雙。
這陳大郎是個風流種子,房事功夫是一流的,王三巧與之雲雨一番後便離不開陳大郎了。二人廝守了幾個月,陳大郎本是外來客商,不得不回去,分別時依依不捨,王三巧把蔣興哥的祖傳之寶珍珠衫送給陳大郎做信物。
陳大郎走後,在蘇州與幾個商人聚會,巧的是其中就有蔣興哥,蔣興哥看到陳大郎身上的珍珠衫,很是疑惑,不敢相認,便誇好看,陳大郎以為遇到了知己,便把珍珠衫的來歷,如何與王三巧偷情之事告訴了蔣興哥,見蔣興哥與王三巧同鄉,便讓蔣興哥帶條汗巾和一根簪及信給王三巧。
蔣興哥氣不過來,回家便把王三巧休了。後來陳大郎聽說偷情之事被揭發,驚嚇之下,加上趕路勞累就病死了。
後來,王三巧給南京吳傑進士做了二房,巧的是蔣興哥又娶的妻子竟是陳大郎的妻子平氏,這樣珍珠衫全是又回到蔣興哥手裡。
再後來,蔣興哥又到廣東合浦縣做生意,失手打死了人,審案子的正是王三巧的再嫁之夫吳傑。王三巧感念曾經的夫妻情分,有是自己有錯在先,便說蔣興哥是自己的哥哥,求吳傑放了蔣興哥。二人重見,相擁而泣,吳傑發展他們原本是夫妻,便又把王三巧給了蔣興哥,由於蔣興哥已又娶了平氏,王三巧就做了妾室。
故事就是這樣的。
結合當時的背景,明代商品經濟興起,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商人隊伍壯大,市民階層崛起,從傳統的“士農工商”轉變為“士商農工”。
宋代壓抑個性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受到衝擊,王陽明,李摯的心學思想興起,宣傳個性解放,肯定人的情慾,於是,世情小說,如《金瓶梅》便應運而生。所以說,明代人還是很開放的。
馮夢龍編寫“三言”的目的是“警世”、“醒世”、“喻世”,有強烈的說教色彩。在古代,妻和妾地位天壤之別,妻子是一家之主,接待賓客和主持家務都是妻子做主的,妻子生的孩子是嫡出,可以繼承家產,而妾是偏房,要聽正妻的使喚,社會地位很低的。
所以,馮夢龍在結尾時說“恩愛夫妻雖到頭,妻還做妾亦甚羞。”透過這個故事警示世人為人向善,莫貪色,莫逾規矩。
這個作品的特色就是曲折離奇的巧合情節,大膽直白的色情描寫。《珍珠衫》全名《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是明代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中的第一篇,以其離奇的故事情節廣為流傳。被改編為電影和評劇,郭德綱單口相聲也說過這個故事。下面先來說說這個離奇的故事:
蔣興哥,名蔣德,小字興哥,湖北襄陽人,商人。九歲時母親去世,十七歲父親去世。在蔣興哥七八歲的時候就與王家訂了親,父親去世一年後,也就是十八歲時娶了王三巧。話說這蔣興哥長的是眉清目秀,齒白唇紅,並且行走端莊,言詞敏捷。他所娶的王三巧也是個美人。王三巧有兩個姐姐,也都很美,當時坊間有口號“天下婦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她,勝似做駙馬。”王三巧比兩個姐姐還漂亮,可以說是貌比西施。
蔣興哥娶了王三巧後,二人男歡女愛,如膠似漆,一刻也捨不得分開。就這樣你儂我儂了四年,蔣興哥想到父親去世前留在廣東的生意還沒打理完,不得已撇下嬌妻要去廣東。二人分別時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蔣興哥臨行前把祖傳的珍珠衫給妻子保管,說一年便回。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可能是因為在家時掏空了身子,腎虧,又是夏天,急著趕路,蔣興哥就得了一場瘧疾,到了秋天又轉成痢疾,耽誤了行程。一年趕回來是不可能了。
