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航少年
-
2 # 睿寶媽媽33
這種思維導圖我們家娃在學前學了一年,收益量多。
1 思維導圖首先有漂亮的顏色,對孩子而言,首先就會被內容吸引。
2 每個小分支都會讓孩子的思維無限拓展,讓孩子的知識面不再那麼狹隘。
3 這是一種很棒的記憶工具,你可以運用簡單的小圈圈小泡泡來記住好多知識點,古詩,古詩,課文,英語單詞,數學,化學,歷史,等等只要能想到的學科都可以運用導圖來進行記憶,印象還很深刻,不會很快忘記。
如果有課程可以去體驗一下,或者買一些輔導材料。
加油~
-
3 # 二寶媽媽育兒說
你好,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首先是大環境下,國內的話,思維導圖的意識還不夠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思維導圖。但是在國外就很普遍了,所以他們幼兒園就已經開始接觸簡單的思維導圖了。
2.不管是什麼知識,都會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們理解並掌握,比如簡單的繪本來說,就不會是光講講故事,還會提出問題讓孩子們回答問題,並且會引導孩子們話思維導圖總結。比如孩子讀了一篇文章叫做《我爸爸》,裡面講了很多爸爸的特點,那麼讀完後就可以讓孩子畫一張泡泡圖,中間的圓圈就是爸爸的頭像,然後周圍的小泡泡裡面都是書中關於爸爸的各種特點描述。
3.科學課來說,更是需要思維導圖了。舉個例子,如果對於Science(科學)方面的閱讀和寫作該怎麼辦呢?一般學科學的話,是需要孩子讀一篇科學文章,然後寫一篇論文。比如說本書中舉了一個實際操作的例子,和孩子讀卡爾爺爺的《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中描述了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那麼怎樣讓孩子注意採集書中的細節呢?我們提供了思維導圖中樹狀圖的形式。下面這張圖就是毛毛蟲主題的樹狀圖,裡面有三根樹枝,分別是Can(能夠)、Have(有)、Are(是)。
4.數學也是可以的。舉個例子,數學裡有三個概念:
窮舉法
加法的換位規律(a+b=b+a)
奇數和偶數
這三個概念我用一種思維導圖就能講明白。你看我在書中用到的例子:我給出一個數字6,讓孩子用圓圈圖將所有兩個數字之和為6的情況都列出來。
最後我們得到了下面這張圖:
數字6在最中間的小圓圈裡,而所有數字相加為6的情況都羅列在外面一圈大圓圈裡,這個過程叫做Make a List,也就是窮舉法。
然後我們給數字標上色彩,你看上面的圖很有意思,每一類加數都用一種顏色表示,比如2+4和4+2都是紅色,5+1和1+5都是綠色,6+0和0+6都是藍色,3+3是黑色。那麼從這張圖裡,我們又可以得到另外一個資訊,就是兩個數字相加,它們如果互相交換位置的話,和不變,這也是我們常說的a+b=b+a。你看加法的換位規律也講清楚了。
再進一步,我們留意圖中的數字顏色,你會發現別的數字組合每種顏色都有兩個組合,而唯獨是黑色只有單獨的一個3+3,這就說明,如果畫出來的圖有單獨一種顏色情況的話,這個數字就是偶數,否則就是奇數。
5.詞彙分析。英文詞彙中有一類單詞特別有代表性,那就是複合詞,也就是由幾個單詞組合而成的一個新單詞,比如sunflower,它是由sun和flower兩個單片語成,那我們怎麼讓孩子強化記憶呢?本書中就提供了環抱圖來進行單詞拆解。
總之,太多了,簡單的整理分析有利於孩子們理解掌握,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只要稍稍費心些,都會很容易畫出相關的思維導圖來。
回覆列表
我在日本,英國和美國接觸的事實發現,中國是最不善於運用圖形來表達資訊的國家,我們的教育體系中,翻閱各個年級的教科書你會發現很少的圖表和圖形,雖然偶爾會有做小報的作業,但是經常是陳茶舊飯而已,鮮有創新。
實際上大腦對資訊的理解和吸收,圖表和圖形的效果遠遠大於文字,特別是長篇大論的文字。人類進化過程來看就是先有圖形圖表,後有文字的,所以大腦對圖形敏感也許是遺傳的原因。
對比之下,國外的教材更加的圖文並茂,形式更加活潑,圖畫更加顏色鮮豔,數量更加豐富多彩。特別是日本成年之後都是喜歡閱讀漫畫多餘純文字的小說。
我的孩子所在的學校就是拋棄了人教版的標準英語教材,而是統一購買英國牛津的原版教材(雖然價格不菲),比較兩個版本的教材差異非常明顯。
牛津版的教材插畫,表格,圖形,字型等等變化明顯多於國內教材。
真心希望國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更加的科學化,人性化,圖形化。