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水煮周易

    《易傳》是如何成書的?一、現在通行的說法,來自司馬遷的《史記》。

    其《孔子世家》中說,孔子晚而好易,韋編三絕,並做“十翼”。“十翼”是為後來的“易傳”。

    有漢以來,因為孔子的神聖地位,此說一直流傳。

    司馬遷,在認為《易傳》為孔子所傳時,又同時錄取了孔子的話,孔子說: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彬彬也。

    孔子也還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有人解釋“五十以學易”,是用五年或十年來學易的意思。

    這兩句話換個角度理解,就是孔子自已認為其於《易》,理解並不精深。當然,這可能是自謙之辭。

    假如這不是自謙,那麼,就引出了《易傳》到底是何人所作,如何成書的問題?

    二、毆陽修《易童子問》。

    北宋大儒歐陽修作有《易童子問》。《易童子問》假託一易童子向歐陽修請教易學知識,以童子提問、歐陽修作答的形式成書。書中提出:《十翼》不合聖人之旨,非孔子所作。

    但毆陽修的觀點,並不為更多人接受。如研究《焦氏易林》大家尚秉和先生在其《易說評議》中就指出:“惟歐於《易》象,既一概不知,於《易》理所入尤淺,故其說多空泛不切,且於《易》辭妄生疑惑。”

    三、帛書周易的發現。

    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發現的帛書周易,其入土時間大致在西漢初。與傳統的今文字、古文字等對比,不僅卦名不同,而且卦序、卦辭和爻(yáo ) 辭也有差異。有些專家認為,馬王堆《周易》卦序簡單,應該是較早的本子,其抄寫時間應在漢文帝初年。傳文大都是不曾流傳下來的佚書,記述孔子和弟子討論卦、爻(yáo ) 辭含義的情況。

    帛書周易的發現和研究,似乎印證了司馬遷的說法。

    因此,更沒有證據可以否認《易傳》是孔子所作。

    四、《易傳》本於孔子學說,成於其繼承其學說的學生。

    特別是子夏及其後人於此功勞可能很大。成於時間大致在戰國末期至秦漢之際。

  • 2 # 周易自測牌

    《易傳》的成書和內容

    《易傳》由七篇文章構成,其創作時間離經文形成的時間不是很長(約五六百年),它是解釋說明是流傳至今最原始,最權威的版本。其中有七篇文章:《彖傳》、《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其中《彖傳》、《象傳》、《繫辭傳》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輔助”之義。

    《易傳》是孔子及學生所作,是對《周易》的註釋,即將《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概括說明和解釋。如《易傳》從宇宙宏觀角度探討《周易》起源,它認為《周易》是古代聖人仰觀俯察,對大自然進行模擬、效法的結果,因而《周易》中八卦及六十四卦體現了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

    《繫辭傳》與《文言傳》是《周易》的通論,以論述《周易》的意義和功用為主,是《易傳》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闡述宇宙事物間的矛盾與發展,如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等觀點,具有樸素的辯證因素。

  • 3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有人認為《易傳》成書很晚,這是不對的。

    我們翻看先秦到漢初的古書,就會發現,都曾有引用《易傳》的例子。有的是明引,有的是暗引。比如,在《禮記》中,子思所作的《坊記》《中庸》《表記》《緇衣》等篇,就很像《文言》《繫辭》,引用《易》的地方也很多。有的語句,可以看出引的是《文言》的。再如《禮記》中公孫尼子所作的《樂記》,更是直接引用了《繫辭》。而子思和公孫尼子都在“七十子之弟子”之內。他們引用《易傳》,可見《易傳》不會晚於七十子的時期。

    我們接著說,子思和公孫尼子都不傳《易》,也不是以《易》學著稱。再晚一些有荀子,則是對《易》有研究的。荀子常以孔子,子弓並稱。而子弓是傳《易》的楚人子弓,荀子的學術都是來源於他,因而《荀子》書中多次引用了《周易》的經傳。這也可以說明,《易傳》的形成是較早的。

    最後我們說,先秦的《易傳》和今天我們看到的並不完全相同,因為古書的定型都有一個過程的。但是主體結構和《論語》處於差不多的年代,和孔子的關係是很密切的。

    孔子對《周易》是有研究的。他曾說過“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他早年就研究易,而到了將近七十之時還在研究有韋編三絕的故事。他還說過,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意思是,對於《春秋》他是述而不作,而對於《易》他是有創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品紅換盆葉子都蔫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