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說周初開發江漢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咱們中國的國寶有不少流失海外,其中一件就是這個在太保玉戈。這件國寶發掘於1902年陝西省岐山縣。這是岐山武敬亭先生在慈禧八國聯軍入侵避難西安之際,請國庫撥款修召公祠時掘土時發現的。後歸陝西巡撫端方所有。遺憾的是,在1919年,流失國外,現藏於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後來考古學大家陳夢家、李學勤曾親目睹此物,屢著論文論及。

    這無疑是國寶重量級文物。太遺憾了,流失海外。那麼這國寶到底有什麼價值呢,有什麼歷史文化內涵呢?

    武宗仁(他的曾祖就是發現玉戈的武敬亭)家裡有一幅古物拓本,也就是有銘文的太保玉戈全形的拓本。

    題名是召公玉戈圖。而清末曾任咸陽縣令的楊調元也在記述,

    右周召公玉刀,為岐山武敬亭茂才建召公祠時掘土所得,凡有二,俱長今營造尺尺二有奇,博三寸,一無銘,一銘二十九字,橫刻柄之上。

    也就是說當時有兩件玉戈,一件在海外,另一件沒有銘,不知下落。

    再說這件有銘的玉戈,字小如米粒,共27個字,兩行。這二十六個字是

    六月丙寅,王在豐,令太保省南國,帥漢,遂殷南,令厲侯闢,用騶走百人。

    注:原文騶是下面這個字

    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樣在玉戈在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也有一件,有銘,形制與這個相類似。時代是商末的。另外就是上面的文字,非常細小,這種甲骨文以後世微雕而著稱。在殷墟陝西周原和北京房山都有發現。可以看出是一定時期風格的文字。大致為商末周初之時。

    再說裡面的文字內容。

    太保,是周代三公之一,《尚書 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無論是在文獻中還是在金文中,西周的太保只有召公一人。《尚書》說,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左右。

    玉戈是召公的,還有出土地點印證 。在文王遷都之後,將周原故地分封給周召二公。召公所封采地後稱召亭,杜預《左傳》注,召,采地,扶風雍縣東南有召亭。《水經注》也說,扶風雍水東徑召亭南,故邵公之采邑也。而出土的地點劉家原正是在岐山縣西南八里。

    再說六月丙寅,這種形式在商代甲骨文中已經有了。

    王在豐,豐也就是陝西長安灃西的豐京。

    令太保省南國,是命召公省察周朝的南土。在《左傳》昭公九年,“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鄧,吾南土也。”可以看出,南國的大致範圍。帥漢,漢就是漢水。帥就是循的意思。意思是從豐京前往南土,沿漢水南下。

    遂殷南,殷,在這句裡的意思是諸侯會集向王朝見。就是在王的主持下進行,商周的金文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句。如殷東國五侯,意思是由東土的五等諸侯朝見。那這句的意思是,成王命召公巡省南國,沿漢江而下,是為了召集諸侯來朝之事。這可能是周公在東征平定三監以後,鞏固王朝南方統治的措施。

    令厲侯闢。厲就是今天湖北隨州以北的厲國。據《逸周書》記載,武王伐紂,歸途,命百韋伐厲得勝,那是前朝商的厲國。闢,這裡是為君的意思,封厲為西周的厲侯。而厲到了春秋時被楚國所滅。

    用騶走百人。用是以的意思。騶為御者,走就是僕人。這句意思是賞賜給厲侯一百名僕御。

    以上就是銘文的意思,成王讓召王巡視南土,封土給厲王,告訴他要朝見天子。非常明顯,這是周朝的疆域擴大的標誌。西周成王在這裡進行了分封。也可以說江漢平原在西周得到開發的一個標誌。

    其實何止召公,在此之前,可以推溯到大禹之時。《呂氏春秋》有記載

    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之女乃令其妾待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為南音。

    除此玉戈銘文外,周公也曾奔楚的記載。

    及成王用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史記·楚世家》記載“熊繹當週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荊蠻。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漢書·地理志下》“楚地”記載:“周成王之時,封文、武先師鬻熊之曾孫熊繹於荊蠻,為楚子,居丹陽。”

    在《詩經》裡,就有《周南》《召南》,就是由於周公,召公取風於南音而出現的。

    還有對於召公的記載,《毛詩序》有:《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太保玉戈為國寶,流失海外,卻在我們中華兒女心中重如千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知何日重回祖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化療患者白細胞減少,飲食上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