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想上天

    華人好像總是很累,白領抱怨工作累,婦女抱怨家務忙,官員抱怨應酬多,學生抱怨作業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究竟是什麼,讓華人總是喊累?

    1.愛攀比

    華人的一生似乎都很喜歡攀比。電視劇“愛情公寓”中曾小賢一段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從小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他脾氣很好,天天就知道讀書,長得又帥,每次考試都考年級第一。 長大以後,他還交了一個又正點又有錢的女朋友。研究生和公務員全考上了”。孩子從小就被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比成績、能力、拿的獎狀多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畢業出來工作,又被比較工作夠不夠好、薪資待遇優不優厚。等結婚的時候,又要比較有沒有買房、房子在幾環,房子有多大......長期置於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比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養成了攀比的習慣。攀比成為習慣,自然很累。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於是就要努力去擁有,擁有了如果能快樂固然好,最怕是擁有了之後卻發現別人又上了新的層次,從而又增煩惱。

    2.生活單調

    華人缺少對生活的熱情,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學生的生活是考上更好的學校,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單調得似乎只有學習和書本。職場人的生活也是三點一線,上班、吃飯+睡覺,寶貴的週末時光僅宅在家裡,而難得出去郊遊或娛樂。也許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遊玩,卻是身體不爭氣了,經不起四處郊遊、大吃大喝。

    3.壓力無處不在

    華人無時無刻不處在焦慮之中。焦慮房價上漲、焦慮食品不安全、焦慮子女教育、焦慮環境汙染、焦慮沒錢沒權、焦慮社會不公......似乎總有焦慮不完的事。記得曾經看到有很多網友說“現在這社會吃不起、住不起、病不起、死不起,工資與消費嚴重不對等,生活方方面面都沒有保障,誰能無憂無慮地生活?”這些都形成了他們的壓力。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緩解這些壓力,日積月累,這些壓力帶給華人的不僅僅是不快樂,甚至傷及他們的健康。

    4.沒有信仰

    為什麼外華人靠領救濟金,甚至在街頭要飯度日卻整日樂呵呵的?為什麼很多華人即使事業順利,卻仍然鬱鬱寡歡?說到底是華人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我們華人拋棄了信仰,又沒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學,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駕馭快樂的手段。沒有信仰就容易把價值觀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較上,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嘆自己的不幸;仰望別人的得志,憤然自己的失意;仰望別人的快樂,放大自己的苦痛。導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選擇了不快樂。

    5.中國式房奴

    華人有太強的不動產情結,“買房、置業、討老婆、生兒子”幾乎是所有華人一輩子必須要乾的“大事”。房子作為一種生活意義整合者很自然的成了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買房對於80、90後而言,似乎是一個不得不關注的話題,只有買房,未來丈母孃才願意把女兒交給你,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買的起房(土豪除外),即使付了首付,也要面臨幾十年的房貸,也就意味著要做“房奴”。如今“房奴”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人們在使用它的時候總是充滿了情緒的憤懣和人生的無奈。

    有人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累是一種痛苦,但已經不是憤怒,我想:這是一種無力。對階層固化無力、對土豪炫富無力、對房價飆升無力……人生本來不容易,可是生活卻還要繼續。如果做“房奴”不可避免,我寧願做一個快樂的“房奴”。

  • 2 # 此愛綿綿946

    小時候上學覺得累,長大了上班覺得累。

    可我們很少去思考為什麼會覺得累。其實每個人在不同年齡就該做不同的事 ,是義務更是責任。如果充分認識到這點自然就釋然了!

    正所謂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人生白活!加油!

  • 3 # 田小美啦

    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致可以分為內、外部原因。

    外部包括公司和行業。公司制度,氛圍,規劃等,這些是否能提供一個相對公平和穩定的外部環境,對身心影響挺大。行業大環境又決定公司的長遠發展和行業競爭壁壘,有時候看不到希望也非常消磨人的意志。

    內部包括崗位和人際關係。崗位不能勝任或長期加班,讓人疲憊,薪資不匹配或者沒有上升通道,沒有動力。重要的還是人際關係,大家是共同成長還是互相鬥爭,可否得到領導和協作部門支援與配合,自己是否可以主動建立自己的人脈圈等等,對每天上班的狀態也都有影響。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希望你能開心起來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0級純電SUV產品眾多,難以甄選,從續航方面來說哪款車型最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