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谷財譚
-
2 # 梅塢龍井木子
這也就是一陣風的事情,這道風口過去了,該如何還是如何。
早幾年中央就鼓勵實體企業發展,社會資金流入實體,幫助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實際呢還是很多變相流入樓市。
有時也會和銀行朋友聊起這些問題,其實他們也很煩擾:1、企業貸款要求高,而且大多數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主的徵信、負債比沒法看。小額貸款公司、大額信用卡盛行,絕大多數小微企業主都搞過,徵信、負債比也被搞壞。
2、企業壞賬率高,導致很多銀行都不敢放貸款,除非這個企業背後企業牛逼,又或者有拖底,銀行對壞賬處理也是極其頭疼的事。
綜合所看,樓市還是最安全的資金去向,工作量不大,卻有安全,只要不崩盤,就不會出現壞賬。
這是社會“誠信體系”重塑的時代,在經歷幾十年自由式發展的過程中,以“向錢看”口號為標準,誠信體系被拋棄。誠信體系重塑,也會將社會責任感提升一個新高度。
雖然涉房信貸違規被罰,但我相信銀行還會屢教不改的!——這是不是也算是另一種“初心不改”?
第二,管理成本太高,不值得付出。銀行網點眾多,負責人各有心事。由於銀行考核以利潤為導向,所以網點機構的負責人都是以如何利潤最大化來思考問題。有些違規,是銀行裝傻充愣,甚至主動教唆客戶而形成的。鑑於第一條的原因,大家都有僥倖心理。銀行管理層對此心知肚明,但是如果限制太死,可能會失去競爭市場,因此只會做表面文章。
第三,違規處罰力度低,很少涉及個人。監管對銀行違規行為,根據有些條款是可以對個人進行處罰的。但實際操作上,很少見到對因房貸違規的個人進行嚴厲處罰的。因為監管主要對形成信用風險的行為進行嚴懲,而房貸相對來說風險小,很少形成真正的損失,僅僅是政策執行不力的問題,所以處罰力度偏小。大家可以看看通報內容,除了罰款之外,對銀行高管有沒有什麼後續處理的訊息?
由於以上幾個因素,我相信銀行涉房違規還會繼續。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