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北賢人

    玄奘的歷史功績:

    西元645年,玄奘帶了六百多部佛經歸國,回到闊別十多年的唐朝長安。玄奘歸國;唐太宗十分讚賞,在洛陽行宮接見了玄奘。玄奘把他遊歷西域的經歷向唐太宗作了詳細的彙報。這以後,玄奘就定居下來專心翻譯從天竺帶回來的佛經。和他的弟子一起,玄奘編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他把親自到過的一百多個國家和聽到過的二十八個國家的地理情況、風俗習慣等等記載下來,成為重要的歷史和地理著作。翻譯和傳播從天竺帶回的佛經,玄奘還創立了中國佛教的“法相宗”。它屬於“大乘有宗”;因為玄奘住長安大慈恩寺,所以又稱慈恩宗;又因為教義的重點是萬法惟識,所以又稱惟識宗。玄奘是通佛教一切宗派的學者,可是到印度求法,主要是向那爛陀寺的戒賢大師學惟識,回國譯經弘法也偏重惟識,所以被推為法相宗的祖師。法相宗信奉的經典主要是“論”,有一本十支之說:一本是《瑜伽師地論》;十支是《百法明門論》《五蘊論》《顯揚聖教論》《攝大乘論》等。後來還有新編譯的《成惟識論》,也是重要典籍。據學者張中行先生說——介紹法相宗的義理更加困難,因為在名相的辨析方面,它是最繁瑣的。中心思想是萬法惟識。識有多種:眼、耳、鼻、舌、身(觸覺)是前五識;前五識所得是雜亂的感覺,要經過第六識的意(識)整理,才能成為知識;但第六識還是流動不定的,它後面還有個第七識末那識,這是常住的自我,第六識要依此而活動;第七識後面還有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前幾種識所以能活動的根本。第八識中有變現一切的種子,萬法皆由此而生,所以萬法沒有實性,只有能產生一切的才有實性。能變現一切的種子性質不同:汙的是有漏(煩惱)種子,是一切世間法之因;淨的是無漏種子,是一切出世間法之因。八識之外,還有三時、五種性等理論,離常識更遠……與其他宗派相比,法相宗學究氣味特別重,總是盡全力於名相的辨析。不幸的是,窮理與篤行常常難於兼顧;而佛教,總當以行(求解脫)為主,理的研討不過是輔助手段。這樣,全力窮理就容易成為喧賓奪主,又,這理也太繁瑣了,以致很難鍥而不捨,所以唐朝中期以後,隨著不立文字的禪宗的興盛,它就漸漸消沉了。印度人據說高度評價玄奘。據說,馬克思曾經感嘆,古代印度儘管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但“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玄奘親踐了110國,聽聞了28國,對印度社會和歷史做了詳盡的記載。一千三百年後的現代,印度的考古學家根據玄奘的記載,終於發掘出了埋沒了幾百年的古代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寺遺址。印度歷史學家Ali 說:“如果沒有玄奘、法顯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玄奘留給華人一種胸襟開闊、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一種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玄奘是舉世聞名的哲學家、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大師。他西行取經、捨身求法的佛教精神,孜孜不倦、執著求知的學習精神,百折不撓、勵志奮進的進取精神,不慕榮利、心歸大唐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等,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成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玄奘的行動同時也是對華人探險精神的有力證明。玄奘比馬可波羅早幾百年單人徒步從中國到達了印度,這不僅僅是玄奘個人的勝利,也是盛唐文化走向世界的成果。玄奘用極其開放的胸懷吸納異域文化、傳播中華文明,造就了亞洲特別是東亞文明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質。玄奘西行的歷史意義,早已超越了時間、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趙樸初曾經說:“玄奘,是中國佛教優良傳統最典型、最圓滿的體現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Explorer之代表。”盛唐是中華古代文化全盛之頂點,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為輝煌的時期。玄奘是此時最有成就的中外文化交流之使者,他用自己的雙足,開創出了一條從中國經西域、波斯,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 2 # 扎心了的情感語錄

    一個搞信仰的一個搞經濟的,根本不是一個概念,張騫更厲害一點,促進了絲綢之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這個是最有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煤氣發生爐的反應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