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拍客張光林
-
2 # 度可以
如此多的攝影師們都對此發表了正確的論述。都說的很經典都有道理。我也忍不住前來蹭蹭熱鬧,刷刷存在感,說說攝影小白的我的看法。
是的,前後都重要。
前期是攝影基礎,後期是攝影的提升。
前期是風吹日晒,後期是電腦的暢遊。
前期是行萬里路,後期是讀的萬卷書。
前期是乾的苦活,後期是錦上的添花。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誇讚前期攝影的,有表彰後期P圖的;有誇攝影器材至上的,有美譽後期是在創作。小白的我覺得都是正確的觀點。
我以為,攝影的初衷就是寫實主義,就是映像的記錄,前期拍攝有缺陷的“作品”後期來彌補。而真正的作品是不需要後期彌補的,膠片攝影時代後期僅僅是曝光+1+2-1-2絕無其他。
我認為,適當的修圖有必要,是美化,而不是誇張。過度的P圖沒必要,攝影作品失去了本真,不如去學畫畫;畫家的作品太寫真了不如去學攝影。什麼禪意什麼朦朧什麼佛系攝影不過是博眼球的說辭罷了。
我見過,山巔之鑾沒有太陽只有雲海,有一個大師可以P一個日出東方雲海翻騰的大作。曰,二次創作,佩服。
如果是,後期製作敵過前期攝影。那麼,單反無反相機都該壽終正寢了,攝影作品僅僅二次創作就沒有前的期動力了。這樣以來攝影圖片會逐步枯靡的。老老實實做攝影前期與時俱進學攝影后期潤色是我的努力方向。
我無意讚美和唾棄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僅僅是為了作業而寫,或許得罪冒犯哪位了,抱歉!
-
3 # 雲上看峰
初學者在剛開始接觸攝影時,一定會聽到不少關於前期後期誰更重要的爭論。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攝影都是三分拍七分修,也有不少的人認為攝影前期都沒有將照片拍好,即使在強大的後期也是無法彌補的。
然而,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前提:審美修養。這個“審美修養”包括但不限於色感、構圖、虛實、明暗、情感表達等一些主觀因素。說起來玄而又玄,實際操作上,就是多閱讀好的作品提高眼界,電影,繪畫,攝影作品甚至音樂,都值得我們是學習和研究,最後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第二,無論是愛好者還是商業攝影出作品都要考慮出品效率。這個“效率”就是創作過程的操作指南。舉2個例子:
(1)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模特的一縷髮絲突然落下遮住了眼球,你是選擇重拍一張?還是通過後期手段把頭髮修掉?很明顯,讓模特把頭髮撩上去再拍一張即可。這就是效率。
(2)汽車廣告專案,創意需要汽車漆面顏色要跟隨模特著裝顏色保持一致,以此來體現該產品的活力動感,那是否要把該車型所有的顏色都開過來拍一遍呢?很明顯,如此大費周章,作為商業攝影,你還掙什麼錢?當然是車只拍一遍,後期換色啊。這就是效率。
綜上所述,攝影領域的前後期就像人的兩條腿,相輔相成,相互成就。即便是初學階段有所側重,到了後期兩方面也會互相穿插融合,取長補短的。因為,前後期本就是一體。
當然,前後 期的實際應用遠不止這些,實際拍攝活動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因地制宜,因材制宜,達到最高效率和最優結果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嘛”。
-
4 # 畫說攝影
攝影作品的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是完成一幅攝影作品不可或缺的兩個階段,沒有前期的拍攝,後期製作就無從談起,沒有後期的最後完成,就談不上最終的作品。
可以這樣形容,前期拍攝只是我們採集來的食材,如果沒有後期的加工烹飪,就不可能成為一道珍饈大餐。前期拍攝的,只能算作是素材,必須要經過後期的剪裁、調色、調對比度、亮度,以及進行藝術潤色,最終才能成為一幅賞心悅目的作品。
有人常常標榜自已的相機如何的高階,攝影技藝是如何地高超,作品可以從相機直出,而無需後期製作。數碼相機的拍攝格式中,有一種格式叫RAW格式,這是一個英文單詞,意思是生牛肉。用生牛肉來形容這個格式非常恰當,因為RAW是一種未經壓縮,未經任何處理的原始圖片格式,就像是一塊生牛肉。其實從相機內出來的所有作品,都是不成熟的,都是生牛肉或壓縮的生牛肉,如果不經過後期的加工,是不可能為人所食的。
因此,在攝影中,既要有前期的拍攝,也要有後期的製作。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哪個更重要呢?
