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67880308565

      讀書之後,因有感觸,受到啟發而寫下的心得體會叫讀書心得,也 叫讀後感。、  經典格式:  1、正標題——副標題  2.、開頭首先介紹“讀”的內容,就是概述 讀物的內容要點,或者主要的思想中心,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  3、再引出自己根據以上內容的感想。可以圍繞著原文的主題與中心來寫,也可以圍繞原文的某個層次的內容來寫,把筆鋒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 的一點或幾點上,但切忌面面俱到,空洞浮泛。  4、聯絡實際。讀書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讀”而發,但是,如何“發”,就不 能不聯絡自己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或社會實際、現實生活及其他方面 的實際。這一點是讀書心得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 要界限。聯絡實際,貴在聯想,不要拘泥於原文,思路要開闊,聯想要豐富。  5、小結。  例如:  紙上談兵要不得  ——讀《失街亭》有感  在《失街亭》中,馬謖是個誇誇其談,言過其實的傢伙。但如果您  看過全本《三國演義》,您也許就不會這樣講了。在孔明“七擒孟獲” 之前,馬謖曾獻攻心之計,使諸葛亮大加歎賞並加以採用。可以說,西 徵勝利,蜀漢無後顧之憂,馬謖有很大功勞。  但為什麼在街亭之戰中馬謖卻顯得如此無能呢?我說,是紙上談兵 害了馬謖。  何謂“紙上淡兵”?就是隻死記書本或自己的經驗而不能根據環境 條件的改變而靈活應用。馬謖就是這樣。他奉命防守街亭,不在當道屯 兵,卻屯軍在路邊一座孤零零的小山上。當王平問“魏兵驟至,四面圍 定,將何策保之”時,馬謖大笑曰,“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破竹’。” 王平又問:“若魏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矣。”馬謖卻說:“孫 子日:‘置之死地而後生’。”  可笑呀,馬謖!他只知道“兵法雲”、“孫子曰”,卻沒有想到情 況不同,兵法也有不適用的時候。大敵當前,後顧無憂,方可謂“憑高 視下,勢如破竹”。水源被斷,人心惶惶,士無鬥志,不戰自亂,當此 時,百戰百敗矣,何來“置之死地而後生”?  馬謖的錯誤在於他沒有根據情況變化改變戰略。他當年提供攻心之  計,離間魏主司馬懿,這些計策所以成功,正因為他具體地分析了當時 局勢,充分了解對方,抓住矛盾所在,對症下藥。街亭之戰他沒有這樣 做,結果不僅丟了街亭,還丟了腦袋。可見,死抓條條、框框不知變更 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害人不淺。  譬如近幾年來對外開放,有的單位便拼命引進外國的汽車、電器,  卻不瞭解引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中國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使之更快 地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到頭來只是一個外國貨的加工廠、組裝車間。 這些單位可謂是患了主觀主義的病症。  我們要從條條、框框中擺脫出來,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唯其  如此,事業才能發展,國家才能昌盛。否則還會演出新的《失街亭》。  注意:1、寫讀書心得要有真情實感,情真才能詞切。  2、.寫讀書心得必須要觀點鮮明。如果你贊成文章的觀點,可以在讀書心得中表示擁護、支援、發揮、稱頌; 如果不贊成它,則可以批評、論爭、斥責、反對。無論褒或貶,都要做 到觀點明確,立場鮮明;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就會使文章失去說服力 和吸引力。  3、寫讀書心得必須要敘議結合。讀書心得屬於議論文的範疇,所以在表達方式上,應採取議論為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往往採用“夾敘夾議”的寫法來表達中心思想。“敘”,就是引述讀過的文章中體會最深、教育最大的那一段、一句話或一個人物。“議”,就是在“敘”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想,是“敘”的深化。二者之間的關係是:“議”為主,“敘”為賓,“敘”是為“議” 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也常常輔以抒情,採用敘 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做到敘述簡潔,議論精當,抒情真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氏“高”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