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鸞驚鴻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是清雍正、乾隆年間徐駿的詩裡的句子,整首詩為: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其實寫這首詩,是因為徐駿一日在庭院裡曬書,風一吹來,翻動了書頁,便靈感一現,隨口吟了這首詩。卻不料這一隨意的詩句,給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徐駿,字述夔,雍正、乾隆時人,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顧炎武的甥孫(外甥的兒子)。顧炎武我們都知道是何許人,有名的抗清志士呀,典型的明朝遺老,為了明朝可謂是奉獻了自己的所有。作為他後代的徐駿,加上才華橫溢,自然也有這清高之風,所以詩詞說話之間,也沒太在乎當朝。

    其實這首詩本來是埋沒在自己的詩集裡,也沒人拿來說事。但是他自小就有的反骨,還有文人的傲骨,使得他成為了別人的眼中釘。

    有一次,他又信口開河的寫了首詩,其中有兩句是:

    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明月”被理解為明朝,“清風”自然被認為是清朝,於是兩句詩被同僚拿來大作文章,認為他還顧念明朝,對明朝還很懷念,而諷刺清朝留不住人等等。

    朝廷一聽這還了得,便將徐駿革職查辦。後來又有人落井下石呀,翻出了之前寫的曬書那首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仔細琢磨,便琢磨出個大不敬的罪名來,於是乎,命休矣。

  • 2 # 歷史的迴圈

    作者原著的只有後兩句~~~只不過當時被誣陷謀反~~後人才給這首詩加了前兩句~~ 清前期順、康、雍、乾四朝文字獄最酷烈,首先想到的是那兩句著名的賈禍之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這個有很多種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

    這個當然是翰林院庶吉士徐駿(字冠卿)的詩。徐駿的父親徐乾學曾任康熙朝刑部尚書,又有另一重的身份,即顧炎武的外甥。雍正八年,仇家揭發徐駿詩文集內居然:有 “清風不識字,何得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等詩句, 並且還竟將“陛下”寫成“狴下”,雍正認為這是存心誹謗,於是照大不敬律斬立決。 《清稗類鈔》則記載,

    雍正微一次服出遊,在一家書店裡翻閱書籍,當時“微風拂拂,吹書頁上下不已”,有個書生見狀順口高吟:“清風不識字,何必來翻書。”雍正“皇帝旋下詔殺之”。另有記載稱, 這是車鼎豐的詩句。鼎豐與弟鼎賁小飲,乾杯後把酒杯翻轉,見杯底有“成化年造”字樣,於是吟道“大明天下今重見”,鼎賁介面說“且把壺兒擱一邊”。雍正認為“壺”、“胡”同音,“壺兒”就是“胡兒”,車氏兄弟因此問斬。據史,車氏兄弟實際上是因曾靜、呂留良案而牽連被殺的。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這兩句出自徐述夔《一柱樓編年詩》。 這裡傳聞徐幼負才名,自認為是狀元的料,後來卻科舉不利,滿腹牢騷。他所建一柱樓掛紫牡丹圖,題詩曰:“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夏天曬書,風吹書頁,隨即他憤然道:“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見酒杯底兒上有萬曆年號,便說:“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半邊。”晚上聽到老鼠齧咬衣服,恨得直罵:“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這些言行被舉報之後,乾隆大怒,下令將已死的徐及其子懷祖剖棺戮屍,孫子、校編詩集者被處斬,江蘇藩司等一批官員被革職。又查出沈德潛曾替徐作傳,稱讚其品行文章,並且“奪朱非正色” 兩句正是沈詩《詠黑牡丹》中的句子,於是已經死掉的沈德潛也跟著倒了大黴。

    《東華錄》所載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上諭是官方記錄,給徐述夔定“大逆不道之罪”時所引用的卻是另外兩句:“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上諭認為,這明顯是借“朝夕”的“朝”來指代“朝代”的“朝”,而且不說“到清都”,偏說“去清都”,不是流露出反清復明之意了麼?在詩文裡說說“明月”、“清風”就招來如此大禍,唐宋一干詩人詞人要慶幸自己還是早生了幾百年。 自然,乾隆絕不會有閒功夫找一個江南老書生的詩文集來翻,正如宋公明江州題反詩,必然得有個黃文炳來揭發。那麼,這個黃文炳是誰呢?《東華錄》乾隆上諭說得很清楚:“徐述夔所作逆詞,若非劉墉據實陳奏,幾至漏網。

    ”沒錯,這個劉墉,正是被“戲說”為一代名相的劉羅鍋。 有個讓人不太笑得出來的笑話說,朱可夫元帥從斯大林辦公室出來後怒氣衝衝地嘟囔: “小鬍子魔鬼!”貝利亞馬上報告,斯大林於是就把朱可夫叫回來問:“您說的小鬍子魔鬼是誰?”“我當然說的是希特勒了! ”朱可夫回答,於是斯大林轉頭問:“那麼,貝利亞同志,您指的又是誰呢?”乾隆也許該問問劉墉:你怎麼知道徐述夔詩裡的“明朝(zhao)”是指“明朝(chao) ”而“去”是“去掉”的意思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後想去美國留學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