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知不告訴你的事
-
2 # 中國人你要自信
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讓我們看到在航天領域我們國家目前還是有差距的,但是我們不能說因此就否定中國的載人航天進步,對比來說我們的火箭發動機的推力還不如俄羅斯,這其實是限制我們航天技術發展的一大原因,而且重複使用航天器這個想法國內也有,那就是空天飛機,但是價效比不如這種火箭重複使用,這個造價更低,我覺得這應該成為我們以後的發展方向,當然如果不能有大推力的火箭,我們發射的飛船和貨運飛船的重量都是有限的
-
3 # 英熊出沒
一架SpaceX獵鷹9號火箭於2019年3月2日從美國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綜合體發射了第一艘克魯太空飛船。
SpaceX的Crew Dragon測試飛行,名為Demo-1,是一個重要的示範,表明該車已準備好在該機構的商業船員計劃下為NASA飛行宇航員。2014年,NASA計劃向SpaceX和波音公司簽訂了超過60億美元的合同,為宇航員開發新的載人航天器。SpaceX在該輪融資中獲得了26億美元,而波音公司獲得了42億美元用於支援其CST-100 Starliner太空船。
SpaceX Demo-1任務是第一批飛行的新型商用機組人員。波音公司的目標是在4月份推出首次無固定的Starliner試飛。兩家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飛行宇航員之前對其車輛進行飛行中止系統測試。
特朗普迄今簽署了四項太空政策指令,首次指示美國宇航局將宇航員送回月球。其他三個旨在精簡商業空間法規,解決太空交通和軌道碎片問題,並建立美國武裝部隊的軍事太空部隊分支。
以上可以發現,美國是準備將商業帶入太空。
-
4 # 王軍16603334144
知道就行了!發展好中國自己的空間技術,穩步前進,擁有自己的運載工具及空間站,掌握星際往返技術!宇宙很大,容得下任何有宇宙理想的國家展現與探索的需求!
-
5 # 時間的側面
應該認識到中國航天科技的差距同美國比還是不小的,中國航天人需要繼續努力進一步縮小差距。但是我們認為,既然我們造弓箭的技術不如別人,我們為什麼不去造槍炮呢?科學是和他們形成代差,不比你追著別人跑要好嗎?而且的確已經有了新的發現。
-
6 # 鍾馗評鬼1
馬斯克於2019年3月2日從美國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綜合體發射了第一艘克魯太空飛船的成功。標誌著廉價的太空之旅,將成為現實。標誌著馬斯克為人類的太空事業作出的又一巨大貢獻。
-
7 # 影子我剪影
美國航天技術有不少已經轉移到民營企業中運用,特別在SpaceX的成功應用,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裡面有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和專業機構共同努力的結果,值得大家借鑑學習。
回覆列表
馬斯克搞網際網路金融出身確實會炒作,技術水平low不要緊,外觀要酷炫,CG要精美,完全是地產商的套路。畢竟不裝修的漂亮點拍廣告宣傳一下,怎麼在美國股市圈錢?之前NASA咋就沒想過把發射臺包裝一下,飛船裝修一下呢?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NASA就是高通,馬斯克的spacex就是小米,今天發射的龍飛船就是奧氏體不鏽鋼邊框,精美和公知們狂歡似的尬吹這個不鏽鋼“黑科技”,反而對載人航天缺乏最基本的認識。spaceX的主要技術成就是經過10年反覆實驗失敗,成功掌握了火箭回收技術,並把NASA淘汰的梅林火箭發動機改進到效能不錯的1D型。但這掩蓋不了近10年來美歐日一直租用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往返空間站的事實,因為這是目前唯一具備此能力的飛行器。不但如此,近20多年來,美國一直在購買俄羅斯的RD-180火箭發動機發射運載火箭!可惜再成熟再有技術含量,聯盟號每年成功發射多次也得不到中國公知的關注。至於他們尬吹的龍飛船是個什麼貨色呢?
載人版龍飛船,2011年籤的26億美元的研製合同,2015年測試,原計劃2017年首飛,結果推遲到2019年3月才首飛成功!那麼簡單幹嘛推遲? spacex公司研發的“龍”飛船的狀態要比中國的“神舟”飛船以及俄羅斯的“聯盟”飛船更加簡單。“獵鷹9”和“龍”的發射幾次都磕磕絆絆,問題不斷。此外,“龍”飛船還比中國的“神舟”小一號。
事實上到今天為止,美國仍不具備載人太空能力,只能載貨,不能載人!載人實驗進度如何不清楚。2003年在楊利偉乘神舟5號飛船進入太空之前,從1999年開始神舟1—4號都在做空間生物實驗。馬斯克說今年7月就載人,可是這個龍飛船載人版本該2017年首飛的,美華人已經習慣他忽悠了,沒誰當真,畢竟都想見他把錢燒完的樣子。誰知道針對美國韭菜的忽悠效果不大,卻把大洋彼岸的中國公知們給興奮壞了,估計馬斯克定下在中國生產特斯拉電動車時腦海裡肯定是一群蠢萌的東方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