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魚魚
-
2 # 三農開拓者
這兩點都重要。經驗是傳統,科學技術是打破傳統改良完善。
用傳統的生產方式會具有文化內含,加以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實現高品質的的產品。同時現代農業技術包括了符合市場發展的營銷理念,傳統與科學的生產銷售融合生產模式,會對農業發展啟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任何事情兩條腿走路會比一條腿更穩當更安全。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上傳統生產的同時利用現代農業技術不斷創新適應市場的進步和需求,這才是農業創業的成功基礎!
-
3 # 王大哥說
首先表面我的觀點,農業種植科學化的技術比較重要,農業經驗已經非常弱化,以後種植經驗將會被科學化的技術取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一般有經驗的農戶針對作物澆水施肥,透過經驗觀察,來決定是否澆水施肥,澆多少水,施多少肥也是根據經驗來,經驗無法變成標準,無法規則化傳播,其他人在遇到同樣問題請教來的經驗都會有偏差。科學技術的發展,透過監測空氣溼度,溫度,土壤水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透過植株吸收的速度,指定標準的澆水,施肥數量,這樣適合更標準,更科學的種植,種出來的產品,質量好,產量高,對於病害可以達到提前防治。
種植經驗完敗於科學技術種植經驗可以說完敗於科學技術,這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從種苗到結果,各個方面都有相關的科學化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標準的生產農產品。一般採收時間,都是根據經驗看果實的表面,藤蔓的顏色等等情況,來判斷是不是成熟,是否適合採收。科學化的資料會監測果實的糖度,藤蔓營養的含量等情況來判斷是否成熟,是否採摘。未來5G物聯網時代,他甚至可以加入市場需求的資料來決定是否採摘,種植經驗無法判斷這些情況,所以慢慢的就會被科學化的種植所取代。
第1點,要懂得天時地利
雖然說現在種植業很多都是用大棚進行管理,對於光溫度水分都可以詳細的進行控制,但其實在農村很多地區並不能完全實現智慧化。尤其是在山區,氣候複雜多變,發展種植業,花卉和果樹需要注意,對於天時氣候的把握特別重要。
種莊稼就有很多諺語,像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旱三年澇三年,風調雨順又三年,這一些農業經驗還是非常有用的。而現在天氣預報一般來說還是比較精準的,所以我們要適時的觀察是否有乾旱或者寒潮的訊息。
往往只要是種植都還是需要靠天吃飯的,但同樣的年份總有那麼些人,他們的收成特別好,而有的人收成卻很差。能夠在天氣不好的年份依然有很好的收成,主要還是由於他們做了很多籌備工作,防患於未然,同時也花費了更多的心思。
第2點,要懂得農業技術
種植業和種莊稼其實是一個道理,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術。農村很多人種莊稼有經驗,但是發展其他的東西往往是沒有經驗和技術的。明白的人會去請教專業的技術人員,或者去找有過種植經驗的人學習,磨刀不誤砍柴工。但往往就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沒有種植的經驗,就覺著跟種莊稼一樣,自己摸索著來,往往就會走很多的彎路。
種植業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澆水光照除草施肥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不同的作物它們的需求也不一樣,如果都照一個標準來肯定是不行的。這就需要一定的技術,如果不懂的一定要去學習,一方面是依靠技術員,另外還要多去請教,多去查資料。琢磨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種植方法。
第3點,要能看懂市場行情
種莊稼自給自足倒不用去考慮市場的價格,但如果是種植經濟作物果樹苗木,花卉藥材就一定要對於市場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把控。明白當前和未來這一段時間,究竟什麼在市場是處於走銷的狀態,什麼可能飽和?
千萬不要盲目跟風看到別人種什麼賺錢了,自己立馬乾起來,這樣往往等做出成績的時候很可能市場已經處於飽和的狀態,價格大跌自然賺不到錢。
就比如種蔬菜,像大蒜、香菜,一段時間價格持續走高,如果你能把握到市場的動向,自然是能夠大賺一波的。往往價格走高之後,通常會降低迴落,很多人沒有清晰的估計市場動向,在某兩種蔬菜價格漲起來之後,第2年的時候把所有的其他品種全部拋棄了,集中種植這兩種,而一旦所有的人全部湧進來,讓市場處於飽和的狀態。這時候風險就會特別的大。
第4點,要明白自己的具體情況
另外想要透過種植業來發展經濟,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具體情況,資金是否充足,技術經驗是否到位?另外相關的政策是怎麼樣的?還要明白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做相關的行業,有些人本來就是門外漢,而且不擅長,看到別人賺錢了,盲目的跟進,這樣到最後往往是隻賠不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