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ipta1692

    吊腳樓的歷史非常悠久,當人類的記憶尚處於模糊不清的原始時代的時候,吊腳樓就作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歷史舞臺。有巢氏①是華夏民族的遠祖,據說古華夏人之所以能夠避開風雨和野獸的侵擾,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至今,是因為有巢氏教會了他的人民建築房屋。有巢氏的建築技藝並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進行因地制宜的設計。  吊腳樓就是有巢氏的一大發明,它採自依山傍水的靈氣,與周圍的大自然渾然一體。吊腳樓最原始的雛形是一種幹欄式②民居。早在距今七千年以前,河姆渡③人就能建造幹欄式民居。想象中的河姆渡應該是一個水氣氤氳的地方,幹欄式民居可以幫助河姆渡人抵禦潮氣和溼熱,智慧的先民總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逼迫下找到與之相適應的生存方式。  從地理位置上看,河姆渡的遺址在浙江,很可能是古越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古越人是有巢氏的後裔,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但後因戰亂或是瘟疫,一部分古越人不得不選擇離開,順著大江一直向中游、上游遷徙。有一支來到了嘉陵江流域,慢慢演變成巴人的先祖。重慶石柱一代的土家人源於巴人。古越人的到來使重慶的歷史又揭開了精彩的一頁,巴人於公元前475年建都重慶,那時候重慶叫江洲,《華陽國志?巴志》記載:“郡治江州,地勢剛險,重屋累居。”這種“重屋累居”的建築就是吊腳樓的原始形態,是古越人送給重慶的一份厚禮。吊腳樓落戶三巴④之地後才真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從吊腳樓落戶江洲算起,至今雖少說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的時候,吊腳樓是巴人後裔——土家族人的專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演變,吊腳樓不再為土家族所專有,其他民族如苗、瑤、侗、布依等族也住進了吊腳樓。其中的緣由很簡單,追求舒適的生活是每一個民族的權利,吊腳樓非常適合當地的地理條件,能夠使當地的少數民族舒服、舒適以及舒心的生活,吊腳樓的推廣和普及也就理所當然。  如今,吊腳樓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被稱為“大武陵文化沉積帶”的大湘西一帶,地理範圍大致包括湖南的湘西自治州和懷化,湖北的鄂西自治州,貴州的銅仁和黔東南自治州以及重慶東部的幾個少數民族自治縣。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土家族、苗族等族的繁衍生息之地。  置身大湘西,彷彿來到了武陵源,陶淵明筆下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神秘國度呈現眼前,令人遐想無限。吊腳樓是這裡最平常也最亮麗的景色,山水相依,竹林清嘯,讓人浮想聯翩,好似置身世外,從來沒有這樣心曠神怡。  這種歷史悠久,使人飄然世外的吊腳樓究竟是怎樣一副模樣呢?讓我們慢慢揭開它的神奇面紗。過程雖顯老套,但細節依然動人。  吊腳樓最大的講究就是依山傍水,青山賦予它厚重的內涵,綠水賦予它清秀的靈氣,沒山沒水不成吊腳樓。大湘西的苗、土家等族大多數居住在山區,背倚青山重重翠,懷抱綠水段段幽,少則十戶多則上千戶,結成寨子,家家戶戶都住在小巧精緻的吊腳樓裡。吊腳樓作為一種幹欄式建築,建於斜度較大的山坡上。建造時,順坡面開挖成兩級臺階式屋基,上層立較矮的柱子,下層立較高的柱子。這樣房子建成後,就可使前半間的樓板與後半間的地面呈同一水平。而自上而下直接立在下層屋基處的柱子,則構成託舉支撐前半間房屋的吊腳柱,“吊腳樓”即因此而得名。  吊腳樓一般三層,下層多為畜養牲口、家禽和堆放柴草、農具的地方。二層為全家飲食起居的主要場所,外設走廊,中間安有涼臺狀的長長的曲欄座椅。三層可作臥室,亦可存放雜物。  吊腳樓的材料以杉木為主。按傳統的標準,一棟三層三開間的吊腳樓,需用24根柱子,四五十根枕木,39根檁子,28根大小枋,135根椽子,600塊枋子和600塊木板,以及1萬5千塊瓦片即可建成。但令人稱奇的是,偌大一座樓房,除固定椽子用少許鐵釘外,其它部位全部用卯榫構築而成,反映了建築師的高超技藝。旁註:  ①有巢氏:有巢氏,又稱“大巢氏”。相傳,遠古時代他發明了巢居,教民構木為巢,以防野獸侵襲。《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項峻始學篇》雲:“上古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  ②幹欄式:一種建築方式。幹欄式住房以竹術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檁、掾、樓面、牆、梯、欄等,各部件的連線用榫卯和竹蔑綁紮,為單幢建築,,房頂用草排或掛瓦。  ③河姆渡:為舉世聞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餘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米,距今約6000—7000年。出土文物內容非常豐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遺物,帶榫卵的木構建築構件,以及數以千計的陶器、骨器,上刻有比較精細的裝飾花紋。  ④三巴:《華陽國志》載,東漢末益州牧劉璋改永寧為巴郡,以固陵為巴東,徒龐義為巴西太守,是為三巴。按劉璋永寧郡,今為巴縣以東至忠縣地;固陵郡,今為雲陽奉節等縣地;巴西郡,今為閬中縣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外賣騎手越來越“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