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談史君

    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不乏有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例如鉅鹿之戰(5萬→20萬)、官渡之戰(2萬→11萬),淝水之戰(8萬→30萬),更誇張的是新莽末年的昆陽之戰,漢光武帝劉秀能以一萬七千人對陣四十二萬人,創下了1:25的記錄,成為史上最誇張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言歸正傳,我們來說說淝水之戰。西晉滅亡之後,司馬家族後裔司馬睿在在建康又建立了一個東晉小朝廷,這個新建立的東晉朝廷並沒有得到其他政權的認可,在當時,勢力最大的當屬苻堅建立的前秦,當時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政權都是以其為尊。為了掃除一統天下的障礙,苻堅迫不及待地打算對東晉用兵,他親自率領了八十七萬軍隊,再加上二十五萬先鋒大軍,足有112萬之眾。而相比之下,東晉建立不久,實力弱小,只有八萬士兵迎敵。

    按理說此戰苻堅必勝無疑,但沒想到的是他最大的優勢卻在戰爭中成為了劣勢。苻堅最初將士兵駐紮在淝水岸邊,東晉大將謝玄有勇有謀,他一眼就看出前秦士兵雖多,但是不足懼。於是他假意寫信讓苻堅後退,以便決戰。

    驕傲的苻堅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不可,所以就下令軍隊後退一段距離,但沒想到的是,一百多萬大軍一退就難以停下來,最後自相踐踏,損傷慘重,而也就是在此時謝玄八萬東晉士兵衝了過來,他們就像虎入羊群一般,將已經不成戰陣的秦軍殺得潰不成軍,最後大敗而逃,而螞蟻也終於吃掉了大象,隨著淝水之戰的結束,東晉一度中興,而前秦則徹底崩潰。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便是苻堅過於驕傲,目中無人。前秦宰相王猛在位時便勸誡苻堅:晉朝雖然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且上下安和,萬萬不可著急圖滅晉朝。然而王猛去世沒多久,苻堅就不顧滿朝文武反對,開始著手攻打東晉,並揚言: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何險之足恃。當時前秦苻堅率領112萬大軍攻打東晉謝安率領的8萬北府兵,本是必勝之戰,卻因為苻堅的輕敵和好大喜功而節節敗退,最終落下了這麼一個千年的笑柄。

  • 2 # 四川達州人

    最根本的原因是前秦內部混亂。

    符堅的統治尚且不穩就野心膨脹,實際是各族混雜,各懷心思。自然很難協調一致,縱有百萬大軍,實為土雞瓦狗一般,降軍一聲吼就是全面潰敗。

  • 3 # 夜夜秋雨孤燈無奈搞笑

    實際上肥水之戰以少勝多的原因是靠吹牛! 歷史文獻已經證明了,雙方軍力差別不大!但為了突出英雄形象,七出七進都有了。

  • 4 # 墨雪問心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前秦苻堅統領80萬大軍討伐東晉,卻不幸敗於東晉8萬人馬之手。但究其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我認為,與其說是東晉以少勝多,不如說是前秦自己打敗了自己。

    戰前的前秦雖然人馬眾多,但軍隊內部存在很多弊病

    一、人馬雖多,但軍心不穩。

    苻堅並未掌握兵馬統一指揮大權,所以儘管號稱有80萬大軍,可以 “投鞭斷流”,但並非眾志成城,兵力反而分散在各處。況且,很多非氐族部隊的戰鬥意志不強,他們並不是為戰鬥而來,軍心不穩。所以說這80萬大軍其實是一盤散沙。

    二、打水仗卻沒有水軍。

    前秦軍隊雖多,但只有步兵、騎兵和弓箭手這些兵種。打東晉要面臨渡江,要打的是水戰,但前秦軍隊中居然尤其缺乏水軍。用一群旱鴨子去打水戰,再多兵馬也是徒勞。赤壁之戰,曹操也是吃了這個虧。

    三、計劃不如變化,後勤補給跟不上。

    打仗首先要吃飯,餓著肚子怎麼讓士兵去戰鬥。所以兵家有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苻堅其實也知道這個道理,但他錯就錯在過於輕敵,自以為憑藉80萬大軍肯定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擊敗東晉。但讓他意外的是,東晉誓死抵抗,且戰鬥力極其頑強,兩軍竟然僵持在淝水兩岸。人家東晉就是在家門口戰鬥,吃喝自然不愁。可前秦就不行了,本來就沒計劃帶那麼多吃的,戰爭一旦拖延,後勤保障肯定跟不上,這樣一來,士兵沒飯吃,時間長了可是要譁變出大問題的。

    東晉雖然兵馬少,但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一、人心齊聚、鬥志昂揚、眾志成城,東晉團結抗敵的決心異常堅決。

    二、據長江天險,佔巨大的地理優勢。又擁有擅長水戰且能陸戰的戰鬥力極強的 “北府軍”。

    三、因為是在家門口打仗,所以東晉不用操心後勤補給問題,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敵人。

    綜上所述,兩相比較之下,我們很容易看出,就戰爭形勢而言,前秦苻堅明顯處於劣勢。所以,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就是來自於前秦軍隊內部的不穩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95版本鬼泣完美附魔都有什麼?能詳細地說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