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谷尋蘭

    有報國之心,有憂民之心。太持才傲物,雖然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最終只抱憾終生,客死當塗。只能說是一名偉大的詩人而已。

  • 2 # 理工男讀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表明立場:我個人非常崇拜李白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但對於李白的政治表現,我只能說他只是一個政治菜鳥,既生不逢時,又缺乏政治家的胸懷和眼光,一生當中做了無數錯誤的選擇,浪費了無數的機會。但也正因為此,才給了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的機會,與政治家李白相比,詩人李白對歷史的貢獻更大、更有價值。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出仕走了一條捷徑,天生的就被傳統文人士大夫抵制,又逢李隆基從精明轉向昏聵,對於特立獨行的人缺乏好感

    根據《舊唐書》記載,李白的父親是個小官吏,“父為任城尉”,並非傳說中的罪人或商人後代,是具備參加科舉考試資格的。但李白為什麼一直不採用科舉考試的方式出仕一直是個謎團,不排除李白雖然詩文上才華出眾,但對於科舉考試這種應試教育課程並不熟悉,並且也有可能不願意參加科舉考試從八九品低階官員做起。

    與李白相類似,杜甫也是很勉強才透過科舉考試出仕當了一個小官吏。當時的人,對這兩位偉大詩人的評價都是“華而不實、高而不切”,這既有性格的原因,也有生在盛世、很少從事實務的原因。

    李白出仕的引薦人有說是玉真公主和賀知章,《舊唐書》上說是著名道士、詩人吳筠。吳筠是個很有意思的人,文采不在李白之下,“雖李白之放蕩,杜甫之壯麗,能兼之者,其唯筠乎!”對政治的領悟能力吳筠更是遠遠超過了李白。吳筠很受李隆基賞識,多次被徵召講學,後來在天寶後期看到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朝政,多次要求辭官回山,並在安史之亂前離開長安到了嵩山或者茅山,逃過了安史之亂的浩劫,得以全身而退。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不管是誰推薦,李白天寶元年才第一次得以入宮見到唐玄宗,當時李白已經42歲。李隆基給李白封為待詔翰林,這是個沒有任何政治權力的官位,相當於是李隆基的人才儲備庫或者是秘書班子,道士、方士、術士、僧人往往都會給這個官位。但這是個接近李隆基的好機會,開元時期的宰相張說、張九齡、徐安貞等人都是翰林待詔出身,平臺對大家都是一樣,誰能脫穎而出就看能力和機緣了。

    李白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被李隆基這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折磨得幾乎崩潰,每日以酒度日。當時的李隆基已經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思想日趨保守封閉,雖然欣賞李白的才華,但對他的狂放不羈的性格頗為不滿,又發生了高力士脫靴事件,李白於是被“斥去”,就是被攆走了,而非自己主動辭官不做。

    高力士是服侍李隆基一生的忠宦,年輕時和李隆基一起幹過唐隆政變的大事,官位也是從一品的驃騎大將軍,雖然是李隆基的臣僕,但並非李白這個小小的待詔翰林所能侮辱的。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之後的李白在外飄蕩多年,晚年已經頗為急切想要建功立業,失去了對局勢的基本判斷能力,上了永王的賊船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已經57歲,又是十餘年的漂泊經歷使李白出仕之心更盛,已經到了飢不擇食的程度,急於需要一個平臺來施展才華、實現抱負。於是,當永王李璘接受李隆基任命後沿江東下,李白在宣州(安徽宣城)加入了永王的帳下,“闢為從事”。

    李白加入永王的確切時間不詳,但當時永王謀反的跡象應該還不顯,可以說最初是李白不瞭解情況,誤上了賊船。

    但當年十二月發生了地方官質問永王東下意圖,以及永王部隊與地方部隊交戰。身為從事的李白不可能對此一無所知,但李白仍然留在永王帳下,這隻能說李白當時已經失去了判斷能力。

    更為明顯的是,第二年正月,李白作詩《永王東巡歌》,詩中提到了太上皇和皇帝,這說明當時的局勢李白是基本清楚的。有太上皇,還有正牌的皇帝,永王還在與中央政府交戰,李白這時還沒意識到自己上了賊船就說不過去了。

    當時具體情況不清楚,是李白無法脫身還是想富貴險中求賭一把,後人無從判斷。好在李白並非永王的核心嫡系,誤上賊船也罪過不大,這才有了李白被流放夜郎又被赦免的機會。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總之,李白沒有成為政治家是李白個人的損失,一生漂泊顛沛流離,幾乎沒過過什麼好日子。與李白相比,盛唐詩人當中高適官位最高,正部級,但在政治上也是毫無作為,文不能牧民、武不能打仗,還不如索性像李白、杜甫這樣過一輩子算了,省得浪費一個位置。

  • 3 # 智識頑童

    他的詩是要流傳千古的,所有思想情懷喜好都在他的詩集裡表現吧,買他的詩集看吧,至於投靠永王,是他無聊玩的一種投靠門客清客食飯生活方式,這不是重點,他偉大的永垂不朽的詩集才是重點!

  • 4 # 愛豆2老者也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挑花譚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這首詩使我印象最深刻。

    其詩言朋友送別之深情莫過於此。

    千尺深的潭水怎比汪倫的別歌!

    山高水長,天地動容。

    真乃好詩,贊贊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致炫駕駛座高低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