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極寄暢
-
2 # 老蛇正宗
如果把一個古人放到現代來,多久才能熟悉運用手機?
古代人的文字和現代人差別較大,8000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稱”賈湖刻符”,“為漢文字的來源提供了很好嶄新的資料”;“這些符號應該是一些文字”。蔡運章、張居中分析:賈湖21個刻符裡,已識別11個字,分別屬於反映易學裡離、坤兩卦之象的卦象文字。
7000多年前蚌埠雙墩遺址,雙墩刻符可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已具備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
殷商期是甲骨文成熟期,那時的古人們是讀、刻甲骨文的,他們把有關疾病、夢境、狩獵、天時等刻在龜板上,然後用火來烤龜板或動物骨頭其產生的裂紋,占卜者據裂紋的形狀、走向判定所佔之事的吉與兇。至今為止發現甲骨文有5000多種,而可以解讀的才1000多種……
——如果讓他(她)們穿越到現代來首先要學現代文字,對照甲骨文與漢字的區別,要學會上千常用字後,再來上手機,才能熟悉手機、上網等,才能熟練地使用手機。
西周時期刻在青銅鼎、石鼓上的文字——”金文”,亦有鐘鼎文、石鼓之之分,相傳是周宣王的太史創寫。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才把文字統一起來。統一後的文字——“小篆”亦稱秦篆,這個時期幾乎完全沒有象形文字的痕跡了……秦時的小篆過於規範,書寫很煩,因此又出現了簡便字型,把“小篆”的圓改成方,曲變成直,並分出了一些偏傍部首,彼稱為——“秦隸”。
後來,到了漢代,隸書、楷書取代了篆書,文字才脫離古文字階段。現代治印家,還在用宋人的“九疊篆”治印,什麼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將簡單的文字用“九疊法將印章”塞得滿滿”的,讓你很難辨識,九疊者,多疊也,古代人將“九”解釋為很多的意思,其九疊之意是將篆刻筆畫多疊,並不限制疊多疊少,所以所制的篆刻之印,也要化老半天時間,細品才能認識它。
隸、楷書和現代的印刷體區別不大,用點勁在很短時間內就與現代字貫通。宋朝刻印書籍美化的宋體,後來的仿宋體,現在也在使用 ……
還有二個障礙必須清除:1,1935年第一批簡化字公佈,次年2月被收回……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透過。2000年文字法透過,次年元旦正式施行,確立了規範文字作為國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這繁體字和簡體字有區別,要學好幾天的,這是障礙一;
2,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正詞基本規則》GB/T16159—2012(國標)。此規則是在1984年10發表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試用稿)》的基礎口修訂而成的。國家技術監督局2012-06-29批准、釋出,2012年10月1日實施。學會普通話拼音也得好幾天。
所以古代人要熟練玩手機,學會簡體字和漢語普通話拼言也很重要,要成為網蟲,這兩個障礙也得消除才好! -
3 # 旁觀者嵐
古代涉及範圍太廣了,只能分層次回答。
一、7歲以下幼童,有良好生活、教育環境,和現代孩子一樣,很快就能學會。
二、所謂的魂穿,接受了一個現代人的全部思維,不用學就會。
三、沒有承載體的記憶的成人,對不起,我比較悲觀,十年也學不會。
1按剛解放的時間算,90%的人是文盲,那時小學畢業就是大知識分子。往古代推算,這個百分比更大,成人從文盲開始學習,錯過了腦智力開發的最佳時間,記憶力、理解力、能保證更迅速學習的知識網路都很差,學到能認識5千漢字之上,會寫較通順的文章,會漢語拼音,會阿拉伯數字,硬背下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沒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上網、發微信、簡訊嗎?這只是手機最普通的功能,全部功能,包括我在內,有很多人都沒能掌握吧?
當然,只學會開機,打電話,玩玩小遊戲,大約教兩個月也就會了,前題是教者和學者互相能聽懂說的什麼。
2有人可能說既能穿越,就一定是人中龍虎,反正都是瞎說,就這麼認為吧!
有高度的文比修養,但可能極度反對奇技淫巧,你得說服他接受,思想比較解放的還有文字關、阿拉伯數字關、英語字母關,快了就30夭左右吧!因為他還要熟,悉文體和社會規則。
噢,這個問題對應該怎樣才算會使用手機也戒定的不準確,是會開機就行呢?還是會上網才算。
回覆列表
我估計最多一個星期就能學會,因為從古至今,人本身的智力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古人和我們一樣聰明。我家才兩歲的孩子就能玩手機了,自己點開媒體看小豬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