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宿說說

    我現在就處於這樣的狀態,我個人覺得這屬於一個為人父母最正常的一種狀態;目的完全是為了管理和培養孩子,至於打孩子只要不是太過分,都是可以的;

    老話常說三歲看小,五歲看大;要是在孩子三歲之前還沒有給他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向用餘生去努力糾正,也許是三五年、也可能真的是一生都難以挽回;畢竟一個壞習慣的改變需要很好的環境和毅力,要是毅力難堅,那一切又回到一萬年前了。

    只要在打孩子方面儘量注意場合,儘量避免在公眾場合,有外人的場合打罵孩子;因為只要孩子能牙牙學語,父母就應該漸漸用一個正常人的心理去教育和培養他。

  • 2 # 自由飛翔888

    忍不住打孩子,打了之後又後悔,這是每個成為父母的人都會犯的錯誤吧,在我身邊這樣的現象很普遍。所以不存在什麼心理問題,這都是正常現象。你不必擔心。因為有時候好好說話,一遍又一遍孩子還是不會聽,挑戰父母的極限,讓人抓狂,最後忍不住給一頓教訓,他才規矩點。

    如此的現象一是因為孩子和父母在認知上的差異,比如說,很晚了父母要回家做飯了,但他還在玩的興頭上,說什麼也不願意回家,堅持要玩,而父母會認為他太不講道理了。下次遇到此情況,就直接定規矩,形成習慣,減少摩擦。二、孩子小時候理解不了大人的語言和意圖,由此產生溝通誤解。三、最重要的一點是,大人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有時候真不是什麼大事。

    在成為父母的道路上我們和孩子也在一起成長,下次遇到同樣讓你生氣的事情的時,請務必控制情緒,儘量做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等冷靜一下才解決問題。偶爾控制不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誰又能做到盡善盡美呢。孩子越大越多地與其溝通,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減少。

  • 3 # 人的奧秘與教育

    從這句問話的社會情景來看,孩子年齡可能是3~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行走、活動能力發展基本完成,但對環境風險、社會行為規範基本處於無知狀態,是一個勇敢的生命探險家。他在內在本能衝動和環境資訊的激發下,進行各種嘗試,探知各種邊界,是孩子認識環境,掌控自我,是人生基礎效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規則形成關鍵期。

    由於篇幅和時間的關係,這裡不能事事俱全,我們撿兩個重要事項來分析。其一是當下親子衝突頻發的手機控問題。仔細觀察了身邊無數個這樣的例項,這個問題發生首要原因是家長自制力差,本身就是一“手機控”。其次,家長自私,對孩子責任心不強,自己的慾望與孩子的發展需要之間,選擇滿足自己。

    這裡特別指出,大眾都知道“言教不如身教”的現象,但都不知為何會如此,這其間蘊含什麼規律,而本人經過20多年人格探索,已探知了期中原因。要搞清這個問題,需要弄明白那個千古之問:人是什麼?顯然這裡不適合詳細探討這個問題,大家只需要接受並應用這一結論就可以了。

    基於此,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自己的幸福未來,必須自律。規劃好自己的時間,面對孩子時做希望孩子做的之類似的事項。例如自己看書或與孩子一起看書,或給講故事,或與他做遊戲,或與孩子一起做家務等等。

    或者對孩子接觸手機進行理性限制,每天多少時間。也可以作為一個獎勵資源,做了多少家務,完成哪些任務可以玩手機多少時間等。

    但要注意,不能作為完成作業的獎勵。

    當豐富多彩的有趣活動佔滿了孩子的空餘時間,他哪裡還會死盯著手機呢。相反,只有無聊寂寞之人才會被手機控制。

    第二個常引起親子衝突的問題是,孩子不愛看書學習,不願意寫作業,或馬馬虎虎寫完了事。客觀的說,教育得當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愛學習的好孩子、好學生,孩子之所以厭學是家長或老師錯誤的教育、教養方式造成的。正確的方法是,問題出現之前預防問題產生,問題出現之後,理性思考,之後科學的解決問題。引導孩子愛上學習的方法簡單說來就是,循序漸進、尊重差異、科學獎懲。

    3~5歲孩子注意力集中能力差異很大,注意區別對待。

    最後,“脾氣上來了就打孩子”顯然是錯誤的,把孩子作為了“出氣筒”,往往表現了家長無知和無能。相反,打孩子是件嚴肅的事,本人並不一味排斥、反對打孩子,相反,科學的“打孩子”是其他教育方法無法替代的。打孩子一定是經過認真思考並認為必要的管教行為,這樣才不會盲目的打、錯誤的打,打了就後悔。如他違反了重大原則問題,例如拿別人東西(已經告知過這樣做不對且做了懲戒——如當面還給人家);向插座裡塞東西;拉女孩子裙子等等。

    所以,如何“打孩子”,大有學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產七天需要及時收腹,幫助子宮復位且不留大肚子,這種物理瘦身方法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