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明昊
-
2 # 白話歷史君
蘭陵王的冤死無非四個字,功高震主!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歷史上許多重大戰役中,會出現皇帝或者皇帝手下的監軍出來瞎搗亂,其目的就是防止武將功高震主。
這裡面或許有著其他因素的影響,但是防止屬下功高,絕對是一個主要原因。沒辦法,這必須要防,因為人的慾望是會不斷膨脹的,如果皇帝不適時出來敲打製止,很可能最後就會被取代。歷史上武將兵變,黃袍加身的事情不在少數。
高緯執政時期,北齊已經國勢衰微,不僅被北周壓得喘不過氣來,就連南邊兒的陳朝,也能時不時的來報復一下當初侯景之亂的大仇。最關鍵的是,北齊皇室,混亂不堪,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朝堂烏煙瘴氣,國家民生凋敝。
好在北齊還有蘭陵王高長恭等一眾武將,替高家外御強敵,內震饞臣,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維持著當時的三足鼎立之勢。
高長恭在當時幾乎是戰神的代名詞,芒山一戰,高長恭帶著鬼臉面具出道,率五百精兵,直衝北周大軍陣中,打得北周大軍潰不成軍,丟盔棄甲蔓延三十餘里。蘭陵王因此一戰成名,鬼臉戰神的名號開始在北周軍中流傳。
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
據說他戴鬼臉面具是因為長相太過俊美,在戰場上沒有足夠的威懾力,所以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
一時間,高長恭就成為了北齊軍民心中的守護神,尤其是在軍中,高長恭的聲望頗高,連北齊大軍唱的軍歌都是《蘭陵王入陣曲》。而這,對於新君繼位的北齊後主高緯來說,無疑是催命曲一般的存在。
至於原因,前面都講過,武將聲望過高,對於皇帝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最為關鍵的是,高長恭還是北齊皇族子弟,雖然此時已經算是旁支,但好歹也是高歡的親孫子,其血統並不比高緯差。
而高洋駕崩後,原本皇位由兒子高殷繼承,但是卻遭遇政變,皇位被高歡第六子高演。上演了再一次的兄終弟及。嫡系一脈又傳到了老六手裡。但這事兒還沒完,駕崩後,高歡第九子高湛拿下皇位,嫡系一脈又傳到了老九手裡。高湛駕崩後,由其子高緯繼位。
所以,單論長幼順序,高長恭在宗室的地位,不比他高緯差多少,要不是權力壓迫下的兄終弟及,說不定高長恭都能當皇帝了,就算不是皇帝,也是皇帝的親兄弟。
那麼,高長恭有著兵權,有著聲望,還有這合法的身份,他要是謀反,豈不是輕輕鬆鬆?
其實高長恭不是不明白自己的處境,他曾經故意貪汙財物,以降低自己的聲望,從而降低高緯的對他的猜忌。但是,像他這種人長得帥,仗又打得好的全才,在當時的北齊就是偶像,哪有那麼輕易敗壞。除非他放棄權力,主動下野。
但是,這也同樣不容易,一來,國家危亡,他一走,誰來抵擋北周大軍?二來。隨著權力地位的攀升,蘭陵王代表的已經不再是他自己,還有一大批的追隨者和利益共同體,即使高長恭想脫身,這些人也不願讓他走。最後,名留青史,受萬民敬仰的偶像位置,誰甘願離開?
既然高長恭放不下手中權力,那麼他和高緯之間的矛盾就不能解除。
芒山之捷,後主謂長恭曰:“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高長恭身為北齊宗室,這樣說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但身為未來皇帝的高緯卻不這樣想,君臣有別,即使有血脈之親,但也得擺好自己的位置。北齊是他家的,而不是高長恭家的。
從這裡開始,其實高緯心中就對高長恭有了不滿之意。只是此時的高長恭,成名不久,手中權力並不大,所以高緯心中的不滿也只是一時之情緒而已。但這就像一顆種子,隨著高長恭的功高震主,它會越長越大,最終等到爆發。
公元573年,蘭陵王高長恭被賜毒酒身亡,其被賜死的理由便是,因言“國事即家事”。
當然,高長恭之死,北周也有一部分責任。因為高緯雖然一直猜忌高長恭,但是當時確實需要高長恭來幫自己抵擋北周。所以他登基後,不僅一直沒有動高長恭,反而還給他加官進爵,愈發重用。
然而,高長恭死後不過三年,自毀長城的高緯便自食惡果,身死國滅,想來也是報應。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很簡單,就因為“功高震主”這四個字!
蘭陵王高長恭,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是北齊的宗室名將。他與另一位北齊名將斛律光一道,成為北齊軍隊的中流砥柱。
蘭陵王與《入陣曲》;
我們不要以為高長恭衝鋒陷陣、作戰勇猛,就是一位英武不凡的猛將形象。實際上,這位備受後世敬仰的蘭陵王卻是一位面容優雅的美男子。而且,高長恭還曾因為自己長得太美,而被敵將誤以為是美女,而拒絕接戰。這也正是後來蘭陵王每次出陣都帶面具的原因所在,因為不想被對手當成女人。
說到蘭陵王,就不得不說那曲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而這首曲的創作背景,則源於蘭陵王的成名之戰。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周大軍進攻洛陽,北齊武成帝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與名將斛律光率軍前往救援洛陽。由於,當時北周的兵力強大,兵鋒正盛,北齊諸將莫不敢前,兩軍焦灼對峙。在此關鍵時刻,蘭陵王高長恭親帶領精騎五百,孤軍衝進北周大軍的包圍圈中,來回廝殺,最終讓北齊扭轉戰局,一戰擊潰來犯的北周大軍。而蘭陵王高長恭也因此一戰成名,並留下了一曲《蘭陵王入陣曲》,而這一年,高長恭才年僅23歲。
功高震主,終為昏君猜忌,含恨而死;
此後,高長恭又接連在戰場上立功,相繼被北齊君主封為鉅鹿郡公、長樂郡公、樂平郡公、高陽郡公等。一連串的軍功和不斷攀升的官職地位,使得高長恭在北齊軍中和朝中的聲望,不斷高升。而這也為蘭陵王之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北齊的末代皇帝后主高緯年少即位,對於高長恭這位戰功顯赫的宗室名將,一直都心存疑慮,擔心他會取代自己。
