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理真實再現
-
2 # 春粟5576
謝邀!一個親人離世外人總會把身邊的親人流不流淚看做是傷不傷心的標準,有的人愛流淚,有的人淚就少或沒有,本人眼淚就少,公公,我父親,我姥姥姥爺都已去世,我也只是在他們嚥氣後的那段時間流淚,僅此一次,往後淚就沒了,可心裡面非常難受,其實不如痛痛快快的哭一場心裡好受,外人說這樣的人眼硬。
-
3 # 愛喝汽水的女人
不要去光去看他流不流淚,不流淚不代表他不傷心,他流淚也不代表他一定傷心。
我爺爺去世時,我在掛衣服,然後我奶奶跟我說我爺爺去世的訊息時我很淡定,嚴格來說應該是還沒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心痛的訊息。我掛完衣服後就去做作業,全程沒有我爺爺去世了我應該有的表現,我不是對我爺爺不親,我是留守兒童,對爺爺奶奶哪有不親的。
下午,我爸媽就帶著我爺爺的遺體從醫院回來,我就幫我爸媽他們收拾我爺爺的遺物,再準備一些需要用的東西。然後晚上又需要做法什麼的那些儀式。最後我爺爺出殯時已經是第三天了,全程我沒掉一滴眼淚,甚至我小叔抱著我奶奶痛哭時,我都冷眼看著,三天的心理沒有一絲傷心,頭腦都是空白的,跟行屍走肉一樣。出殯回來後,我奶奶讓我去休息。我就躺在床上,腦子還是很空白(我平時粘床就立馬睡著),然後眼淚就莫名的往下流,我記得我哭了很久,沒法控制自己,就一直流著流著。薄被、枕巾都溼了一大片。
所以不要光看眼淚,有時眼淚也很假,不是一定到傷心處才會流淚。
-
4 # 敖漢人的生活
如何看待父母去世,沒有眼淚的孩子?眼淚不代表一個子女對父母的孝心,強忍悲痛而內心痛苦也不在少數。父母是疼我們愛我們的人,離世肯定會牽動內心悲傷也好痛哭也罷。只要父母健在時我們盡心盡力,孝敬父母尊敬父母。使他們舒心快樂,做到兒女應該做的把該付出的愛都真心拿出來疼愛關心父母。至於離世後我們掉不掉眼淚,都是小事做到才是關鍵。
-
5 # 川林閒談
這樣的事是經常發生的,就我親身經歷。小時父親很忙,都是母親帶我長大。五歲父親離世,看見母親哥哥姐姐們哭我是沒哭。沒有一點淚,低著頭默默的跪著。隨著時間推移,看見別人家孩子父母陪伴,日子過的幸福美滿。便有一種悲哀、無助、自卑油然而生。被同齡孩子欺負,便無淚無聲,任人唾罵。從此便形成自強自律,忍讓知足的性格。對人們的幫助,感恩幸福。至今也是循規蹈矩,保持晚節。
回覆列表
快樂關羊回答此問題。
父母去世,作為兒女肯定悲傷。悲傷表達的方式多,有的光流淚不哭,有的嚎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淚,有的拍地,有的撞牆,有的唉聲嘆氣把悲傷表露出來。而有的不哭不流淚,把悲傷埋藏在心裡,只是沉默不語,獨自悲傷……。
曾記得,我的母親73歲去世時,我在單位接到電話趕回家,抱著大喊媽媽,鼻子一酸,淚水一湧而出,弟妹們也都大哭起來,可是媽媽再也聽不見了。過了一會,指揮大家辦理後事。在出喪和下葬時兄弟姊妹們都淚流滿面,覺得日子好了,母親還沒享受到好多福就離開了,兒女們感到心中有愧而心寒。
我父親84歲去世,去世前半年多時間住了4次醫院,弟兄們及媳婦分別輪換守護,出院回家期間也是大家輪流照顧,回家兩個多月後父親離開了我們。我的父親在世時,兒女們對他盡孝,相比母親享了一些福,在他住院及臨去世前,我們弟兄盡力像他照顧我們小時侯一樣照顧他,給他熬藥、喂藥、喂水、熬粥、餵飯、削水果、洗澡、擦屎倒尿……他去世時,我眼含熱淚給他擦身,因為去世前進食少,身體已瘦得不行了,感到一陣陣心寒。父親出喪到下葬,兄弟姊妹們只是眼含熱淚,送走父親,沒有哭出聲,大家對父親盡心盡力盡了孝道,心中無愧,把悲傷壓在了心裡,默默為父親祈禱一路走好!
父母恩情比天高,父母在世盡孝道,父母在世不盡孝,父母亡故假哭嚎,那是做給旁人看,世人大可沒必要。
父母去世,悲傷不一定嚎啕大哭,淚流滿面,沒有流淚的兒女是把悲傷壓抑在心裡,獨自承受,是表露方式不一樣而已,不是他(她)不悲傷。不管用什麼方式對父母去世表達悲傷,只要父母在世時自己盡力盡心盡了孝道報答父母,自己問心無愧,父母去世時表達悲傷的形式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