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學私秘
-
2 # 夢在飛翔386
能想到的都淡化,比如以前過年大人孩子們都會買新衣服,過年那天穿上,現在呢,生活水平提高了,衣服隨時買,過年的氣氛淡一點。以前交通通訊不遍,只有過年才能見面的親人,現在遠在千里,卻近在咫尺,飛機,高鐵讓你隨時可以見到想見的親人,手機,網路,讓聯絡交流更加便捷!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消散了過去的年味與習俗,但給我帶來了新的習俗與過年的味道!生活是自己的,過好每一天,每一年!
-
3 # 淡定人生45821956
大年初一開始每家都得待客,客人包括親戚和莊裡的三親兩好的,記得小時候每年正月都得待七八桌的,炕上地下人滿滿的,不過現在這個習俗沒有了,有也是幾個親戚去飯店吃飯了,沒有了當年的氣氛!
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已經逐漸淡化了呢?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與父親一起聊了聊,問他過去有什麼習俗而現在不存在了。
父親回憶了一下,應該說過去有一項重要的儀式,就是祭祖,現在在身邊基本已經看不到了,也沒有機緣去履行了。
這主要的原因,是父親年輕的時候,就出來工作了,離開了家鄉,一直生活在單位的環境裡,很難有機會在過年的時候,舉行祭祖儀式。
而我們跟在父母在身邊,輾轉在父母親所在的單位,更對祭祖一無所知。
所以,我請父親較為詳細地述說一下當年的祭祖的情況。
父親說,應該是臘月二十四日這天祭祖。
我們家,在江蘇的一個莊子裡。家族裡,共有七座祖墳,沒有祠堂,所以祭祖是到墳地裡進行的。
七座祖墳應該是移居本地的最早的先人。江蘇人的祖先,都追溯到朱元璋的洪武趕散。無法知道這七個祖先是哪一個年代了,只知道中間的一座是移居當地的第二代祖先,邊上分別列著的六座是第三代祖先的祖墳,也就是中間那個老老太爺的兒子。
當時父親在家鄉還小,是父親的爺爺帶著他們的這一房去祭祖。我父親的爺爺,與祖墳裡的第三代,應該隔著三四代左右,具體父親因為沒有找到家譜,只能大概估計,但之前家裡是有一個簡易家譜的,一時沒有找到,就大概在這裡說一下吧。反正祭祀的是移居到當地來的最早的祖先,與祭祀的時刻已經隔了好幾代了。
祭祀是按一房一房來進行的。我父親的爺爺這一房,共生有四個兒子,所以就帶著這麼一大家,來到祭祀地點,來之前,帶上七張桌子,放在各個祖先的面前,然後在桌上供上碟碗盆盞,裝上幾樣菜餚,祭祀時依次跪拜,完成祭祖儀式。
另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臘月二十四日的家祭。
父親特別提到,他小的時候,很多家裡的男壯勞力,都到無錫、上海那一地帶去打工,家裡就留守著一個看家的女人,那個年代,大概在四十年代中期。過年的時候,在外打工的勞力都是不回來的,因為從上海回到幾百公里的故鄉,簡直就像今天從中國到美國那麼遙遠。路上要走幾天幾夜,如果是搭小船去上海的話,還要穿過當時看起來望而生畏的長江,江裡面還有江豬,遇到風浪,更是險上加險。常有小船顛覆的現象,打工的路,簡直是拿生命去換。
而且在外打工,也只能混上自己的嘴,我爺爺到上海打工,去的時候,帶的是一根牙刷,還是新的,回來的時候,牙刷起了毛,還是一根牙刷。氣得奶奶對爺爺回家之後一頓痛斥,可見,那時候外出打工到大城市謀生是何其艱難。
父親那時也就幾歲,親戚家的持家人,沒有人在家,家祭的時候,就會請父親代勞。父親首先在家裡完成祭祀程式,然後就到隔壁的親戚家幫助別家代勞。
父親記得有一家親戚叫楊三奶,他的丈夫叫葛仕楊,與父親的爺爺葛仕瑜平輩,相當於父親的爺爺輩。楊三奶一家全到蘇南與上海打工了,家裡只有楊三奶及女孩在家,就把父親借了來做家祭事務。
家祭準備的還是挺充分的,要準備6個碗,盛放6種菜餚,量不是很多,也就一小口,準備的也是家常用菜,供在桌子上。祭拜之前,還要做一個形式,就是把凳子拉一下,打一個揖,意思是先祖坐上座位,然後再把凳子合上,讓先祖坐下來,還有一套燒紙、磕頭的程式,做完這一套程式後,再依次打一個揖,把凳子拉下來,讓先祖起身、離席。
這就是大概的流程。
三十晚上,家裡留一個人守歲,燒燒紙、紙馬,一直到子夜,也沒有鍾,估計也只能大概估計一下時間吧。然後放鞭炮,迎接新年。
這天晚上,是孩子的節日。莊子裡的孩子呢,一般三五成群,到東村跑西莊,一浪到東,一浪到西,看各家各戶放焰火,父親這麼不到十歲的孩子,跟著大孩子們跑一段,就早早回家睡覺了。而大一點的孩子,領頭在村裡到處亂跑,能把一個莊子都跑了一個遍。
江蘇本地風俗,主要是吃圓子,我母親是崇明人,也是吃圓子,估計在長江一線,都是以吃圓子為主。那時候,還沒有蒸饅頭之說,因為當地沒有面粉,主要是蒸糕,糕是把糯米與粳米軋碎,放在格子裡,蒸成方塊糕。晚上包圓子,大年初一早上吃圓子。
大年初一,父親跟著大人到莊子裡拜年,我問他是否磕頭,他說開始的時候,也磕幾個頭,但後來也不磕頭了。父親對磕頭的印象不深,我覺得在江蘇地區,對磕頭的風俗還不是非常熱衷的。
反正我從小到大,父親從沒有讓我磕過頭。
比較起來,父親那時候的過年與現在還是有較大差別的,可以看出,祭祖這一個儀式,因為遠離了家鄉與祖居之地,現在已經徹底地淡出我們過年的環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