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猴大爺說

    不是換掉葉志超一個人的事情,要做的還有很多。

    第一,駐守北韓的清軍雖然人數不少,但是山頭林立,你是總兵,我也是總兵,大家都差不多,誰也不服誰,高階將領之間沒有一個核心的領導人,而且這個領導人必須有威望,夠資歷,夠核心,就像當年的李如松。

    其次,整頓前線官軍,從精神面貌,到軍容風紀都要整頓,入朝清軍多少存在一點輕敵的想法,蕞爾小邦的日本敢打天朝的大軍麼?忘了1880年代我們怎麼收拾你們的了麼?那會袁世凱沒多少兵就能敗了日本,現在天朝在北韓數萬大軍,手裡傢伙又不差,怕小日本?!幾十年了受洋人的欺負,打不過關張還打不過劉備?打你日本應該沒問題。

    第三,清軍缺乏合理的作戰計劃,整個在朝作戰,除了清軍在平壤城外屈指可數的一次“伏擊”日軍先頭部隊之外,幾乎其他亮點。一敗城歡驛,再戰牙山,三戰平壤城,尤其是平壤,是戰是退,內部也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思想,即使後來守護平壤,該怎麼守?機動防禦,不以一城一地為得失,運動中大量殺傷消耗敵人有生力量?還是內外分兵外圍,裡應外合?還是據城死守,城破後打巷戰,最後焦土抵抗?看不出來。而且清軍在平壤到鴨綠江一線缺乏多層阻擊陣地的設定,導致日軍在奪取平壤後,很輕易的就推進到鴨綠江朝,進而攻打九連城。

  • 2 # 不沉的經遠

    甲午戰爭裡清軍沒有任何可能獲勝,在平壤葉志超確實有問題,但是有問題的不止是葉志超。。

    雖然大家都從歷史書上學過,甲午戰爭失敗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清朝腐敗不堪,但是很多人估計對清軍可能有一定的幻想,畢竟如果從清軍將領的奏摺來看,清軍還是打的蠻不錯的,雖然不敵日軍,起碼還是打的蠻英勇的。不過實際上如果仔細看下日軍歷次戰鬥的傷亡情況就可以發現,清軍確實已經爛到了家,不是換一個指揮官就能解決問題的。

    先上個表:

    從表裡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甲午戰爭裡日軍傷亡最大的是平壤戰役,陣亡190,受傷498。其他歷次戰鬥日軍陣亡破百的就沒有了,大部分日軍陣亡不過個位數,甚至還有零陣亡的。

    以四次海城反擊戰為例,清軍出動萬餘大軍圍攻日軍,激戰數個小時,斃傷日軍不過幾十人、十幾人,出現這個結果看下日軍的記錄就知道了:

    (清軍)五人一幟,十人一旗,旗幟飄揚,紅黃黑白相間。他們在頭上纏著紫色頭巾,手持抬槍、鳥槍,連發槍等火器,從一千公尺以外的遠距離開始射擊,一步一槍,兩步一射,小心翼翼地前進。

    清軍每次進攻都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大搖大擺地從正面進攻,甚至還有在戰前發檄文給日軍,告知進攻日期,生怕日軍不知道的。進攻時從1000米外就開始射擊,走一步打一槍,而日軍躲在戰壕裡等清軍靠近了一輪齊射,清軍就潰退下去,這種打發日軍傷亡低也就不奇怪了。

    而平壤清軍雖然戰果相對比較好,但是這個戰果是靠傾瀉子彈換來的,參加平壤戰役的候補巡檢邱鳳池提到在戰鬥中僅盛軍就“施放槍子七十四萬粒之譜”,而盛軍總兵力不過五千四百多人,扣除非戰鬥人員,大約每人使用子彈約150發之多。而葉志超最後提出的撤退理由,也是說子彈不足,當天戰鬥結束以後,清軍還有子彈約56萬發,即使全部給盛軍,也不夠一日之用。所以當天在船橋裡和日軍激戰的盛軍統帥衛汝貴最終也未對葉志超的提議提出任何意見,予以了預設。

    另外在平壤的清軍分屬葉志超部、盛軍、毅軍、奉軍、奉天練軍盛字營和吉林練軍多個系統,葉志超雖然是統帥,但是對於其他各軍的約束力是有限的,各部之間的配合也有問題。

    也有意見認為應該乘日軍主力還未趕到北韓時平壤駐軍主動南下攻擊漢城,爭取戰場主動。但是平壤清軍守城尚可,主動出擊的話問題也很多。平壤守軍曾經約定分八成兵力去中和迎戰日軍,結果半夜炸營,各軍互相射擊傷亡慘重:

    天氣已晚,遂相度地勢,各分扎要隘。夜越三更,忽言敵至。黑夜昏昏,不辨東南,競施放各槍炮,不問敵在何方。彼此自攻,互相擊殺,混擊一時許,帶傷者、擊斃者兼有之。及聞確報,始知敵人尚遠。兩陣死者凡二十人,傷者百人。

    平壤清軍計程車氣和訓練可見一斑,最後只能放棄出擊計劃,返回平壤繼續困守。如果真的分兵南下攻擊漢城,結果也未必的好,更何況在攻堅戰中清軍的表現也實在不怎麼樣,漢城日軍雖少,清軍還是難以得手。

    因此寄希望於換一個葉志超就改變平壤戰役結果,還是算了吧。

    甲午戰爭期間日軍的兵站

    日軍的炮兵部隊

    船橋裡清軍陣地

    奉軍守衛的牡丹臺和玄武門,也是平壤之戰日軍攻擊的重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喬丹89年是怎麼在搶五大戰中投中“The Shot”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