有一天,高緯假裝關心地詢問高長恭:“你征戰沙場,長統兵衝鋒陷陣,如果不小心出意外怎麼辦?”個性耿直的高長恭並不知道,高緯此言的政治意圖,還大大咧咧的回答道:“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這些。”
把“國家”當成是自己的“家事”,高長恭這句無心之言,卻一下子激起了高緯的殺心,讓他越發擔心高長恭會有造反的心。後來,高緯又記起北齊將士時常高唱著《蘭陵王入陣曲》,於是便下定決心要除掉高長恭。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給高長恭送去毒酒。高長恭看著眼前的毒酒,悲憤交加,但最後還是一飲而下,含恨而死。
事實上,後主高緯已不是第一次幹出自毀長城之事了。在毒害宗室良將高長恭之前,後主高緯就先把北齊的另一員名將除掉了,他就是前文提到的斛律光。
斛律光17歲時便因武藝精湛而深得高歡的賞識,此後數十年間,為北齊征戰殺伐,多次重挫來犯的北周大軍,是北齊軍中的擎天柱,更是北周進攻北齊的攔路虎。然而,如此重要的將領,後主高緯僅僅因為一些別有用心的流言蜚語,便起了殺心。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後主高緯引斛律光入涼風堂,在其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命人從背後拉住將斛律光刺殺。斛律光遇害後,高緯更是下旨將斛律光一族誅滅。
斛律光的死,對北齊軍事帶來極大的打擊,而最高興的,當屬北周武帝宇文邕了。在獲知斛律光被殺,宇文邕當即下召大赦境內,以示慶賀。
後主高緯,先殺斛律光,後殺高長恭,兩度殘害良宗,自毀長城。此後不久,北齊這個禽獸王朝也迎來了他的滅亡,而作惡多端的昏君高緯,最終也落得個國滅身死的悲慘結局。
-
4 # 李厚何
讓我們先來看另一位地位比蘭陵王高長恭更尊崇的北齊皇族——任城王高湝說過些什麼。
北齊幼主高恆承光元年(公元577年),北周軍大舉進攻,北齊都城鄴城、晉陽都已陷落,北齊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和臨時稱帝圖存的安德王高延宗已經先後被俘,北齊大多數州郡縣都已陷落。當時駐守冀州的北齊實際開創者高歡第十個兒子、任城王高湝仍然起兵抗擊,結果戰敗被俘。北周主將齊王宇文憲說“任城王何苦至此”,他嚴肅回答“下官神武皇帝(高歡)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獨存,逢宗社顛覆,今日得死,無愧墳陵”。這番回答說明瞭一個事實,即在北齊滅亡這一年,高歡的15個兒子中只剩下高湝一人健在。
高歡死於東魏孝靜帝武定五年正月丙午(公元547年2月25日),此時距離北齊滅亡的577年不過三十年,因此許多當初追隨高歡立功的將領,如在晉陽城奮戰到最後的領軍大將軍鮮于世榮等,在這一年都健在,高湝被俘時不過虛歲四十,下面還有5個弟弟,怎會兄弟皆死,僅剩他一人?
我們看看他的十四個兄弟都怎麼死的。
長子高澄繼承了高歡的“霸府”,因為脾氣暴虐激怒家奴遭刺殺;次子高洋是北齊真正的開國皇帝,因患有嚴重精神病喜怒無常,34歲病死;第六子高演在高洋死後篡奪侄子高殷帝位並殺死高殷,自己當上皇帝,但因為殺侄篡位被母親譴責,揹負巨大精神壓力一年後去世;九子高湛參與哥哥高演的政變計劃,得手後本有意再發動政變推翻高演,但猶豫不決之際高演病死並主動將帝位傳給他,只要求他善待自己兒子高百年等七人。高湛因酒色無度在位四年而死,終年僅32歲。這是四個當了皇帝的兒子,其中兩人不得好死,一人患精神病,一人因酒色早早去世,四人均捲入殘酷的家族殺戮。
三子高浚、七子高渙北齊文宣帝天保九年(公元558年)被哥哥高洋殘酷殺害;四子高淹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被高湛毒死;五子高浟同年在一場政變中被政變者劫持,想立為皇帝,他大呼反抗被殺;八子高淯天保二年(公元551年)15歲病故;十一子高湜在廢帝高殷乾明元年(公元560年)因為哥哥高洋去世卻毫無悲痛之情、縱情聲色無度,遭到嫡母婁氏責打,重傷斃命;十二子高濟因見宗室屢屢被猜忌殺害患有精神病,總疑心皇帝要害自己,多次私逃並經常犯精神病,結果在天統五年(公元569年)因為說“計次第亦應到我”(如果殺害宗室是按照排行來算的話,看來快輪到我了),被高緯派人暗殺;十三子高凝是北齊皇族中智商最低的,王妃和倉頭(倉庫管理員)通姦他居然不知道,事發后王妃被殺,他被打了一百棍,後事不詳,但死於北齊滅亡之前;十四子高潤自幼被稱為神童,長大後見宗室間內鬥殘酷,嚇成了一個特別膽小謹慎的人,以至於有人對高湛誣告他要謀反高湛都不相信,武平六年(575年)32歲鬱鬱而終;幼子高洽天保五年(公元554年)13歲夭折。這些未曾當過皇帝的高歡兒子中,四人被猜忌殺害,一人在政變中意外死亡,一人被嫡母懲罰後意外死亡,一人被皇帝懲罰後不知所終,共七人“不得好死”。高歡十五個兒子中除了四個皇帝(兩個不得好死一個患精神病)和被敵人俘殺的高湝外只有八子高淯、十四子高潤和幼子高洽未死於宗室矛盾,且其中兩人死時未成年、一人被嚇得性情大變。
高歡的繼承人高澄有六子,蘭陵王高長恭是第三子。
長子高孝瑜因勸諫高湛,河清二年(563年)被後者毒死;次子高孝珩和高湝一起被北周俘虜,不久病死,僥倖躲過了北周對北齊皇族的屠殺;第四子高孝琬北齊武成帝天統二年(公元566年)因被高湛猜忌,遭殘酷殺害;第五子即高緯父子從鄴城逃跑時稱帝抵抗北周軍被俘的高延宗,後來被北周殺害;幼子高紹信北齊滅亡後被俘入長安,死於北周對北齊皇族的大屠殺。這六個兒子中有三人被高湛因猜忌殺害,僅幼子高紹信似乎未直接捲入北齊皇族惡鬥。
北齊開國皇帝高洋有七子。
長子即廢帝高殷,被叔叔高演篡位害死;次子高亮被過繼給八叔高淯,幸運躲過北齊皇族內訌,北齊滅亡後被俘入北周,死於邊地;第三子高彥理以下諸子均年幼,又在高演在位時被排斥到外地州郡,因此幸運躲過了高湛、高緯父子的迫害,在北齊滅亡後又因為高彥理的女兒被選為後周太子嬪妃得到善待,幸運地全部躲過了北周對北齊皇族的大屠殺。
