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工坊——文物修復

    一. 建文帝為明代的第一個瓷器空白期:

    關於這個題目是筆者自己的看法,不要求他人認可。因為筆者認為建文帝沒做幾年皇帝,由於沒有瓷片無法明確佐證建文帝時期的瓷器。當然了這個時期肯定有瓷器,也有人說景德鎮的官窯就是在建文帝時期建造的。是與不是筆者不去探討,但作為沒見到明確記載的文字資料,作為科學的嚴謹下也只有這樣委屈他了!

    由於建文帝在位時間太短,加上這個時期生產的瓷器目前還沒見到有紀年款的佐證。因此,應該屬於瓷器的空白期。空白期不等於這個時期不生產瓷器,只是歷史上沒有記載而已。這個時期景德鎮和各地的窯場生產的瓷器從目前來說應歸就與洪武或永樂時期,最有說服力就是明早期的提法較為穩妥。如果非要說出確切的年代,似乎有點畫蛇添足之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留下的足跡對於後來人也只是一個逐步認識過的程。民國之前古玩界由於對洪武時期的瓷器缺乏認識,直到後來考古發現了洪武有瓷器的實物資料之後。才有洪武瓷器之說。民間的藏家就是手裡有建文時期的瓷器,也只能暫時委屈一下。只有等我們的專家那一天發現有建文款的瓷器實物之後。

    二. 筆者個人認為:

    明代建文帝瓷器一定有!但,存世量一定是少之又少?世面見到的明代建文帝瓷器大多為景德鎮仿品,即便出現真品,若沒有署名年款的話也被列為洪武等年代的!因為沒有可查閱的資料、瓷片等進行比較。就是新仿的明代建文帝瓷器再多?傳世、出土沉澱下的歲月的包漿是哄騙不了人!

    三. 附:『建文帝相關歷史資料及民間傳說』

    1. 從1398年朱元璋駕崩,沒有讓二十多位皇子的其一即位,反而讓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稱建文帝,這本身就是明代的宮廷鬥爭之謎。朱允炆繼位後,為加強中央集權,接受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削藩”建議。1399年8月6日(明建文元年七月初五日)在齊泰、黃子澄等的協助下削廢五王。同日,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朱棣打著“請君側”的旗號,向南京進攻,這次戰役號為“靖難”。經過3年多戰爭,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即皇帝位,年號永樂。建文帝去向不明,朱棣稱明成祖。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後,有關惠帝已經出逃的傳聞頗多,明成祖對此總是不放心,這件事也幾乎成為他的一塊心病。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樁爭訟不決的歷史懸案。綜合各家說法,主要有“焚死”說和“逃亡”說兩種。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據永樂年間修撰的《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征戰,燕王獲得全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王統領大軍開進南京金川門。當燕王軍隊進入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沒了蹤影。與此同時,建文帝所使用的寶璽也毫無蹤影。正史記載建文帝死於宮中的大火中。《太宗實錄》卷九記載:“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來為扶翼不為善,不意不諒而遽至此乎!’……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仁宗朱高熾御製長陵後碑也說,建文帝歿後,成祖備以天子禮儀殮葬。成祖後來在給北韓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在火後餘燼中多次查詢,只找到馬皇后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燕王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墳墓在什麼地方,無人可知。明末崇禎帝就曾說過:想給建文帝上墳,卻不知在何處。另一種說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髮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明成祖死後,他又回到京城,死後葬於 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後,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對他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處訪問。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員中,有不少錦衣衛士,這顯然就是用於暗中察訪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頒佈《僧道度牒疏》,將所有僧人名冊重新整理,對僧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從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還派人以尋訪仙人張邋遢為名到處查詢,涉及大江南北,前後共20餘年。

    2. 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於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於穹窿山皇駕庵,於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在此病亡,埋於庵後小山坡上。至於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以上兩種說法都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本文配圖系景德鎮現代仿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龍族幻想》手遊中,哪個職業擁有最強輸出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