準確地說,一樣重要。
在攝影上曾經有過一個說法,叫作“三分拍攝、七分製作”。其實這並不是說拍攝只有三分重要,製作的重要程度要佔七分,而是指在完成一幅照片的過程中,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各自所佔的工作量的不同。
在膠片攝影中,拍攝是相對簡單、容易一些的,調好光圈、快門,對好焦距,按一下快門,前期拍攝的工作就完成了。而後期呢,要對膠捲進行顯影、定影、水洗,然後再印象或放大,這是一個十分煩瑣、複雜而精細的過程,這中間稍有一點差池,就有可能前功盡棄。如,藥水的濃度不夠、溫度把握不準、顯影時間不足或超時,最後出來的影像就會大不相同,甚至造成影像損壞。因此,用膠片攝影,要想最終確保得到一幅完美的照片,就要比前期拍攝付出加倍的小心和努力,所以才有了三分前期和七分後期的說法。
在數碼時代,雖然不用沖洗膠捲、印放照片了,但拍好的數碼影像依然需要在電腦上進行後期的修正和處理。在這裡,依然可以延用“三分拍攝七分製作”的說法。因為電腦的後期製作不但能打破前期拍攝的侷限,還可以讓你充分調動藝術思維,展開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突破時空,創作出超自然和千變萬化的藝術作品。在這裡,後期創作的空間顯然又比前期拍攝要大得多。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了後期便利的製作條件,就忽視了前期的拍攝,總指望將一切交給後期完成。沒有前期拍攝的優良素材,沒有一塊好的生牛肉,後期再有多大的本事,也做不成一道美食。
所以說,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沒有孰輕孰重,只是分工不同,攝影中缺一不可,不可有絲毫輕視。
-
5 # 洛陽艾農
一幅好的作品關鍵還是在於前期的準備與拍攝,後期則是畫龍點睛,或者說是錦上添花。例如一位朋友為了拍攝花鳥圖,他買來盆花放在院子裡,又在花盆附近放上石臺,經常在石臺上撒上小米,引誘鳥兒來啄食。他則將相機架在房間裡留個小縫隙,這樣拍起來就容易多了。拍了很多張從中選出最好的投稿,終於獲得大獎。另一位朋友為了拍出與眾不同的老君山圖片,在山上一住就是大半年。拍出了好片子,但他的後期不太好,就專門找到一位後期優秀的高手,加工後在全國大賽中得了金獎。這兩個例子是不是最好的說明了前後期的關係問題呢?
再如下邊這幾張片子吧,第一張想把磕頭蟲拍出新意,在拍攝之前就精心策劃,最後採用多重曝光加慢門,才拍攝出動感十足的磕頭蟲。圖二是用間隔曝光一連拍攝很多張片子,然後用堆疊合併於一體,才使的日出成為放射線狀態。圖三是拍攝農運會負重賽,我等待在距離衝線很近的地方,第一名過來時,有個他的同伴在跟隨。用追隨拍攝,使的兩個人一虛一實,路也是虛的,像是路在向後退似的。圖四,則是在我對天氣做出預測後放棄當天的旅遊行程,一直等到傍晚,終於盼來了難得一見的印度洋岸邊的晚霞。
再補充一張農運會的圖片
-
6 # 攝影小小新
一張完整的攝影作品應該是包含前期和後期的,沒有前期就沒有後期,沒有後期就成就不了完整的作品。
有人覺得手機拍攝就沒有後期了,其實不然,手機在你摁下快門的一刻已經給你做了後期,我們通常叫直出。每一家手機廠或者相機廠的直出都不一樣,其實也可以說是後期的風格不一樣。舉例子說,華為手機直出的徠卡色調是一種後期,富士相機的各種膠片模擬也是一種後期。
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對攝影作品是前期重要還是後期重要就比較明瞭了。簡單說就是分為兩個部分,相機記錄映像是前期,在電腦(通常情況)調整是後期,這樣才能成就一張攝影作品。
但是,前期和後期並不是簡單的分割開“流程一”到“流程二”的關係,後期還可以影響前期的。有一種情況是攝影師看到眼前的被攝物就想到了如何做後期,然後再根據後期的想法去找拍攝角度和布光等,這就是後期的想法影響前期的拍攝。這時候就說不準是後期重要還是前期重要了。
我認為成熟的攝影師是不會在意,也不會考慮前期重要還是後期重要的問題,攝影作品是通過兩者相輔相成和互相作用完成的。
-
7 # 影像甘谷
凡事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攝影就是攝影,沒有什麼前期和後期之說,因為音像專業有後期製作,所以就有了攝影的"後期"之說。在我的攝影思維中,出去攝影(也就是提問者說的前期),要把畫面記錄下來,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去拍攝,那來的後期,你拍的東倒西歪,粗枝大葉,通片虛化,一點清晰度都沒有,後期能處理嗎?