看完這一長串名單我們不難發現,北齊雖然只有短短28年曆史,但皇族內部鬥爭非常殘酷,其中尤以高洋、高湛、高緯三人手段最為毒辣。高緯是高湛的兒子,本人又親歷了國破家亡的一幕,因此這兩人的兒子都輪不到“自家人”去殺,高洋七子中的六個幼子因為“迫害狂四人組”中手段相對最軟、且剛剛因害死高殷而飽受嫡母和良心譴責的高演“放了一碼”排斥到外地了事,反倒在“死亡率最高”的高湛時代躲過猜忌目光,而其餘高歡、高澄和高洋成年兒子,幾乎無一例外遭到在位皇帝的猜忌、迫害,其中稍有才能的絕大多數不得好死。
於是問題來了:身為高澄第三子、相貌堂堂、手握兵權且屢立戰功的蘭陵王高長恭,在高湛繼位時年剛滿30,聲威大震,名聞敵國,得將士死力,而他的君主卻是“迫害狂四人組”中手段最毒辣的高湛,您還想讓他如何?高長恭自己晚年聽說江淮間北齊和陳朝開戰,都惟恐再出任將帥立功,給自己招惹殺身之禍,說出“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的話,且故意有病不治,即便這樣仍不免被毒殺,臨死時王妃問“何不求見天顏”(怎麼不找皇帝求情分說),他答“天顏何由可見”(就是皇帝要殺我,見了豈不是更麻煩),飲藥而死,得以“贈太尉”,自己能夠體面安葬,家族也得以保全。他的墓碑光緒二十年(1894年)被發現,墓碑如王禮,刻“齊故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蘭陵忠武王碑”,碑陰還鐫刻了和他感情最深厚的弟弟高延宗所寫的悼亡詩,若他當初按照王妃的意思去申辯,後果可想而知。
-
5 # 木易楊0613
北齊全部都是神經病,並不是我對高瑋這個人有什麼厭惡,而是我對整個北齊都非常厭惡。
如果,你們翻閱一下歷史,就會發現北齊王朝是被所有人公認“禽獸王朝”,殺兄奪權在這個朝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每個皇帝都有著非常變態的喜好,一些字眼我都不能在這裡寫出來,說不定還會被直接和諧掉。
北齊皇帝高洋,這個人喜歡裸奔,並且還有女裝癖的愛好,嗜酒如命,暴戾成性。
有一次,喝的酩酊大醉。突然間就掏出一把刀子將身旁的寵妃給殺了。
後來想到自己還有一個宴會要去參加,就把妃子的頭給割了下來,揣到懷裡赴宴去了。
廢帝高殷本來是最正常的一個皇帝,只不過在位一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殺侄狂魔”高演給殺害了。
高演除了喜歡殺侄子以外,其他也沒什麼太大的缺點,只不過在位兩年就死掉了,之後的北齊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高殷死後就是高湛繼位,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北齊的政權多是在他們親兄弟之間來回爭奪。
高湛死後就是他的兒子高瑋,可謂是窮奢極欲,在皇城之內大型土木,據說晚上施工點亮的燭火,在十幾裡外都能夠看得到。
而且,自己在皇宮裡面還建了一個村莊,自己在裡面要飯,有的時候還在皇宮裡面開展集市,自己一會買一會賣,怎麼看都不像是正常人能夠辦出來的事情。
現在有一個成語叫做“玉體橫陳”就是這個人幹出來的,高瑋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妃子叫做馮小憐,平日裡更是上朝的時候都會抱著她。
說了這麼多,我們該知道高瑋為什麼要殺蘭陵王了嗎?
因為這家子人都是神經病。
之所以殺蘭陵王,根本和朝政局勢、功高蓋主沒有關係,只是因為有一次高瑋和蘭陵王聊天,高瑋說:“你打仗這麼拼命,一個閃失就追悔莫及,一定要注意危險啊。”
蘭陵王覺得高瑋在關心他,於是回答:“自己家的事,倒也沒害怕過。”
高瑋一聽心理不舒服了,這是我的事和你有啥關係,於是就直接一杯毒酒賜死了蘭陵王。
沒有什麼彎彎繞繞的,就是因為這家人都是神經病。
-
6 # 祗樹
蘭陵王,假面王者!臉上覆蓋一張面具,手持一把利刃,於萬軍叢中穿梭自如,趁敵人不備刺殺於無形。幾乎所有玩過農藥的人,都有過被蘭陵王支配的恐懼。
一年後,北周與北齊之間再度爆發邙山之戰,北周率軍攻打洛陽,北齊皇帝高湛(高長恭九叔、後主高緯的父親)派斛律光與高長恭救援。在這場戰役中,高長恭帶著500名騎兵,衝入北周10萬大軍的包圍,解了洛陽之圍。
隨後,高長恭又帶領援軍反擊北周軍隊,迫使北周棄城而逃。此戰過後,高長恭名聲大噪,成了北齊國內風光無兩的人物。
邙山之戰結束後,北齊後主高緯大擺慶功酒為高長恭接風。酒宴上正歡之際,舞姬在場上奏起了《蘭陵王破陣曲》,這首曲子,是士卒歌頌高長恭的勇猛而作。因此,當舞樂響起,高長恭滿心春風得意。
坐在主坐的後主高緯,卻皺起了眉頭,瞥了一眼高長恭之後,對他說道:
“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這句話的意思是:哥啊,你衝鋒陷陣那麼猛,深入敵營,可千萬要小心啊!萬一不小心閃了腰,嫂子可就歸我照顧了!
高緯的這番話,明面上是在關心高長恭,實則有意提醒他不要功高蓋主,還是低調為好。高長恭大概多喝了幾杯酒有些醉,只聽出皇上在誇他,沒聽明白更深層的意思。於是,高長恭連忙起座,回了句客套話:
“家事親切,不覺遂然。”翻譯過來就是:給自己家裡辦事,必須得用心啊!
此話一出,高緯當時就變了臉色——這個國家以後是我的,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敢說這是你的家事?你這分明就是想謀反!
當時,高緯雖然已經繼承了皇帝位,但他的父親太上皇高湛還活著。因此,儘管高緯對高長恭的話非常不滿,卻也沒表現出來,不過這個心結已經結下。高長恭看到高緯變了臉色,情知自己說錯了話,連忙閉嘴不再說話。
569年,高湛駕崩,高緯正式繼位。
高長恭知道自己功高蓋主,已經受到了高緯的猜忌。若是再在朝中當官,恐怕沒好日子。於是,主動上書皇帝高緯,稱自己有病,需要辭職回家休養,請求皇帝批准。
正常情況下,一個皇帝想要搞功高蓋主的將領,要麼將其罷官回家,要麼將其直接處死。
如今,高長恭主動請辭,高緯只需批准他的申請,免其官職即可。若有不放心,大不了等他失了兵權之後,再來個“陰的”就行了。可是,高緯並沒有這麼做,反而派他到江淮一帶駐防,繼續擔任原職。
573年7月底,北齊第一戰將兼左丞相斛律光被刺死;8月初,高長恭被任命為太保!太保是個怎樣的官職呢?大抵類似於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官職。這樣的官職,放在任何朝代,皇帝都不會讓非親近的人擔任。
高長恭甚至產生了錯覺:皇帝真的對我沒有芥蒂?
