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有出處,是知名教育專家葉瀾教授說的。原話是“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你看,人家葉教授只是說“寫三年教學反思”成為“名師”只是一種可能,並沒有給誰打包票“你一定能成為名師”。
我不是咬文嚼字,我還有話說。
關於寫教學反思,有一位被稱作“新教育實驗的領軍人物”的朱永新教授,倒是曾言之鑿鑿說過肯定的話。 據說他曾公開承諾,一個教師堅持寫十年教學反思,如果不能成為一位名師的話,教師可以向他索賠鉅額保金。
我是一名一線教師,曾經認真寫過“教學反思”。果然,我現在就挺有名了:我們這所小學174名學生,一大半都認識我。
如果不是故意抬槓,那得說反思“有用”。曾子每天“三省”,人家儘管天賦不高,甚至還被老師認為“愚魯”,但最終還是成了儒家學派的正宗傳人。如果大家心平氣和不故意找茬,那同樣也得承認,“反思”並不總能夠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它沒那麼神。
我猜測,題主有此一問,表面上是質疑寫反思的效果,而是事實上是對學校教學管理存有異議。據我所知,某些基層學校為了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即所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迷信專家的說辭。把人家的一種建議,甚至是尚不成熟的研究,就欣然奉為圭臬,急於付諸實踐。比如有些學校就是把“逼”教師天天寫教學反思作為教學管理重點。在這種逼迫之下,老師們如果敷衍應對,其結果可想而知。
學校管理是個技術活兒,有制度還要有智慧有情懷,更不能盲目。
現在各行各業專家學者多如牛毛,你得先學習辨別真偽。這些專家學者肯定有真才實學的,說不定也有濫竽充數者。要知道,更有一些所謂專家,他們雖有能力,奈何身處名利場,為了爭取科研若干經費或者撈到一個什麼名頭,往往脫離教育實際閉門造車弄一個什麼新奇名詞,以炫人耳目;名目繁多的“某某課堂”即是此類。
舉個例子:我所在的中原某縣,前幾年推行“目標教學”,主要形式是學生在老師講課前“一齊大聲誦讀學習目標”,如果你不讓學生大聲齊讀,這節課就不合格。後來又組織教師學習“有效課堂觀察”,這個更復雜。基本步驟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後”,還有3個課堂文化維度,每個維度分為5個視角。比如每個學生學習維度還包括“準備、傾聽、互動、自主、達成”5個視角,教師教學維度包括“環節、呈示、對話、指導、機智”5個視角——每個視角又有若干個觀察點!我的乖乖!作為專家學者,他們完全可以這樣研究;一般普通教師,有必要?
反正幾年後那些“新教育理念”如今都銷聲匿跡了。當然,“新新教育理念”“新新新教育理念”還會前赴後繼,接踵而來。
所以,作為管理者,你也應該是一位“把關者”:不是僅僅一夫當關,不讓你學校的老師們輕易過關;而是為老師把關,不讓偽專家、壞專家的空頭理論、假理論矇混進學校來。因為你這個關把不好,必然擾亂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學生和教師都成了受害者。
《本草綱目》是本好書,但是你如果不“去糟粕留精華”,完全信服照搬其中的藥方,吃屎喝尿是免不了的。
管理者肯定都明白“引導勝過強迫”的道理,關鍵是許多學校落實得不好。就比如寫教學反思,學校可以鼓勵但並不要求人人必寫。你可以獎勵那些用心寫的、寫得好的,寫得差的,甚至不寫的也不必難為人家;只獎不罰。要求上進的,他肯定能成為受益者。再比如我們鄭州市教育局提倡教師寫教育部落格。認真寫的,人家嚐到了甜頭:某個區直接從部落格大賽的金銀獎的獲獎教師裡選拔後備幹部;有的教師透過參與部落格寫作順利晉升了高一級職稱,有的藉此提高了知名度後調入了自己心儀的單位,有的甚至華麗變身成了專業作家……不願寫部落格的,人家照樣“舞照跳馬照跑”,不會受到任何責難。
仍回到寫“教學反思”這個話題上。
如果為寫反思而反思,教師必然從傳統“重備課、講課,輕寫教學反思”這個極端走向“輕備課、講課,重寫教學反思”的另一個極端。這樣,反思就成了無源之水。再者,教師的反思隨機性很大,既孤立、零散不成系統,又沒有主題統領,反思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影響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或者,反思缺少深層思考、缺少理論支撐,始終處於是淺層次的重複狀態,意義也不大。
以上種種,慢說寫三年反思想成為名師,十年也不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如果堅持寫三十年反思,你肯定能夠成為一名老教師。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若須臾之學也”,不斷學習或許才真正是成為名師的必由之路。
