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3934732797

    商鞅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治國思想堅持不法古、不循禮,主張“明法”。雖然商鞅的變法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乃至無形中也給自己掘了墳墓,但兩次變法對秦國甚至秦朝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商鞅及其變法前後

    商鞅年輕時對刑名法術之學頗感興趣。在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的時候,名氣大漲。公叔痤後來病危之際,對魏王諫言說,商鞅是一個難得人才,對治理國家有獨到的見解和手段,大王可以留用,如果大王不用,那麼就請殺了他,否則一旦被他國任用,將對魏中國產生不利。但魏王對公叔痤的話,不以為然。

    有商鞅在場,這次集體會議儼然是一場辯論賽。舊貴族代表甘龍與商鞅針鋒相對。

    甘龍:“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甘龍意思是說,延用古法治理國家,總結先人經驗,老百姓也服從管理,國家也並無大的責任要承擔。商鞅反駁甘龍說,夏、商、周的開明君主,制定不同的法律、制度成就了各自的霸業,春秋五國也採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讓各自霸佔一方。新制度是人制定的,只有愚蠢的人,才會一成不變地遵循守舊,不搞創新,何來發展、立業。一番言語博弈之後,商鞅甚至說甘龍講話都不過腦子。

    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本次辯論,商鞅獲勝。秦孝公對商鞅另眼相看,準備實行變法。這次辯論也為變法作了充分了輿論準備。可正是後來的變法,也為商鞅埋下了禍根。因為治國從來都不能只依靠某個人扛鼎,而是集體的努力與助推。商鞅已然把自己當成了秦國的“救世主”。

    二、治國思想助推國家發展

    商鞅變法一共有兩次,這些舉措對於經世治國、發展生產都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主要內容有:

    ①獎勵耕戰。頒佈《墾草令》。商鞅主張在軍事和農耕上,互相依存、互相平衡。戰時出征、閒時農耕,並積極獎勵在征戰和農事上有突出貢獻之人。而且他還積極推行重戰尚武的策略,以穩固國防統治和安全。

    ②依法治國。商鞅在治理國家的層面上,積極主張“法治”。按照國情制定相關的法律和制度,統一民智,實現統一目標。用法律的準繩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並且不法古、不循禮。反對“仁義”說教的儒家思想治理國家。《弱民》:“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

    ④綜合治理。商鞅變法重農抑商,強調運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綜合手段,抑制商業人口,運用行政、法律手段,對商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攤派徭役。透過種種制約措施,鼓勵務農,讓一些商人棄商務農。

    三、一些啟示與社會意義

    雖然商鞅有恩與秦國,但秦惠王最後還是將商鞅車裂。一來商鞅得罪了老貴族的利益,而秦惠王又要在很多方面倚重他們,所以商鞅得死,也才能保住自己的變法成果;二來商鞅功高蓋主,秦惠王的“無限風光盡被佔”,甚至自己在秦惠王面前就是一個工具而已,所以商鞅也必須得死。

    但,商鞅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讓秦國變得強大是不爭的事實。商鞅透過自己的“法治”思維,讓社會得到了法律的嚴管,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秦國的中央集權,維護了朝廷的威嚴。同時,對整個秦國的穩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強調依法治國。國無法不立、國無法不興、國無法不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特曼人間體都要保密嗎?有哪些奧特曼很早就被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