與此同時,高緯聽信小人讒言大肆屠戮忠臣,除了斛律光之外,高緯同母胞弟琅邪王高儼、大將軍厙狄伏連、徵西將軍斛律羨等人,都被高緯處死。北齊國內拿得出手的能臣武將,幾乎被高緯殺了個精光。
一時間,高長恭幾乎成了北齊國內僅存的“大將”。
從邙山之戰到高長恭被任命為太保,整整過去了十年。在這十年裡,高長恭的功勞不斷累積,在為官處事上,他也變得愈加小心。有時候,高長恭不得不詛咒自己得大病,以便請個病假逃避高緯安排的軍事行動。
高長恭的處處謹慎,與高緯的步步加封,似乎在印證司馬遷評價白起的那句話:
“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言外之意,“功”高到一定程度,就會死。
公元574年4月底,北周遣使出訪北齊。北齊使者這一次前來,具體所為何事,已經不得而知,或許是商量罷兵言和、或許是商量互通有無。
北周使者走後,北齊後主高緯派御醫送了一壺酒給高長恭,毫無疑問,這是一壺毒酒。高長恭看到這壺酒,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自己大概是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便哭著對老婆鄭氏說道:
“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高長恭說:我對皇帝忠心耿耿,為什麼要毒死我呢?
說完這句話,高長恭端起酒杯,將鴆酒一飲而盡。夫人鄭氏帶著哭腔,與家僕演奏一曲《蘭陵王入陣曲》,看著他緩緩而終。
蘭陵王高長恭死後,北周大舉進攻北齊,3年後,北齊滅亡,後主高緯被活捉。
公元577年,高緯被北周大丞相楊堅賜死。高緯臨行刑之前,楊堅輕蔑地對他說:“你要是不殺高長恭,我哪有機會捉到你?”
唉!可嘆,高長恭臨死前那句“忠以事上,何辜於天”,道出多少忠臣士子絕望之心?否則,以北齊的國力,北周絕不可能在3年內滅之。
-
7 # 史論縱橫
電視劇《蘭陵王》的熱播,讓更多的人熟悉了蘭陵王高長恭這個人物,高長恭作為一個驍勇善戰的將領最終竟是死於自己的皇帝高緯之手。
而在當時的情況下,北齊的境況岌岌可危,四面楚歌,那作為皇帝的高緯,為什麼一定要殺了當時北齊的保護神高長恭呢?
北齊蘭陵王,在歷史上究竟是個什麼形象?蘭陵王原名高肅,字長恭,是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但是因為他的生母地位低微,早年時高長恭並沒有得到重用。
直到19歲的時候,高長恭才受封為蘭陵王,但皇帝也一直沒有對他委以重任。後來孝昭帝高演繼位,高長恭才得到了高演的器重,軍事才能也由此得到了展現。比較有名的戰役就是金墉解圍。
河清三年,北周軍隊進攻北齊,高長恭帶領五百騎兵衝入北周軍隊的包圍圈,一路殺至金墉城下,但由於高長恭帶著面具,城中守兵不敢確定是不是高長恭本人,後來高長恭摘下面具,城中之人才相信他。
這主要是因為,傳說蘭陵王高長恭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相貌俊美,面若好女,性格溫和,因為他的長相太過俊美,沒有威懾力,在戰場上時高長恭便會戴上面具,所以高長恭一摘面具,大家一看,哇,這麼帥的將領那一定就是高長恭了。
由於高長恭的到來,守城軍如有神助,很快擊敗了北周的軍隊,據記載,北周軍狼狽而逃,從邙山到谷水之間三十里路的距離,都是北周士兵丟下的兵器甲冑。高長恭也就因此一戰成名,北周的士兵聽到他的名字,便會嚇得瑟瑟發抖。
士兵們為了讚頌蘭陵王高長恭的英勇,便做了一首《蘭陵王入陣曲》。但也就是這首曲子,讓高長恭陷入了君主的猜忌。
北齊後主高緯為什麼一定要殺蘭陵王?說來說去,蘭陵王就是犯了皇帝最忌諱的事——功高蓋主。蘭陵王經過多次戰役,在軍中和百姓心中威望都很高。許多百姓和士兵只知道蘭陵王,不知道北齊王。這讓身為皇帝的高緯十分不爽。
直到有一次,高緯詢問高長恭,邙山之戰,敵軍之中那麼危險,你要是不小心出了意外怎麼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即家事,我沒有想過那麼多。其實這話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只是一個將領表達自己為了國家可以不顧生死。但在皇帝高緯看來,這蘭陵王分明是有反叛之心,想把齊國國事變成自己的家事。再加上高緯聽到將士們傳唱的《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更加忌憚了,認為高長恭很有可能反叛,便想除掉他。
所以在武平四年五月,高緯派人向高長恭送去毒酒,高長恭飲鴆而死。死前他曾對王妃鄭氏說,我對國家如此的忠心,皇帝為什麼要賜我毒酒呢?時年三十三歲的高長恭懷著滿腹的冤屈就這樣死了。
高長恭一死,北周的機會也就來了。三年之後,北周軍隊攻破大齊都城,高緯逃跑的時候被捉,之後被殺。
高緯明知道蘭陵王的作用為什麼執意殺他,不考慮江山社稷嗎?高緯此人,昏庸無道。《北齊書》記載:“過庭所聞,莫非不軌不物。輔之以中宮妳韞,屬之以麗色淫聲,縱韝紲之娛,恣朋淫之好。”大概就是說,高緯宮中所放置的,都是些違禁之物,不僅騎馬溜鷹,不務正業,而且還十分好色。
“玉體橫陳”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說的就是高緯讓自己的寵妃馮小憐光著身子躺在案桌上,高緯一邊聽大臣彙報政務,一邊欣賞著美色。可見有多荒唐了。
據記載,高緯曾經將人綁了和蠍子放在一起,看見人被蠍子蟄的痛苦嚎叫,竟覺得十分開心,並以此為樂。
就這樣的一位皇帝,心中盡是享受玩樂,沒有半點江山社稷,又哪裡會考慮殺了蘭陵王之後會給國家帶來什麼災難呢?所以北齊滅亡在高緯手裡,也真是一點也不冤。
只是可惜了高長恭,一心為國,卻含冤而死,還死於高緯這樣的昏君手下。真是替他覺得不值得啊!