話說蔣興哥走後,王三巧起初是足不出戶的,可是轉眼到了春節,三巧在丫鬟的慫恿下到前樓看春節的熱鬧景象。恰巧被徽州新安來的客商陳大郎看見。陳大郎看到王三巧一下子就軟了,想自己的媳婦雖然漂亮也不敵三巧十分之一,要是能睡上一晚,就是死也值了。
於是,陳大郎找到牙婆薛婆,給了薛婆一百兩白銀,兩錠金子,讓薛婆幫他做成此事。
薛婆設計,先在街上與陳大郎爭吵引起三巧的注意,三巧看到是個賣首飾的婆子,便叫到家裡仔細端詳,有意買下這些首飾。由於蔣興哥多日不歸,王三巧手中的銀子不多,不夠買首飾用的,便欠了薛婆一半。一來二去二人熟識起來,也是王三巧獨處寂寞,後來薛婆便晚上留宿王三巧家。這婆子為了勾起王三巧的春心,便和她聊些淫穢之事,說自己十三歲時便破了身,年輕時如何風流,這一輩子也沒白活。王三巧是聽得面紅耳赤,羞羞答答。薛婆見時機成熟,便在七月七日,王三巧生日這天勸醉三巧及丫鬟,把陳大郎引來,好事做成雙。
這陳大郎是個風流種子,房事功夫是一流的,王三巧與之雲雨一番後便離不開陳大郎了。二人廝守了幾個月,陳大郎本是外來客商,不得不回去,分別時依依不捨,王三巧把蔣興哥的祖傳之寶珍珠衫送給陳大郎做信物。
陳大郎走後,在蘇州與幾個商人聚會,巧的是其中就有蔣興哥,蔣興哥看到陳大郎身上的珍珠衫,很是疑惑,不敢相認,便誇好看,陳大郎以為遇到了知己,便把珍珠衫的來歷,如何與王三巧偷情之事告訴了蔣興哥,見蔣興哥與王三巧同鄉,便讓蔣興哥帶條汗巾和一根簪及信給王三巧。
蔣興哥氣不過來,回家便把王三巧休了。後來陳大郎聽說偷情之事被揭發,驚嚇之下,加上趕路勞累就病死了。
後來,王三巧給南京吳傑進士做了二房,巧的是蔣興哥又娶的妻子竟是陳大郎的妻子平氏,這樣珍珠衫全是又回到蔣興哥手裡。
再後來,蔣興哥又到廣東合浦縣做生意,失手打死了人,審案子的正是王三巧的再嫁之夫吳傑。王三巧感念曾經的夫妻情分,有是自己有錯在先,便說蔣興哥是自己的哥哥,求吳傑放了蔣興哥。二人重見,相擁而泣,吳傑發展他們原本是夫妻,便又把王三巧給了蔣興哥,由於蔣興哥已又娶了平氏,王三巧就做了妾室。
故事就是這樣的。
那麼,古人比今人開放嗎?王三巧的結局好嗎?結合當時的背景,明代商品經濟興起,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商人隊伍壯大,市民階層崛起,從傳統的“士農工商”轉變為“士商農工”。
宋代壓抑個性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受到衝擊,王陽明,李摯的心學思想興起,宣傳個性解放,肯定人的情慾,於是,世情小說,如《金瓶梅》便應運而生。所以說,明代人還是很開放的。
那麼,王三巧的結局是好的嗎,幸福嗎?馮夢龍編寫“三言”的目的是“警世”、“醒世”、“喻世”,有強烈的說教色彩。在古代,妻和妾地位天壤之別,妻子是一家之主,接待賓客和主持家務都是妻子做主的,妻子生的孩子是嫡出,可以繼承家產,而妾是偏房,要聽正妻的使喚,社會地位很低的。
所以,馮夢龍在結尾時說“恩愛夫妻雖到頭,妻還做妾亦甚羞。”透過這個故事警示世人為人向善,莫貪色,莫逾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