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族

    要是演義就是歷史的話,這話還勉強有一些可信度。在演義中,郭嘉作為曹操的軍師,對袁紹有十勝十敗之說;攻打呂布之時以項羽為例子勸誡曹操,方有後來的水淹下邳;看破孫策早亡;重視劉備;遺計定遼東。諸葛亮就不用說了,演義裡和神仙沒什麼區別。算盡天下。

    歷史上就不像演義裡面那樣神仙打架了。郭嘉對曹操有貢獻,但是遠沒有那麼誇張,可以作為曹操的轉折點。曹操的轉折點應該有兩個,一個是擊敗袁紹,平定河北,征服中原。擁有逐鹿天下的資本,這裡的主要功臣是荀彧、荀攸、許攸三人。另一個則是赤壁之戰,曹操兵敗,無力再起兵一統天下,為三分天下創造了條件。不過你要是硬是覺得郭嘉不死,則赤壁不敗,那確實可以算。

    劉備的轉折點則是在赤壁之戰和入主益州兩點上面,這些都是諸葛亮出山之後而做的大戰略佈局。劉備集團也是在有了諸葛亮之後才開始發跡起來,而不是寄人籬下。正是因為有了諸葛亮,劉備才能成功的建立起蜀漢,才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諸葛亮的戰略啟動了很重要的作用。至於轉折點本身,赤壁之戰歷史是周瑜打的,益州和諸葛亮沒什麼關係。就沒有演義裡那麼厲害了。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郭嘉死於公元207年,年僅38歲。

    同年,劉備請28歲的諸葛亮出山。

    這只是時間上的湊巧,如果硬要說曹操與劉備的轉折點,我倒認為是:發生於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

    之所以不斷有人拿郭嘉的死與諸葛亮的出山做比較,是人為的誇大郭嘉與諸葛亮兩個人在各自集團所起的作用,以及未能看到兩大高手對決的遺憾。

    郭嘉和諸葛亮分別作為曹操和劉備的首席謀士,所不同的是:郭嘉是傳統意義上的謀士,而諸葛亮是全才,除了謀士,還是政治家、發明家、軍事家、文學家等。

    劉備發跡起於諸葛亮,三顧茅廬是劉備時來運轉的開端。

    而曹操走下坡路,起於赤壁之戰,偏偏郭嘉此時已死,要不然真能看到一場精彩的鬥智鬥勇。

  • 3 # 大飛熊騎士

    固然,我們不應該誇大郭嘉和諸葛亮對於各自政權的作用,不過,郭嘉和諸葛亮能成為三國中,智略之士的代表人物,其才能是不言而喻的,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和謀略能讓君主言聽計從,這對整個局勢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讓世人附會到“郭嘉不死,諸葛不出”的地步。

    (郭嘉和諸葛亮)

    其實,郭嘉的病死和諸葛亮出山,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絡。只是恰好,曹操失去一個重要的謀士時,劉備則得到一個重要的謀士,這也許是天意吧。郭嘉對曹操來說,是最為倚重的謀士,沒有之一。郭嘉經由荀彧的推薦,一見到曹操,二人就開始“情不自禁,惺惺相惜。”(曹操:“使孤成大業,必此人也”。郭嘉:“真吾主也。”《三國志.郭嘉傳》)所以,曹操和郭嘉屬於“一見鍾情”。劉備辛苦一點,三顧諸葛亮的茅廬中,直到把諸葛亮“追”到手後,情好日密,引起了關,張兩個“基友”的不滿。

    郭嘉這位謀士,幾乎是專門幫曹操下決心的,曹操要打袁紹,怕不能取勝,郭嘉分析了“十勝十敗”《三國志》注引《傅子》。官渡之戰對峙階段,有傳聞孫策要攻打許都,郭嘉又給曹操吃“定心丸”,認為孫策“輕而無備”,會被刺客害死,果如其言。隨後,曹操徹底平袁紹,征討烏丸,都是郭嘉幫曹操下定的決心。劉備在遇到諸葛亮前,一直被追著打,直到遇見諸葛亮和奠定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才有了根據地。也正是“赤壁之戰”,不但對三國局勢的發展有重要意義,也是郭嘉去世和諸葛亮出山的“分水嶺”式的標誌。

    郭嘉去世和諸葛亮出山都在赤壁之戰前,兩件事直接的影響卻是“赤壁之戰”。郭嘉對曹操的“獻計”大多是在統一北方的基礎上,對南方的態度是“南方有疫,吾往南方,必不生還”《三國志》注引《傅子》。可見,郭嘉對南方用兵,態度是謹慎的。赤壁之戰,北方士兵由於水土不服,多發疫情,曹操嘆息:“郭奉孝在,不使孤如此。”

    (赤壁之戰後,劉備終於有根據地了)

    赤壁之戰,使曹操停止了南下擴張之路,後來又丟掉入蜀的門戶,漢中,這都讓三國的局勢越來越成熟。同樣是赤壁之戰,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取得一部分荊州為根據地,這也是劉備發跡的開始。隨後的入蜀之戰,劉備也是在貫徹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諸葛亮幫助劉備平定蜀中各地後,就開始治理劉備主根據地益州,劉備拿下漢中後,更是劉備鼎峰時刻。

    曹操和劉備,這個時期的對比,相當於一升一降,這當然有“赤壁之戰”後,局勢發展過程中的必然,也有兩位重要謀士的影響,這裡面也有“偶然”成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郭嘉的死和諸葛亮的出山,作為曹劉的“轉折點”是沒錯的,只是要加上“赤壁之戰”這個大背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給寶寶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