-
8 # 歷史中簡堂搜史君
北齊是東魏權臣高歡開始打下基礎的,整個北齊的皇帝大多都是荒淫無度的,所以像蘭陵王這樣的有才的人註定沒什麼好下場。自己的堂弟高緯在沒坐上皇位時就看他不順眼了,將高長恭賜死只是早晚的事。
一、蘭陵王蘭陵王高長恭可能好很多人都不瞭解,但是我這麼一說肯定有人反駁,因為他們會說前幾年電視劇《蘭陵王》很火,所以大家對蘭陵王都會有些瞭解,就是那個帥帥的,打仗戴著個鬼面具,還很厲害。形象可能和真正的歷史沒有很大的出入,但是真正的歷史和電視劇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高長恭老爹高澄雖然是皇帝,但是老爹高澄被一個廚子戲劇性的結果後,但是上位後的並不是高長恭或者高長恭的其他兄弟,而是他們的叔叔高洋。這也就預兆了高長恭日後的生活絕對不好過。
本來是高長恭一脈的皇位,成了自己叔叔的,說是一家人,但最後皇位肯定輪不回他們這一脈的。
二、邙山之戰埋禍根高長恭可以說是北齊少有的大將了,邙山之戰中高長恭帶領精銳部隊解圍,一張面具,一匹駿馬在幾萬大軍中殺個幾進幾齣。在士兵們看來,自己追隨了一個英明神武的將軍,在百姓看來有一個戰神一般的人能保護自己,能讓自己的國家能有個安穩的環境。
但是真正的掌權者,還有身為太子的高緯就十分忌憚,自古以來都有“功高蓋主”這個說法,如果將軍或者大臣功高蓋主最後的結果只有三種,第一種裝傻充楞,以躲避禍患,但這種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少之又少。第二種就是自己隱忍,但是最後依舊逃不過皇帝的忌憚之心,下場不用說最後還是要被皇帝解決的。第三種結果就是造反,徹底幹掉那個看自己不順眼的皇帝,自己上位,南齊皇帝蕭道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邙山之戰在任何人來看都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高長恭也因為此戰一戰成名。有人歡喜有人憂心,高長恭雖然說是皇室,但終究不是那種能走正常渠道上位的,能上位的高緯自然就看不慣一個旁系,在全中國人面前這麼風光,就說:“長恭老哥,您這戰力非凡,但是就帶著這麼點人,橫衝直撞進周軍中,不怕出不來,讓我大齊顏面掃地啊!”高長恭就說:“國家的事,就跟家事一樣,所以老哥我心急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高緯就覺得這大齊的家業以後是我高緯的,你高長恭這麼說搞得好像以後你是這大齊皇帝一樣。這就給高長恭埋下禍根到了。
其實我們從高緯提的問題就可以看出來,高緯提的問題是個白痴問題,什麼叫人家高長恭心急,人家再心急還不是為了你和你老爹,也怪不的最後北齊的家業敗在高緯手裡。
蘭陵王之死對於蘭陵王之死是否是真的因為功高蓋主我還真不確定,但是蘭陵王高長恭是真的被高緯一杯毒酒給賜死的這個毫無疑問。
前面有一篇寫了北齊豔后馮小憐,當年高長恭極有可能也一度被迷惑,在大殿之上高緯的奇葩做法,用自己妃子馮小憐的“表演”來換取大臣的金錢。
這些大臣幾乎都是有賊心,沒賊膽,所以直接拿高長恭開刀了。
這個原因我們也不仔細追究了,但是高長恭的死一定和高緯看他不順眼有關,這個毫無疑問。
高緯為啥在北齊風雨飄搖時處死高長恭?我個人的看法就是高緯認為高長恭的名聲比他大,如果造反自己根本無力抵抗,而北周始終是外患,高緯認為高長恭這個內憂比外患要嚴重,寧可在自己手裡毀了北齊,也不能落在高長恭手裡。
-
9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很簡單,因為高緯是個神經病啊,不只他是神經病,北齊姓高那一家凡是嫡系繼承皇位的都是神經病加虐待狂!雖說歷史上各朝代都會有些無道昏君,但像北齊這樣代代皇帝都讓人一言難盡的實在少見,只能說是他們家基因有問題了。
順便說句,說出“為後不如為娼樂”的胡太后,就是後主高緯的親媽,北齊滅亡後帶著兒媳婦,也就是高緯的老婆開起了青樓,有太后和皇后做鎮,青樓生意特別好。
高家旁支稍微好點,雖然也有神經病,但好歹還有幾個正常人。
比如說蘭陵王高長恭,不但長得姿容絕世,被視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還很能打戰。最重要的是他在高家那一窩子中是個三觀超正的人,跟祖父高歡、老爸高澄、堂弟高緯、叔叔高湛、高洋、高演比起來,他就像朵白蓮花似的。
他好看到什麼程度呢?上戰場的時候必須得戴個猙獰的面具威懾敵人。
北齊是577年玩完的,高長恭是573年被鴆死的,而一個朝代的滅亡肯定不是立刻發生的,也就是說,高緯賜死高長恭時北齊已經露出快要玩完的跡象了!
按照正常邏輯,這時候巴不得多有幾個能打戰的大將,哪怕註定要滅亡,該掙扎的時候還是要掙扎一下嘛,怎麼還能把大將給毒殺了?!
只能說我們這些正常人,根本理解不了神經病的腦回路!
而且高緯的理由很奇葩,“因言國事即家事而獲罪”,啥意思呢?
話說564年的時候,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圍困(就是後來禪讓了帝位給楊堅的那個北周),當時北齊的皇帝是高緯的老爸高湛,趕緊調兵遣將救洛陽。
美男子蘭陵王悍不畏死,帶著500騎兵就這麼衝入北周千軍萬馬中!左衝右突殺到洛陽城下,帶動援軍和守軍前後攻擊,殺退了北周大軍!第一次看到這段歷史時我是不怎麼相信的,以為是種誇張的形容,但後來在很多書籍中都看到過,“500”這個數字是有明確記載的!
這種猛人,世所罕見!他的美,世上少有;他的強,更是世上少有。
此戰發生的時候,高緯只有8歲,高長恭有23歲,可能是總聽身邊的人提起此事,高緯某次就問高長恭說“你衝鋒陷陣的時候,不擔心發生意外嗎?”高長恭說“國事即家事,我不害怕”。
他會這麼說也很好理解,類似於領導慰問員工的時候,員工們表態說我愛企業如家,再苦再累都不怕。
但高緯不是這麼理解的,他覺得高長恭這是把北齊當成自己家的了。。。。。。其實就算高長恭真是這個意思,那也沒錯呀,他姓高,北齊不就是高家的?
不過,我認為就算高長恭沒說過這句話,高緯還是會找理由弄死他,因為和高長恭比起來,他就是個渣渣,正常或不正常的人肯定都喜歡高長恭而不喜歡他!他除了會把馮小憐果體擺出來收門票錢,還有什麼本事?
