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且看老天饒過誰

    沒有美國日本現在還沒走出二戰的陰影,知道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給這些國家提供了多少援助來恢復元氣嗎?柏林被轟炸之後德華人曾悲觀的預計光是清理瓦礫就需要二十年!

  • 2 # 裝備空間

    有這樣的問題,可能是你對日本的核技術歷史和發展認識存在誤區,或者混淆了日本和德國在二戰時的核技術水平。如果二戰沒有美國,德國有可能成為核大國;如果戰後沒有美國的扶持,日本可能自然是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哪還來得核技術;如果戰後沒有美國對日本在“戰後賠償問題上維護、民主化改造、經濟扶持、技術援助和舊金山合約的解禁與偏袒”,又哪來的日本戰後經濟騰飛二十年?

    二戰時期的核競賽領頭羊-德國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二戰之前和初期,日本在世界上“核物理”領域屬於“歐洲學生”的角色。當時,在核技術這條賽道上遠遠領先的不是美國、蘇聯和英國,更不是連討論原子技術資格都沒有的日本,那時候這個領域絕對的“霸主”是德國。當時的德國在核武器研製的起跑點上具有絕對的優勢,那個時代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數量世界第一,是同時期美國的三倍,且擁有最早、最龐大的核物理研究機構和數量最多、最傑出的物理學家;同時期,絕大多數原子理論研究成果都出自德華人之手。但是戰爭初期,被閃擊戰勝利衝昏頭腦的德華人完全忽略了原子彈的重要性,不僅沒有在取得初期勝利、人力和物力較為充沛、基礎工業未遭到大幅度破壞的情況下,利用優勢全力支援核武器的研製;並且因為各種政策問題,使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逃亡海外或者遭到迫害。待二戰出現頹勢以後,再想借核武器翻盤,已經為時已晚。

    二戰時期,日本的核武器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核物理技術和裝置均起源自歐美。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軍界就有過對核物理學成就的討論,但是關於這方面的資訊也多來自歐美科學文獻和幾位留學過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如仁科芳雄(上圖,先後在德國漢堡大學、哥廷根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山差峨良吉(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遊學)等。1941年5月,日本才開始進行“討論研製鈾彈可能性”的活動並由仁科芳雄負責,研究實驗用的大型加速器製造圖紙,由美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捐贈。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斷絕了日本再從美國獲取技術、資源和裝置的可能性。沒有美國,日本還玩什麼核物理?

    戰後日本核技術的發展

    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已經是一片廢墟,本來就沒什麼成就的核技術,更別提發展了,就那麼一點依靠美歐技術和裝置建立的研究設施都被炸沒了,談何強大?況且戰敗的日本,根據聯合國決議是禁止進行原子能相關技術的研究的,但是由於美國的偏袒,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解除了相關禁令,日本得以繼續進行核能研究,而繼續研究的基礎也是建立在1955年《日美原子能研究協定》美國對日原子能技術援助的基礎上。首先,美國允許日本從英國進口“石墨減速二氧化碳冷卻型反應堆”,並於1963年開始在日本建成執行;此後,美國又向日本出口大量的輕水堆和相關技術。此外,如上表所示,雖說戰爭後期日本經歷了東京大轟炸和兩顆原子彈的打擊,但是工業設施不算是損失殆盡。重工業裝置能力在戰敗時留存於戰時最高峰相比,綜合損失不超過30%,這比德國的情況好的多。美國佔領日本後,也從未像“美蘇對德國那樣”大量爭奪科學家、技術資料和機械裝置,而是基本保護了日本的戰後工業能力。試想,如果美國完全摧毀日本工業能力或者沒有戰後大量輸血、韓戰時大量的軍工訂單,日本連經濟都起飛不了,又談何“核能力爆棚”?

    如果沒有美國,抗戰時期能堅持多久?

    很多人關於美國參與對日作戰,對結束二戰有很大作用的說法,我不否認。到這些,也僅僅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動了美國乳酪之後的事,那麼之前,日本又是如何依靠美國打二戰的呢?

    1937年,美國全面對日出口價值1.5億日元的機床和接近600萬噸石油;1938年,日本35%的進口物資來自美國;1939年,日本主要武器製造的鋼鐵來自美國;1939年以前,美國對日出口的70%以上均為必須的戰略原料和軍用物資;1939年以前,日本90%的銅、70的廢鋼鐵、75%的石油及石化產品、45%的鉛均來自於美國;以上資料來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史》。這樣看,沒有美國的話,日本侵華戰爭能打幾天?還談沒有美國壓制,日本核技術有多厲害?日本對美國的依賴,並不是戰後形成的,那是老早就開始抱美國大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道pin密碼,開機密碼忘了,怎麼找回開機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