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同和宣的老爸

    輪牧散養能讓種鵝克服抱窩性,首先是因為環境暗示少。

    舍飼的種鵝一般都有專用的產蛋棚,產蛋棚是相對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空間,裡邊的光線比戶外要暗得多,容易讓它們想抱窩。科學研究表明,家禽在比較暗的光線條件下容易抱窩,因為弱的光線會使家禽腦垂體分泌一種催乳激素,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就會產生抱窩的念頭。

    輪牧散養的種鵝們,一天到晚都生活在露天的環境裡,完全是自然光,根本就沒有抱窩所需要的弱光環境。

    舍飼條件下,一般在一平米的空間裡要養上一到兩隻種鵝。一方面因為空間小,環境單調,缺少吸引種鵝們注意力的活動專案。另一方面,它們每天看的最多的又是蛋,所以就比較容易對它們產生抱窩的心理暗示。

    而輪牧散養的方式,比如每個4000平米的小區裡生活著2000只鵝,每隻鵝的活動範圍都比舍飼條件大著兩三倍,再加上這裡的種鵝是自己採食青草,還有專用的游泳池讓它們每天游泳健身,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它們的注意力分散在了很多件事上,就不大容易想到抱窩這事了。

    其次,輪牧散養還不會給鵝提供抱窩必須的材料。

    在舍飼條件下,為了讓種鵝產蛋方便,一般產蛋棚裡會給它們準備一些碎稻草,種鵝自己會把這些稻草聚在一起,做成產窩,等產的蛋達到一定數量,就在上面抱窩。

    可散養環境裡,只有供它們採食的青草,並沒有乾草或者幹樹枝一類搭窩的材料,種鵝沒有材料搭窩,產的蛋東一個西一堆地很分散,這樣就更不利於它們抱窩。一般來說,種鵝會在產下十幾個蛋之後才抱窩,這散養鵝產的蛋一般一堆也就三五個,鵝們就沒法確定這一堆蛋夠不夠抱窩的數,也就不知道該不該抱窩了。

    另外,因為這鵝在一個地方呆七天就得轉走,根本沒有留出抱窩的時間,這也可以幫助克服鵝的抱窩性。

  • 2 # 功夫土匪 

    輪牧散養能讓種鵝克服抱窩性,首先是因為環境暗示少。

    舍飼的種鵝一般都有專用的產蛋棚,產蛋棚是相對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空間,裡邊的光線比戶外要暗得多,容易讓它們想抱窩。科學研究表明,家禽在比較暗的光線條件下容易抱窩,因為弱的光線會使家禽腦垂體分泌一種催乳激素,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就會產生抱窩的念頭。

    輪牧散養的種鵝們,一天到晚都生活在露天的環境裡,完全是自然光,根本就沒有抱窩所需要的弱光環境。

    舍飼條件下,一般在一平米的空間裡要養上一到兩隻種鵝。一方面因為空間小,環境單調,缺少吸引種鵝們注意力的活動專案。另一方面,它們每天看的最多的又是蛋,所以就比較容易對它們產生抱窩的心理暗示。

    而輪牧散養的方式,比如每個4000平米的小區裡生活著2000只鵝,每隻鵝的活動範圍都比舍飼條件大著兩三倍,再加上這裡的種鵝是自己採食青草,還有專用的游泳池讓它們每天游泳健身,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它們的注意力分散在了很多件事上,就不大容易想到抱窩這事了。

  • 3 # 王者溫小銀

    輪牧散養的方式,對打破種鵝的抱窩性、提高產蛋率大有幫助,那為什麼要一星期轉一次場呢?這主要是由種鵝的食量來決定的。

    在雞、鴨、鵝這三種主要家禽中,鵝的個子最大,當然也最能吃,再加上,鵝的腸道很短,消化道里一次貯存的食物量有限,又特別容易餓。所以呀,它們一天到晚總在不停地吃,好像總也吃不飽。

    在舍飼條件下,雞和鴨一日三餐基本就夠了,可是對鵝來說,還差得遠,一天至少要達到六個飽才行,也就是一天至少要為六次,而且這六次,實際上還沒達到鵝的最佳進食狀態。專家研究過,鵝最好的進食狀態,應該是吃了休息,休息了再吃,遠遠不止六頓。

    而輪牧就能讓鵝達到這種最佳狀態。草場給種鵝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鵝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吃。多年生的黑麥草,種一次可以管幾年,不僅好種好管,蛋白質含量還高,是鵝最愛吃的草。鵝嘴邊的鋸齒,只要咬上青草,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直到吃飽為止。2000多隻鵝,一塊兒放開了肚皮、無拘無束地吃,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一般一星期左右,就能把一塊不小的牧場給吃掉八九分。這時候就必須得給它們轉場——也就是轉到另外一塊牧場去了。

    為什麼不等鵝把草都吃光了再轉呢?這就和牧場的維護有關了。

    因為鵝還有個外號叫“除草機”,有草吃的時候它們就吃草,草吃沒了,它們會把草根啄下來吃掉,這樣會影響草的再次生長。所以當這塊地的草吃到離地面只有1寸高的時候,就要把鵝趕到下一塊草地裡去了。

    吃得飽,營養足,鵝就鉚足了勁地產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套房子2個戶主同時簽字,為什麼拆遷款只發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