而且高長恭也有繼承皇位的資格,高緯有自知之明,怕哪天睡夢中就被踢下寶座,趕緊先下手為強!北齊滅亡不滅亡是以後的事兒,眼前先把皇位保住再說。
當然啦,從高長恭毫不反抗就喝下毒酒來看,他是真沒有不臣之心,從沒想過奪取皇位,他對北齊的“忠”毋庸置疑!
《蘭陵王入陣曲》千年流傳,蘭陵王之死令人痛惜!從他個人角度來看,是一種天大的冤屈。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除非之後他宰了高緯自己當皇帝,重振朝綱,否則他的死加速了北齊的滅亡,是一件好事。
畢竟像北齊高家這樣的禽獸皇室,滅亡得越快越好。
-
10 # 南方鵬
蘭陵王高長恭的下場早已註定,作為篡位成風兼精神有問題的家族,高家殘刻、亂倫、殺人是家常便飯,不但殺外人,更熱衷於殺自家骨肉,幾代的皇位就是這樣殺出來,又殺又搶得以上位,所以,對家族中有傑出本領的人更是忌憚,而沒有真才實學,阿諛奉承的人因為沒有威脅,倒得以居高位,享富貴,如前“八貴”和後“三貴”。
高長恭也有不謹慎的地方,北齊北周的邙山之戰,本來是周勝齊敗,在斛律光和高長恭的加入下,局勢漸漸扭轉,終於打敗北周,搶回失地,此役讓將士們士氣大振,編了戰歌《蘭陵王入陣曲》歌頌他,後主聽了不爽,又假意勸導他說以後作戰不要那麼拼了,皇室貴胄的不值。高長恭隨口回說,這是我的家事,我不出力誰出力?無意間捅了高家最敏感的傷疤,被高緯記在心上。
-
11 # 靈楓歷史閣
因為蘭陵王不好美色。高緯的父親曾給蘭陵王送了20個女人,但蘭陵王只挑了1個。高緯:連女人都不要,必有壞心思。
蘭陵王高長恭,是中國4大美男之一。
他長相柔美、酷似女人,卻是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然而,他的結局卻讓人非常惋惜。
在北齊衰落的情況下,作為軍中唯一的棟樑,他卻被皇帝高緯賜了一杯毒酒。
在影視劇中,北齊皇帝高湛,利用蘭陵王的優秀,來磨練太子高緯,搞得高緯終日惶惶不安,然後殺父奪位。
在這個過程中,蘭陵王立下赫赫戰功,聲望越來越高。
高緯很害怕,而他的妃子,對蘭陵王愛而不得,因愛生恨,便用幾句枕邊風,讓丈夫給這位北齊戰神賜了一杯毒酒。
一代戰神,就這樣死於女人的算計、君王的猜忌之中。
只不過,真實的歷史中,蘭陵王的死因和經歷,比影視劇還要曲折許多。
藝術源自生活,蘭陵王的曲折人生告訴我們,別和笨人來往
蘭陵王,本名高長恭。
他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孫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從血緣關係來看,他是高緯的堂哥。
年少時,高長恭並不受重視,只是零零散散地當著地方官。
高湛繼位後,高長恭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帶兵打仗,並且名聲大震,逐漸成為北齊的戰神,軍隊中的核心人物。
公元563年,高長恭在擊退突厥的戰爭中,名聲大震。
公元564年,邙山之戰,高長恭帶著500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救下了被圍困的金墉城。北周軍隊丟盔棄甲,放棄營帳逃竄。
這一戰,是高長恭創造的奇蹟,戰士們為了歌頌他的戰績,自發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
此後,高長恭幾乎成為了與斛律光並列的北齊核心將領。
他成了常勝將軍,無論是面對北周還是突厥,只要高長恭在,基本上穩操勝券。
而因為軍功不斷,高長恭也接連晉封,被冊封為大司馬、太保、鉅鹿郡公、長樂郡公、樂平郡公、高陽郡公……
然而,高湛越喜歡高長恭,太子高緯就越慌張。
他忍不住擔心,父皇如此寵幸堂兄,未來是不是要把皇位傳給他?
按理說,皇位傳給太子是天經地義,但北齊皇位的傳承,實在是太混亂了,兄終弟及、父死堂侄繼承的先例也不是沒有。
因此,高緯對高長恭的忌憚,也不能稱之為“被害妄想症”。
而讓高緯對高長恭恨之入骨的,其實是一件小事。
北齊皇室的私生活都比較亂,但高長恭是個例外。
他的府上,只有一個王妃,連妾室都沒有。
一次,皇帝高湛認為他的府上太冷清,便直接讓人給他送去了20個小妾。
高長恭挑了很久,最後,左思右想,留下了1個,其他都送了回去。
他是真的不喜歡女色,只是,皇帝賞賜了20個女人,他若是一個都不要,全部送回去,會顯得很傲慢,所以,他才勉強收了1個。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武成賞其功,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
豈料,這件事在高緯眼中,就成了“韜光養晦”的代名詞。
他認為,高長恭居然連女人都不要,肯定是有更大的圖謀。
公元565年,皇帝高湛主動退位,當了太上皇。他把皇位傳給兒子高緯,而當上皇帝后的高緯,在小人的挑唆下,對高長恭越來越忌憚。
公元572年,高緯聽信讒言,認為大將斛律光有謀反之心,設計把斛律光引入宮殺死。
此後,他昭告天下,斛律光謀反,將斛律光全家滿門抄斬。
《北齊書》:頃之,光至,引入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於是下詔稱光謀反,今已伏法,其餘家口並不須問。尋而發詔,盡滅其族。
斛律光死後,高長恭就成了北齊唯一能打勝仗的將領。
按理說,他應該被當成神一樣供奉起來。
畢竟,此時的北齊,內憂外患,北周還虎視眈眈,籌謀著什麼時候吞併了北齊。
但皇帝高緯卻在這個節骨眼上,直接派人給高長恭送去了一杯毒酒。
高長恭看著毒酒,心中悲憤:“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從未辜負皇帝,居然要賞賜我毒酒!”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範飲以毒藥。長恭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
但他是忠誠的,並沒有抗命。
他囑咐好身後事,燒掉一堆欠條,然後坦然赴死。
而他選擇赴死時,之前留下的小妾不知所蹤,身邊只有正妻鄭妃相伴。
北齊戰神,就這樣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實在令人唏噓。
不過,拋開感情因素和國家存亡的危機,高緯殺掉蘭陵王,也不算沒有理由。
