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這取決於日本人對漢字的瞭解程度。
日本人用的漢字基本上都保留了原來的意思,所以,接受過一般教育的日本人,即使沒有學過中文,也能看懂一部分的中文。
日本人究竟能看懂多少中文呢?
我們不妨以一個日本人的視角來試著“翻譯”幾句簡體中文:
中文和日文中意思相同的詞,在下文都用粗體標出,不再贅述。
@Sarang Saigon 在日語辭典上找到了「中文」這一詞條。它的意思是“用中文寫成的文章。中國文學。”
我之前說日語的「英文」翻譯過來是“英語” ,其實我記錯了。「英語」翻譯過來才是“英語” ,「英文」翻譯過來是“英國文學”的意思。感謝 @C真小藍本迷Li 斧正。
我還是要學習一個。我太年輕了。
還是老辦法,看辭典:
意思是“元首居住的城市;首都。都市。”但是,在這裡,中文的“都”意思應該是“全部”。
日語辭典裡沒有這個字。考慮到日本中學會教授古漢語,我又去查了古漢語常見字辭典,結果也沒有查到。看來,“懂”這個字在古漢語中也不常用。這種字,日本人沒有見過,很難猜出來是什麼意思,在他們眼裡,“懂”就和亂碼差不多。下文就用亂碼來表示。
好。這一句終於“翻譯”完了。綜合上面的分析,這句話在沒有學過中文的日本人眼中就是
“我不看 ξㄣ 一句中文首都”。
2、“這本書於2000年問世。既出了中文版,也出了英文版”:
這四個字簡化過。研究漢字或者中文的日本人能看懂,但是一般的日本人就很難看懂了。不妨把這些簡體字換成舊字形「這」「於」「書」「問」。
「這」意思是“四肢貼著地面之類的東西前進,爬;植物之類的東西沿著地面延伸;趴”。
在日語中「於」不會單獨使用。常見的形態是「於いて」:
(指示地點、時間、事況。)
在日語裡,「書」通常表示“書寫”,不過也有“書”的意思。
「問」在早期的日語中可以表示“訪問”,不過現在很少有人用了。現在它的常用意思就是“問,提問”。
然而,如果沒有猜對它們對應的舊字形,那麼這四個字還是亂碼。
「本」在日語裡,通常指“書”。也可以指“本來,根本;起源”。也可以作量詞,意思是“根、棵”,就是“幾根手指”“幾棵樹”的量詞。在日語裡,它不能是書的量詞。
在日語裡指“印刷物”,和中文一樣。可能有同學會說,原文的“版”是“版本”,不是“印刷物”。說的沒錯。不過,這裡的“版”理解成“印刷物”也不影響理解。“英文版”就是“英文印刷物”“中文版”就是“中文印刷物”
在日語裡,「既」只有“已經;以前”的意思。
在日語裡,「也」只能用來表示判斷,沒有“同樣,相同”的意思。
翻譯結果:
(對於簡體中文)Δʒ 書 ㄌΞ 2000年 πЧ 世界。已經出現了中文版,是出現了英文版。
(對於繁體中文)書書在2000年爬世界提問。已經出現了中文版,是出現了英文版。
3、我不習慣夏天用熱水洗澡
當「習慣」在日語裡單獨出現時,是名詞。
意思是 “天空。天國。天理。天命。蒼天,上帝。”
日語中沒有“夏天”這樣的詞。單獨一個「夏」字就足以表示季節。
意思是“洗”。“洗澡”翻譯成日語應該是「浴びる」、「入浴する」或者「風呂に入る」。
舊字形是「熱水」。「熱」(熱い)就是“溫度高的”。日語裡的「水」僅僅是指涼水。日語中的「湯」才是熱水。
總結一下,就是
(對於簡體中文)在夏天的天空,我不 ʃд 用 фæ 冷水洗洗
(對於繁體中文)在夏天的天空,我沒有用熱的冷水洗洗的習慣。
先說結論:這取決於日本人對漢字的瞭解程度。
日本人用的漢字基本上都保留了原來的意思,所以,接受過一般教育的日本人,即使沒有學過中文,也能看懂一部分的中文。
日本人究竟能看懂多少中文呢?
