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雙胞胎之父

    我個人認為,教育是分教和育兩個方面。教是手段,育是目的。透過教這種手段,育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慣。同時教和育也是相輔相成的。在教的過程中,就要緊緊的抓住育人這個目的,反過來,如果你育人的目的達到了,教就會越來越輕鬆。因此與我而言,任何一種學習,不論是文化知識的學習,還是技能的學習,還是文藝的學習,均是一種手段。透過這種學習的手段,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比如專注,認真,堅持等等)以及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這樣的。

    首先,不求多,但求精。因此我並沒有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或者是興趣班,也不會因為別人家小孩學了這樣那樣的興趣班,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學。我自己的孩子,現在學舞蹈,古箏,繪畫。我對孩子的要求是文藝類的,每週除了上課要自己再練習兩次,要達到熟練的程度。這其中也包含著堅持認真專注度。

    其次,我堅持認為少量多次的效果要強於多量少次。孩子的語數外,都是家裡面自己教授,從最開始的每天15分鐘,到現在每天60分鐘。從最開始家長帶上做,到現在孩子可以獨立完成數學和語文。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孩子的堅持,專注度,認真以及對計劃的感性理解。

    再次,我不認為死記硬背和理解記憶多麼深的矛盾衝突,每個年齡階段,對死記硬背和理解記憶的你的佔比會有所不同。死記硬背是理解記憶的基礎,理解記憶也會反過來加深我們死記硬背的效果。我們家孩子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從最開始一天學兩句,一週背誦一首。到現在,一天學兩首,一週可以背四首。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了我所提到的一些理念:好的習慣(在特定的時間內,一心一意做事),堅持,專注。

    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我對孩子的學習經常進行調整,但不論如何去調整,一些最基本的目的(堅持,專注,良好的習慣,慢,重複,熟練)始終貫穿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這種學習不光是我們文化知識的學習,也包括文藝類的學習,甚至貫穿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特別強調孩子在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情,吃飯就是吃飯,看書就是看書,玩兒就是玩兒。比如特別強調認真和努力,弱化天賦。

    總之,我個人認為千萬不要認為學習就是學習,育人就是育人,把二者割裂開來。要把教和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話,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還是什麼其他的教育,與我們而言,也僅僅是一種手段而已。工具有很多種,就看這種工具到了你手裡面會不會用。

  • 2 # 小新的小魚

    個人認為教育有兩個方面:一是教、二是育。

    先說說“教”,教是教給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缺一不可。孩子頭腦充實,積極上進就有了立足於社會的基本條件,這是他生存的資本。

    再說說“育”,育是培養孩子健康發展的身心。生活中難免會有風浪,孩子要有客觀看待問題的能力,更需要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並克服困難。

    總之,有了生存的技能和達觀的心態,人才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陰晴雨雪。而教育,就是能夠賦予孩子這種技能和心態的方式。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放屁就是腸癌嗎?醫生提醒:有這3個症狀要當心了!是哪3個症狀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