從專業性角度出發,照片的處理,就是屬於影象後期製作的範疇,雖然技術人員不一定去攝影,但一定要了解攝影知識。
有人將照相與攝影區分的頭頭是道,講的有理有據,將二者劃分為專業與業餘的界限,影象記錄與藝術作品的界限,我認為這是不確切的。因為駕駛員就是司機,機構就是單位,攝影就是照相。攝影師不去現場照相,那去現場幹什麼。過去街道上的匾牌是xx照相館,現在叫xx影樓,其實都是一樣的。試問,新聞作品難到沒有藝術性,藝術作品難到不講新聞性?最後借用鄧小平的著名論斷作為文章的結尾,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不是社會制度的本質區別,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
8 # 紅松之籽
前期拍攝和後期修圖是攝影愛好者在攝影實踐中不同階段側重學習的兩個方面。
一個攝影愛好者首先要把功夫下在"鐵手"的練習上,所以,前期拍攝很重要。只有把手中的武器摸熟了,把選材,構圖,用光,攝影技巧弄明白了,能拍出象樣的圖片了,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攝影愛好者。才能說是對"攝影術"有了較多的認知和掌控。只有這個基礎打牢固了,才算是掌握了"攝影術"是對真人真事真場景影像紀實的本質特徵。
"攝影藝術"是在"攝影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就產生了後期修圖。修圖是進一步的完善,進一步的美化,是藝術加工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階段,攝影愛好者有了更多的自由創作的空間。可以換背景,可以改天空,可以調整色彩,作者想怎麼表達自己的情感都可以。因為這已經是"攝影藝術"階段了。可以藉助修圖軟體創造出高於現實生活的藝術作品,是"攝影術"的昇華。是攝影愛好者對"攝影藝術"的追求和創新。
一個攝影愛好者的攝影藝術水平越高,反過來拍攝的水平也會水漲船高,也有互相促進,互相提升的作用。只是不同時期應略有側重。所以前期和後期都重要,就看攝影作品是幹什麼用的了。
-
9 # 影像派
提出如標題這樣問題的人,大概對攝影“前期”和“後期”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1、不是孰輕孰重的問題所謂“前期”,主要是指前期拍攝時的技巧、方法,“後期”則是指照片拍攝完成之後所做的剪裁、調色、合成等各種圖片編輯工作。
由此可見,前期和後期是攝影工作流程中不互斥的兩組任務序列,是攝影的“一體兩面”,而非互相對立、互相矛盾。既然如此,那麼它們便不存在“此消彼長、孰輕孰重”的問題。
2、不要誤解攝影中的“後期”很多外行人或者初涉攝影領域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對攝影中的“後期”存在一定的誤解,乃至偏見。他們對照片有點“潔癖”,認為經過後期處理的相片都不真實,過分追求所謂的“原汁原味”。
這是非常錯誤乃至荒謬的。
只要使用了正確的、符合審美的後期處理方法,後期對照片的“加工”不僅不會破壞原片,而且還能令照片煥然一新,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攝影技術再強大,出於硬體器材的限制,前期拍攝的照片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瑕疵和不足,而後期技術恰好能彌補這方面的缺陷。
3、術業有專攻在學習前期和學習後期中,到底應該往哪個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學習目的和興趣愛好。
如果你是想在將來成為一名職業攝影師,那麼在入門攝影期間,學習各種專業的拍攝技術當然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到了進階學習期間,隨之會遇到許多更高層次的問題,為了突破這些瓶頸,學習一定的後期技術便變得非常必要了。
現實中也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對後期調色、修圖的興趣遠大於前期拍攝,他們無需翻山越嶺、免於舟車勞頓,足不出戶便能體驗到鬼斧神工的光影樂趣——對他們而言,學習後期更重要。
4、總結無論是“學習前期”還是“學習後期”,最終都是為“攝影”這個大主題而服務。因此,不必糾結於兩者之間而舉棋不定,亦不必拘泥於一面而坐井觀天。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攝影就是這樣一片浩瀚的海洋,攝影就是這樣一片廣闊的天空。
-
10 # Liuleiphotography
攝影它是一個系統,它由前期拍攝、後期處理組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期可能只佔整個攝影過程的百分之三十,但這百分之三十是基礎、是最重要的,只有前期拍好了,後期才能夠為照片更好的修飾,如果你想前期隨便拍一拍,後期再進行修片,那是不行的,所以說前期是攝影的關鍵和基礎。後期是攝影的一個重要步驟,有的人說好的照片是不用後期的,我認為那是不準確的,攝影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你要記錄更多的細節,就要用raw格式,這種格式你不後期是不能直接觀看的,而是畫面太輝,哪怕是大師拍的raw原圖,你也不會覺得這張照片會吸引到你,即使你不用raw格式,直接拍攝jpeg格式,你也不要覺得你沒有後期,因為相機已經幫你後期了。因此後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後期到什麼程度得根據你的型別確定,比如說你要參加一些攝影比賽,大多數都是隻允許簡單地調整飽和度對比度顏色等,不允許做移花接木,換天換地的大幅度調整,但你要是創意攝影或者創意圖片庫攝影,那就不受影響。所以學習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對於攝影來說同樣重要,經常喊不後期的攝影才是真正的攝影,個人認為,是那些人不會後期。
回覆列表
攝影作品是前期重要還是後期重要,這個問題本來是有答案的,但是,技術、手段和見解發展到今天,反而變得沒有“標準”答案了。
對於大部分攝影人和他們的大多數時候來說,對於後期的操作和處理,還只是“有限公司”的作派,一般也就是調整一點明暗對比度、色彩飽和度、銳度等等,最多也就是整體轉換成黑白而已,也就是沒有“系統性”的去改變原來影像。對於這類操作的攝影,我們說還是前期很重要,後期也重要。
不可否認,這類作品也是一種文化產品,一種精神產品,不能否認它的存在和價值。對於它們的創作和生產來說,當然就是後期重要、後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