其一,蘭陵王具有繼位可能性,現實地威脅到了皇位。
北齊一共就延續了20多年,中間換了五六個皇帝,其中父死子繼的很少,多得是兄弟繼承皇位、叔叔搶侄子皇位的事情。
皇位更替規則非常不穩定,而高緯又沒什麼能力,陷入恐慌之中也在所難免。
蘭陵王高長恭,具備純正的皇室血脈,他要當皇帝完全可行,並沒有其他朝代那麼大的阻力。
和高緯相比,蘭陵王為人謙遜、軍功赫赫,在邙山之戰後,就成了戰士們心中的戰神,在軍中可謂一呼百應。
在這種狀況下,就算高緯手中握有兵符,將士們也未必會聽從他的調遣。
功高蓋主,懷璧其罪。
這樣的高長恭,在其他朝代也很難得到善終,更不要提混亂的北齊了。
其二,天降異象,民間傳言是明主未歸位,期待蘭陵王繼位
古人非常相信天象之說,王朝更替、皇帝之間的更替每每都會天降異象,皇帝不仁、難當大任也會有異象出現。
公元565年,高湛退位當太上皇,就是因為有慧星出現,為了迎合天象之說。
然而,退位後,異象並沒有消失。
在接下來的兩三年裡,類似的異象時有發生。
《隋書》:四年(公元568年)六月,彗星見東井。佔曰:“大亂,國易政。”七月,字星見房心,白如粉絮,大如鬥,東行。……(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十二月辛丑(十二月初十),日食歲星。佔曰:“有亡國。”
因為這些異象,民間紛紛傳言,這是明主還沒有歸位。
這種傳言無疑是在宣告:高緯不是明主,高長恭才是明主。
一個同時具備天象、民心、軍功、身份的高長恭,怎麼可能讓高緯放心。
高緯要想牢牢坐穩皇位,就一定會殺了高長恭,哪怕這個選擇很愚蠢,但他本身就是個沒什麼能力的人。
其三,蘭陵王獨愛漢文化,與北齊的寵臣們格格不入。
北齊上層的掌權人士,分為鮮卑化漢人和鮮卑諸胡。
高家是鮮卑化漢人,即原本是漢人,但因為長期與鮮卑人雜居,在生活習慣上向鮮卑族靠近了,只是依然還保留了漢人的部分習慣。
而鮮卑諸胡,雖然也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從內心抵制漢文化的。
在這樣一群人中,高長恭顯得格外異類。
他雖然武功很高,卻對文學藝術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尤其是漢文化。
他喜歡結交文人,吟詩作對,還喜歡漢文化中的諸多娛樂活動,比如投壺。
《顏氏家訓》卷第七《雜藝第十九》:投壺之禮,近世愈精,至鄴以來,亦見廣寧、蘭陵諸王,有此校具。
就連在婚姻方面,蘭陵王的王妃,也是北方漢人的一等門閥滎陽鄭氏。
這樣的蘭陵王,太過清高,與北齊的上層官員明顯格格不入。
這種“不合群”的後果就是,他在北齊上層幾乎不會有可真心結交的朋友。
像陸令萱等諂媚小人,為了向高緯示好,會陷害蘭陵王,時不時吹點邪風。而一般的官員為了自保,也不會幫著蘭陵王說話。
也正是因此,高長恭在看到高緯給自己送毒藥時,半點想要解釋的心都沒有。
因為,不管他怎麼解釋,都不會有人幫他說一句話,而高緯也不會聽。
其四,高緯是個無能皇帝,分不清楚輕重緩急。
混亂的北齊,說實話,沒幾個皇帝是正常的。
他們要麼要麼荒淫無道,要麼殘虐嗜殺。
就拿高湛來說,他安於享樂,在個人生活上非常荒淫奢侈,在哥哥高演死後,直接逼迫嫂子李祖娥當自己的女人,還讓嫂子為自己生下了女兒。
但高湛在北齊皇帝中,還算不錯的,至少他還有君王的度量,能夠讓文武百官都發揮作用。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高湛懂得利用聯姻籠絡武將,多次和段氏、斛律家族聯姻。
可是高緯這個人,繼承了父親的荒淫,為了馮淑妃不顧朝政、不理會軍事,甚至還玩上了比“烽火戲諸侯”更過火的事情。
他帶著馮淑妃去前線,馮淑妃梳妝打扮不來,高湛就讓將士們等著不許開戰,硬生生貽誤戰機。
而在朝政大事上,高緯完全沒有手腕,不能令朝臣臣服,也不懂得御人,感覺自己控制不住了就直接殺,全然不顧北齊的生死存亡。
斛律光、高長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他處死的。
其實,高長恭一直明白自己的功高震主,也懂得他過於清高會給自己引來禍患。
他也做了很多自保的工作。
比如,為了讓皇帝可以打消顧慮,高長恭曾經主動貪汙,自爆缺點。
《北齊書》:其屬尉相願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願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於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
但是,高長恭的自保,高湛是聰明人,能心領神會。
可高緯卻無法明白其中的玄機。
到了後期,高長恭只能菜採取更加消極的辦法來自保,即有病不醫治,想要把自己的身體拖垮,好讓高緯放心。
可即便這樣,蘭陵王也沒有逃過一杯毒酒的宿命。
真可謂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高緯賜死蘭陵王后,還美滋滋用他之前自爆的“貪墨”,給他加了一重汙點。
說真的,如果我是蘭陵王,還講什麼君臣之道,直接取而代之。
因為一個想要你命的人,不會因為你的步步退讓而有所收斂。
相反,他只會沾沾自喜,認為你是個好捏的柿子,然後變本加厲,得寸進尺。
面對危險最有效的辦法,不是逃避,而是幹掉危險本身。
-
12 # 正史漫談
蘭陵王高長恭被殺的背後,既有封建皇權的普遍性規律,也有特殊的時代特徵。
第一,功高震主的鐵律。
這一點無需過多解釋,封建皇權高度排他,任何對皇帝構成威脅、或者有可能對其構成威脅的人,都逃不過被針對、清除的命運。因此,在歷朝歷代,戰功、名聲往往是柄雙刃劍,在成就一個人的同時,也會成為他走向災難的根源。
高長恭有兩個身份:其一是北齊宗室藩王,其二是北齊名將。
高長恭是高歡之孫、高澄之子,在19歲時被堂弟、北齊廢帝高殷封為蘭陵王,並升遷至幷州刺史;同年,高歡的第六子高演奪位,高長恭得到進一步重用,官封中領軍,加開府儀同三司;下一年,高演之弟高湛即位,高長恭繼續官運亨通,被授予持節都督幷州諸軍事、幷州刺史等職。
而高長恭得以揚名立萬,源於公元564年的一場關鍵之戰。
公元564年,北周權臣宇文護徵召十餘萬大軍進攻北齊,進攻重點為對方在中原的軍事支點、曾經爆發過數次大決戰的洛陽。
初期,北周勢頭兇橫,迅速對洛陽形成合圍,但由於這裡高城堅壘、被苦心經營多年,經過30天的圍攻仍頑抗不下。由於洛陽至關重要,北齊也派出了有生力量前去救援。
