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lex桑達
-
2 # 嚴師說字
在漢字基本筆畫中,“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運動。在“戈”中這一“丿”表示向內拉回“戈”。
弋(擬音、一、yì)弋是由橫“一”、彎鉤“”和點“點”三個筆畫組成的獨體文。橫“一”指示橫擊或單手投擲;斜彎鉤“”表示向外向上投擲的相對運動軌跡;點“丶”指投擲的目標。弋為單手投擲的飛鏢或標槍類狩獵武器,從甲骨文“”來看就是一條簡易的削尖的木棍。(戈為雙手握持的割刺類武器)。讀音應該是模擬飛鏢的快速飛行聲;或被射殺的鳥的叫聲;或借“一”聲來強調單手用武器。
弋的本義為單手投擲或橫刺的標槍類武器。引申1. 射,如弋射(射鳥、射獵禽獸)、弋獵(射獵,狩獵)、馳弋(馳射);2.箭,如牽弋(中箭)、理弋(猶引弓)、畢弋(畢為捕獸所用之網,弋為射鳥所用的繫繩之箭);2. 巡,如遊弋(指巡邏,無目標地兜遊,監視某些可能發生的事情,也指在水中游動)、巡弋(指(軍艦)在水域巡邏);3. 取,如弋取(獲取)、弋竊(用不正當的手段佔據) 、弋人何篡(弋人指射鳥的人,篡cuàn指取得,射鳥的人無法取得,舊喻賢者隱處,免落入暴亂者之手)、弋獲(射而得禽、泛指擒獲、獲得)、弋繳(獵取飛鳥的箭)、罟gǔ弋(指捕魚捉鳥的工具)、機弋(指獵取禽獸的器械);4.黑色,如弋祶(黑色粗厚的絲織物);5.烏弋(漢時西域國名,後泛指西方極遠的國度)。
戈(割gē)是由木製狩獵武器“弋(削尖的木棍或木叉)”衍化而來的。甲骨文字形象一種長柄勾刃兵器之形,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木棍前端改用金屬製品,不僅能刺還能割。戈楷化後,筆畫釋義為橫“一”表示可以橫擊刺殺,撇“丿”表示向內用力,即割殺;斜彎鉤“”表示向外向上的相對運動軌跡,指可以刺或挑。戈也可理解為雙手握持的兵器(圖1);弋為單手投擲的狩獵工具(圖2)。借“割”聲來強調可以割殺的兵器。
戈本義指能割殺、能刺殺的一種進攻性武器兵器。中國古代的主要兵器,青銅製,盛行於商至戰國時期,秦以後逐漸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橫擊和鉤殺,勾割或啄刺敵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稱啄兵,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鎧甲,借指戰爭,又為兵器的統稱)、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後泛指兵器、戰爭、戰亂,如戈兵(兵器,也指戰爭)、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戰爭)。
說明:中國古代商朝至戰國時期的典型進攻性兵器是曲頭的“戈”,從秦代開始戈逐漸被戟和矛所取代,西方古代的典型進攻性兵器是直頭的“矛”。這種主戰兵器的差別是由軍陣作戰方式決定的。在方陣進攻時,戰車部隊正面出擊,高速闖入敵陣,站在車上的戈兵藉助車勢用戈頭“收割”車邊敵人的頭顱,就像鐮刀一樣。
-
3 # ZHANGRUPlNG
題主:弋加一撇(丿)為“戈”,這一撇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既然題主說了,漢字筆畫表示意思簡單,這回我就簡單地答一下吧。
1.弋的意思。
弋表示帶繩子的箭,組詞“遊弋”最熟悉不過。這個“弋”字就三畫,一橫,一斜鉤,另加一點,設定的情景在海面上的話,少量的小舟或艦艇在大海上晃來晃動,眼大一點,它們是滄海一粟,可以忽略不記。眼睛容不得沙子,那就麻煩了,請看後面解說。一橫是水平流,一斜鉤是舟或艦有些傾斜,迎浪而上,一點呢?可以是浪花,也可以是乘坐在漂流工具上的人,一水一舟一行人,在活動,解釋遊弋確實很像。
2.再加一撇(丿)表示的意思,即“戈”字的意思。
淺顯地說,給遊弋者來一刀,或者槍棍棒什麼的,阻止其前進,謂之動干戈。遊弋者不甘心,爭論,動手動器械還擊,阻擋者也不是吃素的,那就大動干戈吧。這一撇神來之筆,戰鬥打響,更嚴重的後果是戰爭爆發,戰役成敗總有定論。你遊弋,我侵犯,刀戈相向,正是為了戰爭一句話又誕生了一個“武”字,正代替一撇,又上升到動武的高度。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橫豎撇點折,可以寫出多少動人的故事呀!
綜上所述,遊弋的“弋”加一撇,敵我雙方動手交戰了,“戈”就是武器。刀戈相見,動武比高下呢。
延伸:男為啥七畫?女為啥三畫呢?相信大夥的答案都是用滿滿的道理來寫成的。
回覆列表
從造字的層面,這倆還真是 近親。
弋 是個象形字,原指 帶有丫杈的小木樁,而 戈 指的是拿在人手上的那玩意兒(武器最開始都是木頭的,後來發展成了加裝金屬),那一撇實際上握著的手。嚴格來講,弋是象形,戈是會意(拿在手上的才算武器)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