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正好反過來。 同學寫的論文是關於GH效應的,大約是說光反射的時候,入射光的入射位置和反射光的出射位置之間有位移。牛頓是以光具有粒子性的假設來提出這個可能性的,大約是說具有動量的光微粒在反射前會和介面物質交換動量云云。可惜直到上世紀才有研究者在實驗中發現這個現象。 然後有一點得注意,牛頓那時候連光的折射、反射現象都只是剛開始研究而已,可能連“粒子性”和“波動性”的區分都沒有。按某些物理學史方面的書所說的,牛頓本人似乎並沒有為光的性質下過“粒子”或者“波動”的斷語。 也就是說討論歷史上的物理學研究時,要有一個時間上前後延續的概念。別把當年的研究者當作同時代的人來評論。 ====================================================== 可能得從具體的反射過程的細節來看。 彈球或者粒子的反射,進去的是什麼,出來的還是什麼。 但是如果是波的反射,比方光波,那麼實際的過程相當於入射光改變了介面處介質的狀態,然後這部分介質自己發射出相同性質的波。只不過這後來發射的波和之前的有明顯的相關性。 所以,如果有足夠的條件,應該是可以從入射/反射的“光”的各種內外性質上判斷出來光近似於粒子還是波的——或者說光具有哪些波動特性和哪些粒子特性。
可能正好反過來。 同學寫的論文是關於GH效應的,大約是說光反射的時候,入射光的入射位置和反射光的出射位置之間有位移。牛頓是以光具有粒子性的假設來提出這個可能性的,大約是說具有動量的光微粒在反射前會和介面物質交換動量云云。可惜直到上世紀才有研究者在實驗中發現這個現象。 然後有一點得注意,牛頓那時候連光的折射、反射現象都只是剛開始研究而已,可能連“粒子性”和“波動性”的區分都沒有。按某些物理學史方面的書所說的,牛頓本人似乎並沒有為光的性質下過“粒子”或者“波動”的斷語。 也就是說討論歷史上的物理學研究時,要有一個時間上前後延續的概念。別把當年的研究者當作同時代的人來評論。 ====================================================== 可能得從具體的反射過程的細節來看。 彈球或者粒子的反射,進去的是什麼,出來的還是什麼。 但是如果是波的反射,比方光波,那麼實際的過程相當於入射光改變了介面處介質的狀態,然後這部分介質自己發射出相同性質的波。只不過這後來發射的波和之前的有明顯的相關性。 所以,如果有足夠的條件,應該是可以從入射/反射的“光”的各種內外性質上判斷出來光近似於粒子還是波的——或者說光具有哪些波動特性和哪些粒子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