最初,領軍人是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但遺憾的是,由於畏懼北周的強大,二人按兵不動,只是遠遠眺望在重圍中頑強抵抗的洛陽城。關鍵時刻,高湛派出時任幷州刺史段韶火速救場。
在段韶的策劃下,北齊援軍採取了先佯敗後撤、隨後騎兵突擊的戰術,一舉擊潰了北周軍隊。戰鬥中,高長恭帶領五百名騎兵率先衝破包圍圈,抵達洛陽外圍的金墉城下。
經過此戰,高長恭名利雙收:在朝廷層面,他被任命為尚書令;在軍隊中,被那些崇拜勇者的將士們頂禮膜拜,甚至誕生了專門謳歌其戰場英姿的《蘭陵王入陣曲》。接下來,高長恭連同段韶、斛律光,成了北齊軍隊的三大招牌。
公元565年,高湛禪讓於皇太子高緯;公元569年,年僅32歲的高湛去世,13歲的高緯全面掌權。這個年輕的皇帝,堪稱北齊皇室的又一位奇葩。
一方面,他性格內向,且極端敏感,很少與大臣面對面交談;在另一方面,他卻荒淫無道、貪戀女色、信任奸佞。在這種自卑、自我混合性格的趨勢下,他大肆屠殺有可能威脅自己的宗室藩王、功臣宿將,博陵王高濟、琅琊王高儼、丞相斛律光等人先後死於非命,在軍隊中極有威望、還曾聲稱“國事就是家事”的蘭陵王高長恭自然也難逃一死,被他派人毒殺。
第二,同室操戈的時代風氣。
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給人一種空前混亂的感覺,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當初西晉的迅速崩潰,本質上是長期以來各類矛盾的總爆發,傳統的政治模式、思想理論已經無法解決複雜的政治、經濟、階級、民族融合等問題,曾經的大一統帝國由此再度分裂;
然而,舊的體制已然不符合現實需要,但新的體系卻未及時成型,整個社會由此進入了一個長時間的混沌期。體現在政治層面,就是統治者無法建立能夠有效解決現實問題的制度,只能依靠武力、權術維持一時的平衡;但這種方式顯然無法維繫政權的長治久安。同時,許多勢力依靠武力奪取政權,他們的家族子弟缺少系統教育,屢屢誕生昏君、暴君。
由於上述時代背景,那個時期的政權更迭尤其頻繁,在皇室內部,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情況屢見不鮮。
比如,當初的南朝宋時期,劉義符被輔國大臣廢除、殺害。劉義隆賜死弟弟劉義康,卻被自己的劉劭弒殺。隨後的劉劭更是大肆清除宗室,沒多久就被武陵王劉駿推翻。劉駿也不是個善茬,先後殺掉南平王劉鑠、竟陵王劉誕、武昌王劉渾、海陵王劉休茂等。隨後的劉子業更是登峰造極,他肆意殘殺、凌辱劉氏宗室,結果被湘東王劉彧取而代之;但劉彧在位後,則也殺掉了、劉休仁、劉休祐、劉褘、劉休若等數十位劉氏宗親......
劉宋自毀長城,被大將蕭道成篡奪,但南朝齊也好不到哪兒去。齊武帝蕭賾曾派兵鎮壓自己的第四子蕭子響;蕭賾死後,蕭道成的侄子蕭鸞受命輔佐皇太孫蕭昭業,但他卻悍然殺害了蕭昭業及其兄弟蕭昭文,自立為帝,隨後將蕭道成、蕭賾子孫幾乎屠戮殆盡......
南朝混亂如此,北朝也不消停,北魏奠基者拓跋珪被自己的二兒子拓跋紹弒殺,隨後長子拓跋嗣誅殺弟弟;一代雄主拓跋燾逼死了太子拓跋晃,卻被手下弒殺......
至於北齊,則有著臭名昭著的“禽獸王朝”之稱,自相殘殺是他們的習慣、荒淫無道是他們的傳統。
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縱慾酗酒、殘暴濫殺、行為荒誕,毒死了叔父高嶽,在34歲時就暴斃而死;
高演作為高洋的親弟弟,受遺詔照顧高殷,但沒過一年就廢除、殺害了侄子,自立為帝;但就在下一年他就病死,為了保住兒子高百年的性命,他傳位與九弟高湛;
然而,高湛還是步上了哥哥的後塵、殺害了親侄子高百年;四最終他也因酒色過度而死,年僅32歲。
作為高湛之子,高緯完美繼承了家族的荒淫、殘暴基因,他殺害叔叔高長恭,也就顯得並不稀奇。若不是因為一代代帝王比賽似的擺爛,依靠北齊實力之強、人才之多,怎可能那麼快被北周滅亡?
回覆列表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繼晉朝以後的又一段亂世。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替,是極為頻繁的。
南朝就有劉宋、南齊、南樑、南陳四朝,而北朝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和北周、北齊。蘭陵王就是北齊的宗室子弟,而隋文帝楊堅則是北周人。
在南北朝對峙期間,總的來說北朝的整體實力是大於南朝的。可是由於南朝也依次呈現東西對峙之勢,比如東魏和西魏的對峙,北齊和北周的對峙等等,所以使得南方和北方的政權基本呈現出一個平衡的狀態。
再加上北齊皇帝的昏庸,可以說,北周滅北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北齊之所以能夠拖延自己滅亡的時間,都是因為一個人,蘭陵王。
先說文宣帝高洋,這個人是北齊名義上的開國皇帝,在位前期還算正常(所謂的前期其實也就是前幾年,因為高洋就活了31歲),但是到了其在位中後期就開始荒淫無度了,因此他很短命,享年31歲。至於死因嘛,懂得都懂。
高演死後,傳位給弟弟高湛,其目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兒子高百年,只是沒想到高湛即位以後,還是把高演的兒子殺死了。
高湛即位以後,比前面的皇帝都不如,前面的皇帝在一開始還裝一下,體恤民情,高湛卻不裝了,攤牌了,直接就荒淫無度起來。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他32歲死亡,死因沉迷酒色。
就說一個典故,玉體橫陳,講的是高緯將自己的妃子供給大臣欣賞的事情,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總而言之,縱觀北齊的這麼幾個皇帝,你就會發現,他們完全是把皇帝位置當成了兒戲。說篡位就篡位,以至於傳了那麼多代,都是同代在爭奪皇位(實際上北周也差不多,但是誰讓北周出了箇中興之主呢)。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高緯對高長恭妒忌不已,以至於在北周如此強大的前提下,高緯還是要將高長恭給殺了。
結束語北齊的皇帝都這麼昏庸,滅亡也是預料之中的事,再厚的家底,也經不住這麼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