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意指
-
2 # 首倉
謝誠邀!歷史知識匱乏不可怕,因為這可以透過學習提高。可怕的是歷史知識不匱乏,甚至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們,仗著那點歷史知識"歪批三國",胡說八道,黑白顛倒。肆意地抹煞歷史事實的存在,"否定歷史","否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否定革命運動的歷史功德和英雄人物","否定黨的領導"。所以我們在學習歷史的同時,一定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對不同的歷史時期進行全面公正而客觀的評價和褒貶,在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每一代人都必須傳承前一代人留下的優秀和精華的東西,併發揚光大。而每一代人又必須要把自己這一代繼承和創造的先進優良的遺產毫無保留地傳給下一代。而這種薪火相傳的過程,就是人類歷史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它囊括思想文化,政治鬥爭,科學技術即與天鬥,與地鬥.與人斗的全部歷史。
歷史知識,我們可以透過各種學習通道和各種學習資料進行學習或研究探討,在不斷的摸索認知中提高自己。但一定要切記:必須擅於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客觀地審視和評論歷史,不能脫離不同時期的不同歷史背景,用今天的眼光和立場,武斷歷史!
-
3 # 時光如水188365257
謝謝邀請並順致編安。瞭解與熟知歷史,對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樹立正確人生感、增強民族自豪感等都大有裨益。改變歷史知識匱乏應從小時重視、從小處著眼,多角度多渠道多種方法的去了解、掌握,由點及面、觸類旁通,利用一切機會去培養學習興趣,收到學習效果。如,透過課本內容、歷史故事、電影電視、詩詞典故去了解時代背景、人文特色、突出人物、發展成果等。有很多人包括我個人,都是透過關羽知道三國,透過《詩經》瞭解古代,透過電影去了解抗戰的。不熟悉歷史的人對歷史知識不感興趣,瞭解歷史後,則會對博大精深的歷史知識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越學越愛學、想學。因此,正確的傳播歷史則是各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
4 # 菩提佛語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歷史知識極度匱乏,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看書,我說的書不是歷史書,歷史書的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的,真正歷史怎麼學?我認為多看名人傳記,多看古典名著就能夠學習到。
我覺的瞭解歷史的目的不是讓我們記住哪年那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而是應用在生活中,譬如在某一天你去旅遊的時候在某個景點,你能如數家珍的娓娓道來這個景點曾經的發生歷史典故。
又或者當你發生一些事情想不明白的時候,您會突然想起歷史上某人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讓你有方向性。
最重要的是歷史能夠提升你的格局,為什麼呢?因為從古至今無數人的智慧都已經變成了書籍,多看書能讓你在迷茫時知道怎麼去做。經常有一句話叫做以史為鑑,不外乎如此。
你可以把歷史當成故事去看,但千萬不要把故事當成歷史。
回覆列表
這真的是個很"系統"的問題。我們的教育特別是中學的歷史課,就是死記硬背。順著歷史年表諸朝各代的其間的歷史事件百餘字甚至十數字帶過便了,更因"延安還是西安"有所揚抑。如要認真研讀,必須多看"課外"書,正史"要看;野史"也要看。一段歷史不"橫著看"斷面是不全面的,歷史小說(如三國紅樓封神榜水滸傳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言兩拍之類)也應看看,雖是"小說家言"也能看到其時代的真實斷面。即使《康熙字典》也能看出歷史的鱗爪來。再一個便是不能急功近利,歷史長河.須細斟慢飲,才能咂出味來。猶不可為了出名謀利,一知半解便頭腦發熱"著書立說":害人而不利己。《李自成》便是一家之言,只供消磨時間的小說而己;不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