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定慧堂

    智慧化思維定律(一)

    一個有定力的智慧人,處卑不憂,處尊不驚。因為自性具足“戒定慧”: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痴自性慧。

    尼采說:“上帝死了,一切價值都將被重估”。現在是,網路來了,一切價值都將被重估。網路就是讓上帝這個“神人”失靈的那個“智人”!網路給我們帶來了“新軸心時代”,一切智慧都將被重新定義。

    比如,“託利得定理”也認為,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而“墨菲定律”則認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可見,無論什麼樣的思維,人們都習慣於在兩種思維中做出最佳的思維選擇,這個思維就是應用“系統定慧論”後所獲得的“智慧化思維”!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出人意料,有著很多的奇思妙想。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賦異稟,而是擁有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而造成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思維方式!

    那麼,什麼是思維?一個人的思維來自哪裡?是什麼決定著一個人的思維?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思維?應該講,思維就是對問題的反映,或者說,沒有疑問,就不會有思維。

    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也許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無論人類的知識進化到了什麼樣的程度,還是科學發展到了什麼樣的高度,對於這個問題,至今為止,尚未找到確切的答案。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未知話題。如果你問我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的回答是:先有蛋。如果你問我是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我的回答是,先有雞。

    但東西方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解釋的確耐人尋味。比如,英國的科學家們找到了答案:先有雞,後又蛋。其理由是他們發現了一種能夠催化蛋殼形成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只在雞的卵巢中才有。如果沒有雞的話,也就沒有這種蛋白質,那麼,根本不可能形成蛋殼的。但華人用陰陽理論輕易地回答,是先有蛋後有雞。即,太極生兩儀,蛋不分雌雄,即是太極,而雞有雌雄,一陰一陽,是為兩儀。但這裡的問題是,誰斷定蛋就不分雌雄呢?

    這個看似很詭辨的問題,已經道出了華人和西方人對提出問題的先決條件設定!即,華人所提出的問題一般總是含糊的,而西方人所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具體的。即,先有雞,一定會有雞蛋;但先有蛋,不一定就會是雞,也可能是鴨蛋、鳥蛋,甚至還會扯到恐龍蛋上去,以至於產生“說你對你就對不對也對;說不對就不對對也不對”的結局!這就告訴我們,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確定這個問題的定義或定位是多麼的重要!

    從這個問題的問法可以基本看到,華人一般會對問題的前置性比較模糊,從而導致問題會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而西方人會對問題的前置性要求比較具體,從而得出唯一的答案。

    這就需要從東西方文化說起。東方人認為,世界是盤古開天而來,給我們一個蛋的思維,而西方人則是由神給人間派送了亞當和夏娃,給了他們一隻雞的思維。

    所以,西方人認為先有雞;東方人認為先有蛋。這裡的“蛋”代表了天地宇宙;這裡的“雞”代表了人生性命!於是,人類便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一種就是“雞思維”;另一種就是“蛋思維”。

    華人認為:世界是一顆蛋,蛋是與生俱來的。世界先有蛋,後有雞;即,蛋的到來是“上天”確定的,人類只能在“蛋”的外部進行系統和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生理性分析即可。所以,東方人對“蛋”是如何變為“雞”(人)的“雞”很感興趣;人類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這個蛋如何能夠變成雞的。即,世界是道的(蛋的),道(蛋)開闢了這個世界(雞)很多的已知,人生只需要循規蹈矩,就可以心想事成。

    西方人則認為:世界是一隻雞。世界先有雞,後有蛋。即,雞的到來是“上帝”決定的,所以,西方人認為,“雞”(人)是上帝賜予的,對“雞”是如何生“蛋”(天地)的“蛋”很感興趣。人類只能在“雞”的內部進行解剖和分解的基礎上,進行物理性分析即可。所以,人類主要的任務是研究這隻雞是如何生蛋的。即,世界是神的(雞的),神(雞)賜予了這個世界(蛋)太多的未知,人類更需要追根求緣,才可能馬到成功。

    於是,西方人透過運用“神學原理”來研究“雞”的成長規律,從而產生了“哲學”,再在哲學的基礎上,發展成了科學;而東方人透過採用“玄學道理”來研究“蛋”的生長規律,從而產生了“玄學”,再在玄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心學”。這就是東西方對待文化和科學之間差異的本質所在!

    (未完待續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樓梯安木欄杆好還是金屬欄杆好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