我們不妨以一個日本人的視角來試著“翻譯”幾句簡體中文:
“我一句中文都看不懂”「我」「一」「句」「看」「不」這五個字在日文中也有,而且字典上有適合語境的義項:句【く】文の中で、ある一つの意味を示す単語のまとまり。文の成分となる。(文章中表示某一種意思的詞的集合。是文句的成分。)中文和日文中意思相同的詞,在下文都用粗體標出,不再贅述。
「中文」@Sarang Saigon 在日語辭典上找到了「中文」這一詞條。它的意思是“用中文寫成的文章。中國文學。”
我之前說日語的「英文」翻譯過來是“英語” ,其實我記錯了。「英語」翻譯過來才是“英語” ,「英文」翻譯過來是“英國文學”的意思。感謝 @C真小藍本迷Li 斧正。
我還是要學習一個。我太年輕了。
都還是老辦法,看辭典:
都【みやこ】1、元首が在住する都市。首都。2、都會、都市。意思是“元首居住的城市;首都。都市。”但是,在這裡,中文的“都”意思應該是“全部”。
懂日語辭典裡沒有這個字。考慮到日本中學會教授古漢語,我又去查了古漢語常見字辭典,結果也沒有查到。看來,“懂”這個字在古漢語中也不常用。這種字,日本人沒有見過,很難猜出來是什麼意思,在他們眼裡,“懂”就和亂碼差不多。下文就用亂碼來表示。
好。這一句終於“翻譯”完了。綜合上面的分析,這句話在沒有學過中文的日本人眼中就是
“我不看 ξㄣ 一句中文首都”。
2、“這本書於2000年問世。既出了中文版,也出了英文版”:
“這”“於”“書”“問”這四個字簡化過。研究漢字或者中文的日本人能看懂,但是一般的日本人就很難看懂了。不妨把這些簡體字換成舊字形「這」「於」「書」「問」。
這【はう】 1、両手両膝を地面などにつけて進む。2、植物などが地面に沿って延びる。3、腹ばいになる。「這」意思是“四肢貼著地面之類的東西前進,爬;植物之類的東西沿著地面延伸;趴”。
在日語中「於」不會單獨使用。常見的形態是「於いて」:
於いて【おいて】1、場所·時間を表す。2、場合·事柄を表す。(指示地點、時間、事況。)
在日語裡,「書」通常表示“書寫”,不過也有“書”的意思。
「問」在早期的日語中可以表示“訪問”,不過現在很少有人用了。現在它的常用意思就是“問,提問”。
然而,如果沒有猜對它們對應的舊字形,那麼這四個字還是亂碼。
本「本」在日語裡,通常指“書”。也可以指“本來,根本;起源”。也可以作量詞,意思是“根、棵”,就是“幾根手指”“幾棵樹”的量詞。在日語裡,它不能是書的量詞。
版在日語裡指“印刷物”,和中文一樣。可能有同學會說,原文的“版”是“版本”,不是“印刷物”。說的沒錯。不過,這裡的“版”理解成“印刷物”也不影響理解。“英文版”就是“英文印刷物”“中文版”就是“中文印刷物”
既在日語裡,「既」只有“已經;以前”的意思。
也在日語裡,「也」只能用來表示判斷,沒有“同樣,相同”的意思。
翻譯結果:
(對於簡體中文)Δʒ 書 ㄌΞ 2000年 πЧ 世界。已經出現了中文版,是出現了英文版。
(對於繁體中文)書書在2000年爬世界提問。已經出現了中文版,是出現了英文版。
3、我不習慣夏天用熱水洗澡
習慣當「習慣」在日語裡單獨出現時,是名詞。
天意思是 “天空。天國。天理。天命。蒼天,上帝。”
日語中沒有“夏天”這樣的詞。單獨一個「夏」字就足以表示季節。
澡意思是“洗”。“洗澡”翻譯成日語應該是「浴びる」、「入浴する」或者「風呂に入る」。
熱水舊字形是「熱水」。「熱」(熱い)就是“溫度高的”。日語裡的「水」僅僅是指涼水。日語中的「湯」才是熱水。
總結一下,就是
(對於簡體中文)在夏天的天空,我不 ʃд 用 фæ 冷水洗洗
(對於繁體中文)在夏天的天空,我沒有用熱的冷水洗洗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