這句話有出處,是知名教育專家葉瀾教授說的。原話是“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你看,人家葉教授只是說“寫三年教學反思”成為“名師”只是一種可能,並沒有給誰打包票“你一定能成為名師”。
我不是咬文嚼字,我還有話說。
關於寫教學反思,有一位被稱作“新教育實驗的領軍人物”的朱永新教授,倒是曾言之鑿鑿說過肯定的話。 據說他曾公開承諾,一個教師堅持寫十年教學反思,如果不能成為一位名師的話,教師可以向他索賠鉅額保金。
我是一名一線教師,曾經認真寫過“教學反思”。果然,我現在就挺有名了:我們這所小學174名學生,一大半都認識我。
如果不是故意抬槓,那得說反思“有用”。曾子每天“三省”,人家儘管天賦不高,甚至還被老師認為“愚魯”,但最終還是成了儒家學派的正宗傳人。如果大家心平氣和不故意找茬,那同樣也得承認,“反思”並不總能夠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它沒那麼神。
我猜測,題主有此一問,表面上是質疑寫反思的效果,而是事實上是對學校教學管理存有異議。據我所知,某些基層學校為了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即所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迷信專家的說辭。把人家的一種建議,甚至是尚不成熟的研究,就欣然奉為圭臬,急於付諸實踐。比如有些學校就是把“逼”教師天天寫教學反思作為教學管理重點。在這種逼迫之下,老師們如果敷衍應對,其結果可想而知。
學校管理是個技術活兒,有制度還要有智慧有情懷,更不能盲目。
現在各行各業專家學者多如牛毛,你得先學習辨別真偽。這些專家學者肯定有真才實學的,說不定也有濫竽充數者。要知道,更有一些所謂專家,他們雖有能力,奈何身處名利場,為了爭取科研若干經費或者撈到一個什麼名頭,往往脫離教育實際閉門造車弄一個什麼新奇名詞,以炫人耳目;名目繁多的“某某課堂”即是此類。
舉個例子:我所在的中原某縣,前幾年推行“目標教學”,主要形式是學生在老師講課前“一齊大聲誦讀學習目標”,如果你不讓學生大聲齊讀,這節課就不合格。後來又組織教師學習“有效課堂觀察”,這個更復雜。基本步驟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後”,還有3個課堂文化維度,每個維度分為5個視角。比如每個學生學習維度還包括“準備、傾聽、互動、自主、達成”5個視角,教師教學維度包括“環節、呈示、對話、指導、機智”5個視角——每個視角又有若干個觀察點!我的乖乖!作為專家學者,他們完全可以這樣研究;一般普通教師,有必要?
反正幾年後那些“新教育理念”如今都銷聲匿跡了。當然,“新新教育理念”“新新新教育理念”還會前赴後繼,接踵而來。
所以,作為管理者,你也應該是一位“把關者”:不是僅僅一夫當關,不讓你學校的老師們輕易過關;而是為老師把關,不讓偽專家、壞專家的空頭理論、假理論矇混進學校來。因為你這個關把不好,必然擾亂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學生和教師都成了受害者。
《本草綱目》是本好書,但是你如果不“去糟粕留精華”,完全信服照搬其中的藥方,吃屎喝尿是免不了的。
管理者肯定都明白“引導勝過強迫”的道理,關鍵是許多學校落實得不好。就比如寫教學反思,學校可以鼓勵但並不要求人人必寫。你可以獎勵那些用心寫的、寫得好的,寫得差的,甚至不寫的也不必難為人家;只獎不罰。要求上進的,他肯定能成為受益者。再比如我們鄭州市教育局提倡教師寫教育部落格。認真寫的,人家嚐到了甜頭:某個區直接從部落格大賽的金銀獎的獲獎教師裡選拔後備幹部;有的教師透過參與部落格寫作順利晉升了高一級職稱,有的藉此提高了知名度後調入了自己心儀的單位,有的甚至華麗變身成了專業作家……不願寫部落格的,人家照樣“舞照跳馬照跑”,不會受到任何責難。
仍回到寫“教學反思”這個話題上。
如果為寫反思而反思,教師必然從傳統“重備課、講課,輕寫教學反思”這個極端走向“輕備課、講課,重寫教學反思”的另一個極端。這樣,反思就成了無源之水。再者,教師的反思隨機性很大,既孤立、零散不成系統,又沒有主題統領,反思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影響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或者,反思缺少深層思考、缺少理論支撐,始終處於是淺層次的重複狀態,意義也不大。
以上種種,慢說寫三年反思想成為名師,十年也不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如果堅持寫三十年反思,你肯定能夠成為一名老教師。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若須臾之學也”,不斷學習或許才真正是成為名師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