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20153659432

    首先,“恨”在古書中同“憾”是一對音近同義詞,可以釋為“引為憾事”或“感到遺憾”。《康熙字典》引《正字通》說:“‘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可見,“恨”“憾”二字在意義和讀音上的差異是比較細微的。商務印書館編寫的《古漢語常用字典》也說;“‘憾’和‘恨’是同義詞,都表示遺憾。先秦一般用‘憾’,漢以後多用‘恨’。”古書中只有“怨”和“恨”二字連用時才有“仇恨”、“懷恨”、“憤恨”的意思。例如《漢書·霍光傳》“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其中的“怨恨”就是“懷恨”的意思。“怨”和“恨”二字單用時“怨”表示“仇恨”,“恨”表示“遺憾”。例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於是大怨灌夫魏其。”其中的“怨”就是“仇恨”的意思。陶潛《自祭文》“餘今斯化,可以無恨。”其中的“恨”就是“遺憾”的意思。在古代,“怨”“恨”二字的區別是相當大的。如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未嘗不痛恨於桓靈也”一句裡的“恨”字,恐怕不會有人將其解為“憤恨”的。關於“怨”“恨”二字的區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和王力先生編的《古代漢語》都作了詳細說明,《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怨’和‘恨’不是同義詞。在古書中‘怨’和‘恨’表示仇恨、懷恨,‘恨’不表示仇恨、懷恨。”王力先生還特別強調提出:“注意:古代漢語裡的‘恨’字不當‘仇恨’‘懷恨在心’講。”王力先生這一結論是從大量古籍的語言現象中得出的。就筆者閱歷所及,迄今還沒有發現古書中哪一個“恨”字當“仇視“、“懷恨”、“憤恨”的意思講的。“恨“不表示“仇視”、“懷恨”、“憤恨”意,在古代語中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其次,從詩的上下文來看,劉蘭芝、焦仲卿二人感到“恨恨”的原因是“生人作死別”。生離死別,自然是一種愁苦、悲傷的感情,若將“恨恨”二字釋為“憤恨到極點”,顯然與這種情緒不合,正如將白居易的《長恨歌》的“恨”字解為“憤恨”,就同詩中主人公的情緒非常不合一樣。

    因此,“恨恨那可論”中的“恨”字還是解作“遺憾”為宜。不過此處“恨恨”迭用,語意較重,根據上下文可以變通解釋為“悲傷愁苦到極點”的意思。此句也便可譯作:“心裡的悲傷愁苦哪裡說得盡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應該利用這賽季休賽期做些什麼?才能在下賽季做到不浪費老詹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