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家學APP
-
2 # 重組月亮
孩子說的學習沒用,應該是在學校學習的“學習”。
如果孩子用功利的角度去分析,學習確實沒用呀。不用上學,還能掙錢的方法很多,各種各樣的,比起典型學習出身的老師的工資不知道高出多少。
上學,用功利的角度分析,真的沒什麼突出的功用。甚至可以說,價效比還不怎麼高。
上學、讀書,更多的是讓靈魂有趣。如果孩子身邊就有這樣有趣的人,孩子就會更容易從書裡、從學習中找到趣味。
如果孩子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你又希望孩子喜歡上讀書,那就只能家長你自己出馬,去演示如何在書中、學習中找到樂趣。
當孩子有了有趣的靈魂,他的生活才會更有趣。
太過功利,會讓人因為看不到有趣的,而變得無趣起來。
小孩的一年會直接改變他們的人生
讀書無用?
現在教育的改革,都說是在減負,但你會發現孩子花在學習的時間上卻越來越多。說是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的培養直接跟家庭實力掛鉤。過分強調素質,無異於鞏固各階層的位置。
之前爆出來的陝西首富趙濤花650萬美元送女兒上斯坦福的事件,可以看到這樣的常青藤學校,不是隻有高分數就可以進入的,除此之外還要有各種校外活動,研究課題,專業特長支撐。趙雨思就是被包裝成帆船運動員才得以進入。但是換到普通家庭,孩子可以日以繼夜的學習得到高分,但除了成績之外的東西,都是超出他們自身能力和他們家庭能力之外的。
趙雨思介紹
補課的費用,一般家庭勉強能拿的出來。但一些能左右高考成績的"軟指標"卻要昂貴得多。
就像南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高中綜合生活記錄本",裡面會從課程分數、出勤狀況、課外閱讀、獲獎經歷、社會實踐等內容,分九個等級來標出成績。這個記錄本將成為大學面試的重要參考。
南韓“高中綜合生活記錄本”
政府實施這一制度的初衷,是減輕應試教育的負擔,推行素質教育。然而一切不以試卷分數為標準的考核,都能被金錢左右。
家長丁某決定為參加校內競賽的女兒聘請家庭教師,"孩子一個人是不可能得獎的,必須找個老師一起比賽。" 她忍不住感慨,所謂漂亮的生活記錄本,不過是花錢堆出來而已。
家庭的貧富能夠直接決定孩子接觸的是什麼資源。現在英語改革,聽力和口語都要計入英語成績。家庭優渥的孩子自然可以去上昂貴的外教課,從小練習自然拼讀和美式、英式發音,提前學習超出學校教學大綱的內容。家庭貧寒的孩子就算自身異常努力,但他的出身決定了他無法接觸到好的教育資源,他需要憑藉一己之力去對抗巨大的階級鴻溝造成的分數差距。
高考已不是學生之間的競爭,而是家庭、階層之間的競爭。特權階層,正在透過"教育壟斷"的方式,進一步鞏固自己及家庭的利益。
寒門已難出貴子,貴子都出自豪門。
讀書雖苦,卻是最容易那條
那麼是不是讀書沒有什麼用了?
那些認為讀書無用在高考時候交了白卷的人:
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陳聖章
高考後,他做過藥品推銷、保險公司業務員、公益活動策劃、夜總會營銷員等工作,每樣工作都做不長久,頻繁的跳槽。
期間也自己做過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終,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給人開車來還債。後來成為了開貨車運土方的司機。早上7點開始工作,晚上10點結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08年白卷的吉劍
做過餐館雜工、當過建築小工,貼過考研海報,給文化傳播公司寫過軟文;生活上,他睡過公園邊的長凳,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
回想起最初幾年的打工生活,吉劍泣不成聲,認為自己毫無尊嚴,"像狗一樣活著"。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讀書可能無法改變命運,但不讀書一定無法改變命運。
清華學霸馬冬晗的時間表
現行的高考教育制度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但是卻有著基本的公平。應試教育儘管有不足之處,但因材施教的時代遲早會到來。
曾退學的韓寒說“退學不值得學習”
對於中國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去羨慕英美的教育體系,而應該慶幸在中國。因為相比社會階層已經非常分明的發達國家,跨越階層要困難得多。而在中國,只要夠努力,孩子依然有很大機率去衝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