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計算的那點事

    一個是全球前三,自研飛天作業系統。

    一個是跨BU跟自己人掐架,用的免費開源的核心繫統。

    這個問題感覺是在問保時捷和奇瑞QQ有什麼不同……

  • 2 # 如喚BuBu

    沒什麼不同,都是forrester報告裡面的中國公有云領導者。

    要說不同,主要是兩者性格的不同,華為雲低調的多,做了不說。阿里雲喜歡一貫的吹。華為雲像技術研發部門,阿里雲像銷售人員。你們說誰重要,仁者見仁。

    性格決定命運,華為低調做事容易被大型企業和政府接受,阿里喜歡營銷,更受toC市場和網際網路企業的口味。華為在私有云和政務雲市場是絕對的領先者,阿里在公有云的規模和數量排江湖老大。

    未來雲市場進入下半場,兩者雖然各有千秋但是早晚殊途同歸,不會有什麼不同,還會是領導者。

  • 3 # 老馬的數碼坑

    阿里雲和華為雲,首先在起步的時間上都有著很大差別,一個是2009年成立成為國內第一批雲計算廠商,一個是才發展短短几年。從時間上,就顯露出了兩家的差距。還有,雙方在市場份額上也有著不少的差距等等......

    就拿今年7月,市場研究機構IDC還發布2017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來說,阿里雲以較大優勢繼續領跑整個公有云IaaS市場,市場份額高達45.5%。騰訊雲和中國電信分列二、三位,華為雲則以5.3%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七名。

    可以看出差距還是比較明顯,客觀來講一個是基礎雄厚佔據長期優勢,一個是後起之秀增速明顯。

    再看看技術實力,我簡單通俗點說說。

    一直以來,中國雲計算市場存在兩種現狀,一個是“自主可控雲”,一個是“拿來主義雲”。 “自主可控雲”說的就是阿里雲,自主研發了飛天系統這一雲計算作業系統。而“拿來主義雲”就是華為雲這樣的國內雲計算廠商,基於OpenStack等第三方軟體搭建。

    其實,我也相信華為雲自己也知道押寶OpenStack並不是一個絕佳方案,為什麼依然選擇如此呢?我認為他們也認為從零起步自主研發的話在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有現成的為什麼就不用呢。再一個也因為華為雲的基因決定,它現在主要依靠華為企業業務集團發展。尤其是在私有云方面,華為雲憑藉企業的商務關係,順勢成為華為EBG私有云業務的一個補充。

    出於這些考量,導致瞭如今的華為雲處在一個不太穩定的競爭狀態,畢竟它所選擇的OpenStack在功能開發、生態建設上的靈活性,都落後阿里雲這樣的堅持自主研發的廠商。

    另一方面來講,阿里雲具有母體優勢,大家可以發現全球雲計算廠商巨頭AWS,它也有著電商基因(Amazon),而電商是最適合做雲的。而每年的天貓雙11也成為檢驗阿里雲技術的重大商業場景,規模在全球都罕見。相比較而言,華為雲技術落地的場景沒有這麼大的規模和挑戰,因此從中所汲取和發展的創新技術也會相對少一些。

    那麼誰優誰劣,今日相形見絀,大家也心中有數了吧!

    以上就是我個人理解的有關阿里雲和華為雲的不同,不喜勿噴!真心希望兩大中國廠商都能在國際上發光發亮。

  • 4 # 蟲洞視野

    發現雲計算需要具備幾個要素,逐一進行分析:

    1、技術因素,主要是指雲相關度最高的軟體技術,阿里、騰訊甚至京東由於自身業務需求的原因,很早就在做這方面研究和積累,大概都有十年以上的研發經驗,且研發體系都已經非常完善,另外阿里本身就是試驗場,每年都會有比較大的升級迭代,華為這方面的人員基本都是從幾個公司挖來拼湊起來的,缺少大規模應用的經驗,咪咕就是一個例子;

    2、基礎環境,機房、頻寬及基礎裝置,做雲計算必須要有自己全球佈局的機房,並有配套頻寬的基礎裝置,網際網路公司在這方面有先天優勢,無非就是量上的變化,而華為基本是從頭開始,質變和量變哪個更容易?

    3、成本,軟體及機房運維成本就不用說了,阿里有一部分是自產自銷,有先天優勢,華為是硬體廠商總該在硬體方面有優勢吧,還真不是,阿里的龐大采購量已經迫使伺服器供應商基本都是虧本供貨(伺服器供應商基於市場佔比考慮),也就是哪怕用華為的伺服器,阿里也便宜,人力成本方面兩家應該差不多,綜合下來阿里有優勢;

    基於這些雲計算的基礎要素分析,阿里更具備先天優勢,當然華為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但一定是在某些細分市場。

  • 5 # 小晴天sily

    從個人的角度分析,阿里雲有基本的小區防火牆,5個快照管理,有自定義映象管理,效能穩定不容易卡機適合工作,在國內算是佼佼者了,實用性我覺得挺好的,至於華為雲吧,不太瞭解,也不好做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亦菲為什麼這麼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