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文化易老師
-
2 # Geer吉卟
生活晴天☀️,請迎著朝陽前行
《生活給你的一定是你能承受的》
生活不可能完全給我們完美的,酸甜苦辣辛酸,百態的滋味。都需要我們嘗一圈,才不枉人生此行。本書作者用了十年的時間,從內陸到高原,再從高原返回內陸,遭受無數挫折,仍沒有放棄努力。生活就是這樣,要學會永不言敗,咬牙堅持,笑看人生笑著走下去。
《一種努力叫靠自己》
有一句話經常說道:靠誰不如靠自己!請記住,誰都沒有自己可靠,只有你自己足夠優秀了,你才值得被更多的人欣賞,你才能更有底氣的說我努力了,努力之後方知酒濃。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你真的努力過嗎!你真的努力了嗎?你真的付出所有了嗎?你所付出的努力辛苦,被肯定過嗎?還是你只是看起來比較努力?不要演戲給自己看,因為人生最後的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Sunny總在風雨後,請相信自己可以!
-
3 # 閆秀樂
那些書看完之後,能夠改變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
這樣的書太多了,不勝列舉。孔子說:
“《禮記》、《詩經》、《樂經》、《尚書》、《周易》和《春秋》這種文史著作雖然內容不同,但其教育人民、講求政治的目的卻是一致的。《禮》可以用來規範人的行為,《樂》可以培養平和和純潔的心志,《書》用來指導為人處事,《詩》用來表達情意,《易》用來推測神奇的變化,《春秋》用來明辨道義。”
可見,讀什麼書都能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
另外,作者每寫一部作品,也都考慮到了作品的指導意義這個問題。
比如魯迅在談到他創作《狂人日記》時,是這樣寫的:
“那時偶或來談的是一個老朋友金心異,將手提的大皮夾放在破桌上,脫下長衫,對面坐下了,因為怕狗,似乎心房還在怦怦的跳動。
‘你鈔了這些有什麼用?’有一夜,他翻著我那古碑的鈔本,發了研究的質問了。
‘沒有什麼用。’
‘那麼,你鈔他是什麼意思呢?’
‘沒有什麼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們正辦《新青年》,然而那時彷彿不特沒有人來贊同,並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我想,他們許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說: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於是我終於答應也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
可見,作者在創作一部作品時,心中是有所期於的。
讀者每讀一本書,其實都是在積蓄能量。不見得一本書就馬上能改變你的一生,但你的能量積蓄到一定程度,就會改變你看待事物的態度,改變你的一生。
有人會覺得某一本書,甚至某一句話,改變了我。
這一點我不否認,但這中間道理,就象一個人吃了一個餅,沒飽,又吃了一個,又沒飽,繼續吃。等到最一個餅,吃飽了。於是說:“早知道這個餅能吃飽,我直接吃這個餅不就行了!”
直接吃最後一個餅,能飽嗎?顯然不行。
讀書也是這樣,你讀了一本書,可能感覺不到什麼,書讀的多了,質的飛躍才會發生。
更有一些人,雖然有了質的飛躍,但並沒有表現出來。這種人,說明修養更進了一層。
《易經》上說: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身上有了能量,繼續等待時機,這樣做沒錯。但這裡關鍵在一個“動”字。隱藏不是單純的為了藏而藏,而是為了更好的表現,為了取得更大的成績,獲得更大的成功而藏的。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積蓄能量,隱而不發,是提升生命境界的技能和手段,所追求的是和這個生命境界相應的輝煌。
但關鍵還是要“動”!一個成功者,不是看他讀過多少書,也不是看他隱藏了多長時間,而是要看他當機立斷,把握機遇的能力。
因此,我們沒必要去找改變自己的某一本書,而是不斷讀書,不斷積累。在機遇來臨之前就能識別它,在來臨之時就果敢抓往它。
回覆列表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並不是說的人性的弱點,而是如何把自身的優點最大化,讀完認真反思,自己待人接物的當時會有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