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東俠客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重新建立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從光武帝劉秀到漢獻帝劉協歷十二帝,國祚一百九十六年。東漢在中國歷史上以外戚干政,宦官專權和皇帝幼年即位而聞名。造成皇帝幼年即位多是由以下幾個原因決定的。一,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後,實行嫡子繼承製。東漢皇帝中除了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和漢獻帝劉協以外,其他九個皇帝都沒有活到三十六歲以上。皇帝年幼繼位,結婚早,身體發育不完全,酒色無度死亡的早,小皇帝繼位也早形成一個怪圈。這是皇位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象後世清朝秘密立儲制度有效避免了這種現象發生。二,皇帝年幼形成"主少母壯”局面,皇太后以監護人的身份臨朝稱制,身份等同皇帝。這些太后們貪戀權威故意立小皇帝把持朝政。東漢時期共有六個太后專權。其中和帝之後鄧太后故意立劉隆為帝,只活了百餘日,又立僅十二歲的劉牿為帝。一太后兩立幼子,專政十六年之久。似乎只有清末的慈禧太后兩立幼子可與之相比。這是後宮制度不完善的產物,後世有的朝代吸取歷史教訓,專門立法嚴禁後宮干政。三,外戚干政。大將軍梁翼專權先後立衝帝(劉炳),質帝(劉纘,和桓帝(劉志)三個小皇帝。執政十八年之久。梁翼結黨營私,貪汙腐敗。質帝九歲時被毒殺。當這些小皇帝長大以後,往往依靠宦官剷除宦官勢力。因此東漢政治格局是太后臨朝,宦官和外戚相繼專權的局面。終於東漢末年引發″十常侍之亂”導至天下分崩離析。

  • 2 # 君山話史

    東漢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小皇帝特別多。

    在十四個皇帝裡,除了前三任皇帝之外,其餘的十一位皇帝,登基時無一人超過十五歲,全部是未成年人。登基時年齡最大的是漢桓帝,當時也只有十四歲。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當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時,發現東漢的皇宮,似乎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上空飄蕩著不散的咒語。命運之神似乎有意捉弄高高在上的皇室,皇帝與皇后都被一種不可言說的宿命所左右。

    其一,東漢的皇帝多是短命的。

    在十四個皇帝裡,除了前兩任皇帝光武帝(六十二歲)、漢明帝(四十八歲)與末代皇帝漢獻帝(五十三歲)之外,其餘十一位皇帝,沒有一個活過三十五歲,甚至有三個嬰兒皇帝,沒活過三歲。

    十一個皇帝沒活過三十五歲,那麼我們可想而知,他們的兒子(如果有的話),頂多就是十幾歲,小的只有幾歲甚至不到只有幾個月大。皇帝不長命,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繼位的小皇帝特別多,這成為東漢政治的一大特徵。

    其二,東漢皇后大多不生育。

    我們知道,皇后生的兒子是嫡子,要繼承皇位的。東漢十四個皇帝,除開國皇帝光武帝是自己打天下的,其餘十三個皇帝都是繼承大統。這十三個皇帝裡,有幾個是皇后所生呢?只有兩個,其餘的十一個都不是。

    這個問題就麻煩了。

    如果皇后生的兒子多,哥哥當皇帝死了,可以弟弟來接任,反正手心手背都是肉嘛。偏偏不是這樣,皇后沒生育,繼位的小皇帝是別人生的,跟自己沒有半點血親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太后(皇后升級成太后)就不太在意皇帝的死活,更願意把大權交給自己的孃家人,於是乎外戚勢力興起。

    在東漢,外戚是一股強大的勢力,足以左右選立皇帝。在皇帝死後,外戚是願意立年長的皇帝呢?還是立年幼的皇帝呢?答案很明白:肯定是要立年幼的皇帝,方便自己操縱啊。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東漢勢力最大的外戚集團:梁氏外戚,代表人物是梁冀。

    漢順帝活了三十歲死了,梁皇后成了梁太后,倚重自家兄弟梁冀,梁氏外戚大權獨攬。梁太后也沒有兒子,只能立別人生的皇子劉炳,劉炳只有兩歲,稱漢衝帝,活到三歲不到就死了。接下來要立誰呢?

    朝中以李固為首的大臣認為,不應立小皇帝,應該從諸侯王裡挑一位年長的。當時呼聲很高的是清河王劉蒜。大家想想,要是立個年長的皇帝,梁氏集團的權力就沒掉了嘛。於是梁冀堅決反對,最後立了八歲的劉纘,稱漢質帝。為什麼呢?小孩子好控制啊。

    沒想到這個小孩子挺聰明,有一回居然公然說梁冀:“此跋扈將軍也。”這還了得,等漢質帝長大,還有他梁冀的容身之處嗎?梁冀索性把漢質帝給毒死了。

    接下來又是立皇帝的環節。李固又一次堅持己見,要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然而,在梁冀的淫威之下,朝廷公卿多數屈服了,立了十五歲的劉志,即漢桓帝。若不是李固,梁冀可能還會立不到十歲大的小娃呢。事實證明,年齡大點,的確就是比較麻煩了。後來貌似傀儡的漢桓帝居然政變成功,幹掉了梁冀。梁冀千慮,終究還是算錯一著了。

    從梁冀立帝一事可以看出,在東漢強大的外戚政治下,外戚集團只會立年幼的皇帝。這也是東漢小皇帝特別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去追星,該怎麼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